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1 19:33:44
(原标题:东盟观察|专访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首席运营官Ragu:明年开启特区3.0计划,聚焦提升价值链附加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连接起马来半岛东西海岸的重要港口,任何投资和企业都能借此进入东盟市场,并进一步进入中东和欧洲。”11月15日,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首席运营官Dato’Ragu Sampasivam,在参加由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举办的中国—东盟中小企业产业链商务对接会期间,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他表示,东海岸铁路在东海岸经济特区的发展中发挥较大作用,而且它跟东海岸区域的投资经贸活动息息相关,比如带动与大湾区之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产品的进出口。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下文简称“马东铁”)是中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马东铁从马来西亚最大的交通枢纽巴生港出发,穿越半岛到达马来西亚东北部的吉兰丹州。等马东铁投入运行后,从哥打巴鲁到吉隆坡的时间将缩短至4小时。在Ragu看来,马东铁也有效呼应东海岸经济特区(ECER)的发展。
东海岸经济特区开发计划从2007年开始,是一座以实现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社会经济转型而设立的经济走廊。东海岸经济特区的主要发展领域包括天然气与石油化学工业、制造业等。据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透露,截至今年3月,东海岸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ECERDC)已实现414亿令吉投资额,占东海岸经济特区2.0(ECER 2.0)蓝图旗下490亿令吉目标的84%。
之前,东海岸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宣布了从2018年至2025年的东海岸经济特区2.0计划。“明年就要结束2.0计划了,我们之后会有一个2025年到2030年的3.0计划。”Ragu表示,最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海岸主要是做与石油和天然气相关的市场,所以东海岸有一些与化学品相关的下游生产活动,一些中国公司也想扩张并发展特种化学产品,未来这些领域需要获得补贴。
自2008年ECER成立以来,Dato’ Ragu Sampasivam就一直在此任职,最初担任风险管理高级经理,后来晋升为总经理,领导企业战略规划部。2019年被任命为东海岸经济区发展理事会的首席运营官。
《21世纪》:目前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已经完成了84%的投资目标。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取得了哪些显著的建设成果?理事会以2030年达到7%的年均复合成长率(CAGR)为目标,具体有哪些举措来实现?
Ragu:首先,让我解释一下,东部走廊或东海岸经济特区横跨彭亨、登嘉楼、吉兰丹这三州和柔佛州的丰盛港,覆盖马来半岛约51%的土地面积。
为什么会形成东海岸经济特区(East Coast Economic Region,简称“ECER”),主要是因为我们发现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发展速度比西海岸慢,比如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槟城都在西海岸。它们是马来西亚的经济中心,而东海岸虽然有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资源,但没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所以我们成立了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ECERDC),以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复苏情况。
我们在2008年时制定了一个为期12年的总体发展计划,并得到马来西亚议会的批准,将东海岸经济特区的年增长定在7%,这一增长率是略高的,但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追赶上西海岸地区的发展。我们强调为该地区引入更多投资,创造就业和创业机会。目前,东海岸经济特区已完成84%的投资目标,但这个目标只能算是短期的一个目标,即到2020年完成1100亿令吉的投资目标。
其实到2020年,整体经济环境出现了很多变化,工业4.0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经过前一段的发展,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领域我们更应该关注且会带来更好的回报,下一个阶段将到2025年为止,目前我们开始关注到2030年的3.0计划。
现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化是,全球经济关注绿色能源、碳信用,我们引进的公司也在考虑如何才能做到环保,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发展的模式,并向投资者提供一些东西,促使它们在东海岸投资。在研究新的增长领域时,我们还关注以前的重点领域,例如农业,因为疫情之后我们更体会到保障食品供应链畅通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发展旅游业,东海岸有很多岛屿、天然森林和海滨,可以开展旅游业。我们还想发展更多产业,比如我们研究的碳捕集和封存(CCS)项目,即从排放源头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它转化为可用产品。
此外,我们还关注物流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所以我们正从现在开始,调整过往的发展模式,为未来五年做更好的准备。经济特区是一个狭长的地带,大约80%的工业产业都聚集于此,这里像是一个能够辐射发展的中心。
《21世纪》:东海岸经济特区为何能获得超预期的投资额?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项目?
Ragu:我觉得最有代表性之一的项目是马来半岛东西海岸的关丹港,原来水深只有11米,只能泊5万吨级的船,经过改造后,现在水深达18米,能泊15万吨级的船,吞吐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以适应现在的大游轮。另外一个项目是东海岸铁路,这是链接东海岸和西海岸很重要的铁路线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流项目,将有助于东海岸经济特区的发展。
让我感到自豪的是,现在经济特区开展农业项目,正是国家需要的,为当地最大的牛奶品牌产出牛奶,该品牌最大的投资者来自中国。这些是过去15年里东海岸发生的一些令人骄傲的事情。
《21世纪》: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东海岸经济特区2.0计划,之后东海岸经济特区有怎样的发展目标?
Ragu:东海岸经济特区2.0计划明年就要结束了,我们之后会有一个到2030年的发展计划。追溯东海岸经济的发展,最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海岸主要是做与石油和天然气相关的市场,所以东海岸有一些与化学品相关的下游生产活动,一些中国公司也想扩张并发展特种化学产品,我认为这方面将会获得成功,而且这是需要获得补贴的领域。
另一个我们关注的领域是重工业,比如钢铁、水泥等,我们还在试图引进重型汽车生产。它们的到来不会污染环境,因为我们有碳捕捉和碳储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经济特区,替代了原有一些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这成为了我们新的机会。目前我们已经获得了来自中国公司石化产品和下游化学品的投资,我对此感到乐观,预计未来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投资数字。
《21世纪》: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被视为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陆上桥梁”,在你看来,它是如何激活东海岸经济特区的发展的?
Ragu:东海岸正对南海,面向韩国、日本、中国和菲律宾。所以目前东海岸经济特区吸引很多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市场还可能是中东、欧洲和其他地区。有了东海岸铁路之后,马来西亚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将减少,马来西亚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行车时间将从目前的4—8小时缩短到4小时以内。这就是为什么铁路在东海岸经济特区的发展中发挥较大的作用。而且这样的话,对于当地旅游业也有实质性的好处,这也是我们想推广的一个方面。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对马来西亚的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
Ragu:可以看到关丹港扩建,背后就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同样地,马中关丹产业园也是中国在马来西亚设立的首个国家级产业园区。这符合中马双方的最佳利益,因为这既有利于产业园的成功,也有助于港口的发展。
中交马东铁项目由大马衔接铁道公司(MRL)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CCCC)组成的合资公司建立,双方各持股50%,共担运营风险。可以看到,中国对港口、铁路和工业园这三个领域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合资双方共同运营,共担风险,可以说是创新的模式。这是对双方良好合作充满信心的证明。
《21世纪》:你如何评价中马“两国双园”之一的马中关丹产业园的发展?去年马中关丹产业园升级扩园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你认为中马“两国双园”联动升级将如何促进中马国际产能合作?“两国双园”要如何把握RCEP的机遇探索更多合作可行性?
Ragu:在我看来,在“两国双园”的机制下,无论是中国生产制造的产品还是马来西亚生产制造的产品都可以互相进入中马工业园内,这就是两个工业园之间的联系。据我所知,目前两个工业园还在完善互通的海关细节。而现在两个园区还在探寻合作机会,增加对双方园区的投资。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生效后,打开了更多市场的机会,让相关企业有机会探寻更多合作。马中关丹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而它所在的东盟是一个新兴的增长市场,为此我们需要合作,特别是互相询问是否有能够便于进入对方市场的机会,比如生产线投入等。
电动汽车产业在马来西亚是非常有潜力开发的领域。之前我在上海开会,遇到一个汽车制造商,他们正在考虑扩大在东海岸经济特区的市场。因为东海岸经济特区有钢铁公司,可以生产制造汽车,也有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的原材料。
我们正在研究在东海岸经济特区建立电动汽车生态系统,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在生产电动汽车零件的供应商。未来,我相信东海岸经济特区会成为电动汽车的中心。我也想告诉投资者这具有很大的潜力,不仅在马来西亚销售,还在整个东盟进行销售。现在在东海岸经济特区,来自中国的资金投资比例超过60%。
《21世纪》: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曾表示,多家来自中国的先进企业已决定将马来西亚作为其首选投资目的地。马来西亚在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中国企业有哪些关注点?未来有哪些领域或者行业将更具有投资潜力?
Ragu:首先,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华人占总人口的30%以上,如此大的华人占比就说明,中企人员在马来西亚的交流将不会成为问题。其次,是马来西亚营商政策友好,对国内外投资者给予广泛的优惠政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公司发现在马来西亚投资其实非常具有吸引力。粗略估计,过去10年里已经有超过100家中国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再者,相较于邻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土地价格更便宜,所以马来西亚给投资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像TikTok和华为这样的大公司都在关注马来西亚。
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由来已久,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所以我觉得,未来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可以考虑重工业、石化、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1世纪》:能否介绍一下你此行来广州参加第19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想要达成的目标?
Ragu:我此行主要是为了推广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相较于马来西亚,中国的中小型企业规模已经足够大,因为中国市场是如此之大。中国的中小企业可以与马来西亚当地的公司合作,因为这也相当于跟东盟市场建立联系。而且企业来到东海岸经济特区生产电动汽车将会很便利,因为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
《21世纪》: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五周年,能否谈谈你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感受?
Ragu: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中国两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可以说,过去几十年来深圳的发展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而且中国以一种非常结构化和平衡的方式进行发展。你可以看到,中国不仅有非常好的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而且到处都是绿色植物,这就说明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所以,我也很希望中国的这种发展经验可以用到东海岸经济特区,同时希望打通中马双边投资渠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