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13 20:25:07
(原标题:广东电动自行车产业调查:风口堪比新能源汽车,最快30秒组装一台)
编者按:
日前,《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公布,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登记、通行、停放、充电等管理作了全面规定。针对电动自行车,广州一边是“控制总量”“禁行”呼声高,一边是日益增长的出行便利化需求,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矛盾?超大城市广州“电鸡”围城如何破题,再次引发全网热议。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策划《聚焦电动自行车的治理与发展》专题,从多个角度建言献策。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行走在东莞的宏远立交桥上,全国十几家重点电动自行车品牌在这条路两边设置了销售网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动车专卖一条街。截至目前,东莞全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306万辆,总保有量估算高达700万辆。
东莞之外,广州、深圳两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也超过500万辆。作为人口大省,广东是全国电动自行车企业的重要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广东约为3000万辆,是全国保有量排名第一的省份。
另一方面,广东同时也是电动自行车的制造重镇,东莞、珠海、惠州、江门、清远等地一直是爱玛、雅迪、台铃、小刀、九号等行业巨头的南方生产基地。至今,广东已经拥有6.38万家电动自行车相关企业,仅次于江苏省,位列全国前二。运满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30日,广东电动自行车发货量排在全国前五名。
在数智化引领行业变革的今天,具有千亿规模的国产电动自行车产业,生产早已告别过去“简单粗暴”加工模式。背靠广东强势的智能制造基础,头部企业在这里投产的数字化工厂,最快30秒组装一台车。
近年来,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两轮电动车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电动自行车产业逐渐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劲的增长势头。
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在科技创新赋能下,电动自行车产业转型极为成功,已经开始朝着新兴产业的特征发展。在此背景下,广东应该思考,能否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继续发力,通过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让电动自行车成为新风口。
沿着惠州博罗县龙华镇龙城大道一路向前,小刀电动车、台铃电动车惠州生产基地徐徐映入眼帘。如今的博罗,已有4家电动车整车企业落地投产,成为华南地区电动车的重要主产地。
台铃董事长特助何文强透露,因为看中博罗区位优势和政府支持力度,四年前,台铃和小刀相隔500米的厂区同日开工建设。从签约建设到投产,台铃花了不到一年半时间。
围绕台铃、小刀等链主企业,一条日趋完善的电动自行车产业链在惠州加速构建。但电动车巨头们在广东的投资故事,并不局限于惠州这片土地。东莞、清远、江门等城市,同样是这些品牌华南区域的重要基地。
(图为小刀电动车博罗生产线)
实际上,从产业结构上看,拥有广汽和比亚迪两大汽车巨头的广东,并没有走出台铃、雅迪、新日等一众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成长于江苏、山东和天津等省份。这几年,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强制认证和“新国标”的推动,尤其是外卖、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行业巨头们频频扩产。
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的广东,凭借强劲的产业配套尤其是锂电池产业和数字化生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成为行业巨头们“重仓”的核心区域。如在雅迪积极拓展的钠电领域,今年,深圳便与雅迪联合率先推出全球领先的钠离子电池换电项目,实现了充电“又好又快”,解决了用户充电等待、充电安全等问题。
而与十多年前不同的是,巨头们的投资不再止步于东莞,而是从东莞到惠州再到清远,折射出广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清晰脉络。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这些企业开始与当地产生极强产业链耦合效应,不仅成为当地新能源产业链的“链主”,更借助当地其他优势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态势。如雅迪已带动25家核心配套企业落户佛冈,构建起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而在东莞,电动车企业与这里的优势产业结合更加明显。这座全国制造业大市,早在2009年就吸引了雅迪正式落户。伴随着东莞土地和人力成本的上涨,部分企业开始向惠州、清远等城市布局。但有意思的是,以台铃为首的其他企业,却正在与东莞新能源、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开始形成“新生态”。
2023年4月,台铃集团入驻东莞松山湖开发者村,台铃搭载鸿蒙系统的长续航电动车亮相开发者村展厅。台铃方面表示,东莞台铃将与华为展开多方面合作,如借助华为云的数字技术支持,共同实现电动车智能化改造,共同打造全球电动车车联网运营平台等。
如果说行业头部企业的落子,搭建起广东电动两轮车的产业生态,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则为广东在该产业版图上添加了更多可能性。
在外卖、快递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内电动两轮车厂商不断加码外卖专用车的生产。而今,市场上销售火爆的几款车型,均来自广东。其中,被称为“长跑王”的深远009 A8L,则产自东莞深远车业有限公司。
“早在2019年,我们看到外卖行业对电动自行车的极大需求,尤其是在续航和速度上的要求,便开始研发生产外卖专用车。目前,深远推出的外卖系列已经有十多款,虽然和雅迪、爱玛这些头部厂商没有可比性,但在全国外卖市场,我们具有很高性价比优势。”深远车业副总经理周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两年,尽管电动两轮车需求快速扩张,但大部分新增需求都被头部企业占据。面对行业变局,本土企业如何创新?周建表示,深远正在重点对电动车高容量蓄电池、快速充电器、高强度轻质复合材料、高效节能电机等主要部件开展技术创新,把集成电子和数码技术应用于控制器、电机阀控等部件上,开发和生产高质量智能环保型电动自行车。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诸多广东锂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重点深耕电动自行车电池产业。以博力威为例,企业自进入电动车锂电池市场以来,便在国内市场成为为头部车企配套动力电池商,是国内轻型锂电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今年11月开始,新一轮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国家标准开始实施,这对本土锂电池企业而言是一个较大发展窗口期。“公司专业专注于轻型动力电池的研产销,专门针对国内外两轮车锂电市场开发的大圆柱电池 ——‘金箍棒’电池,已经量产和销售,在目标客户端的表现相当不错。”博力威相关负责人表示。
凭借自身在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的成熟技术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完整研发体系,博力威这几年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领域一直保持着核心竞争力。这背后,离不开东莞在锂电池产业上的研发和配套优势。“珠三角和东莞营商环境很不错,制造业配套完善,这让企业能够安心搞创新,做研发。”该负责人说。
去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达5035万辆,同比增长2%。截至今年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将达4亿辆。
究竟是谁在布局电动自行车产业?目前,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均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积极布局电动自行车产业,且有着各自的优势资源。其中,江苏电动车产业的繁荣是由摩托车产业基础发展而来,通过完善的配套和摩托车时代的研发制造能力,直接应用到电动自行车领域,奠定了其在国内电动自行车产业不可撼动的地位。
胡刚表示,实际上广东发展电动自行车同样基础雄厚。从早年间江门、五羊摩托到雅迪、台铃等行业头部布局东莞,奠定了最早电动自行车研发制造基础和相关配套产业。而今,广州本土品牌五羊—本田电动自行车、深圳台铃等整车企业,以及一大批本土电机、电池、电控企业,使得广东该产业链极为完备且具有韧性。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无论是上游电机、电池、电控,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即时配送、共享电动车等,广东均有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
而在新能源产业不断推动国内智能制造、智能控制、高效电池、轻量化材料等先进技术快速更迭的今天,电动自行车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产业也具备更大增长空间。此外,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品牌纷纷推出长续航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于远距离出行的需求。
在胡刚看来,智能化与联网方向和电池技术的不断革新,对广东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提供了良好契机。“从行业变化来看,电动自行车同样也可以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这就意味着,该产业同样具有极强的经济风口意义。”
胡刚认为,电动自行车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制造供给方面看,都对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带动作用。“如智能化方向上,电动自行车未来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而言,都将带动其落地应用。此外,电池技术的不断革新,对广东新材料和电芯技术的市场需求,都将大大增加。这都说明,该产业的集群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这一效应在广东县域经济上体现尤为明显。以博罗为例来看,目前该县依托台铃、小刀两家头部企业,当地电动车产业已经跻身百亿行列。以整车头部企业为链主,博罗还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速聚集,博罗县电动车产业集群化效应日渐显现。
胡刚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目前国内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看,当一个区域引进行业巨头越来越多时,周边配套企业往往加速集聚,产业集聚效应带来的经济增速就越高。从现状来看,广东电动自行车产业集群具备发展成一个堪比汽车的“风口产业”和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要素。
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新国标和广州等地方被称为“史上最严”新规的陆续出台,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都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正如周建所言,如何应对、如何配合,企业目前依旧处于迷茫阶段,只能静观其变。
证券时报网
2024-12-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2-14
证券之星
2024-12-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