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专访深蓝航天赵亚:商业航天迎来“交卷”时刻,明年将启动“筷子夹”试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5 11:29:05

(原标题:专访深蓝航天赵亚:商业航天迎来“交卷”时刻,明年将启动“筷子夹”试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随着SpaceX的不断成功,中国商业航天迎来了一波波投资热潮,也带动了一批商业火箭企业迅速发展。

近日,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简称“深蓝航天”)在淘宝直播间以每张100万元的价格预售了两张2027年载人飞船亚轨道载人旅行船票,赚足了眼球,引起不少关注。此次珠海航展上,深蓝航天集中展出包括“星云一号”“星云二号”两款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产品模型在内的多款航天产品。

深蓝航天常务副总裁赵亚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专访时透露,公司明年就将开展“筷子夹”方式的火箭回收试验,2月到4月将开展百公里级回收试验和入轨加回收试验,如果这一任务完成,深蓝航天将成为SpaceX之后世界第二家完成火箭入轨加回收的公司。

技术节点和融资节点密集出现

南方财经:深蓝航天目前的发展进度如何?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赵亚:近期我们各种业务、技术节点非常多。今年9月,我们开展“星云一号”火箭一子级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这次试验虽然并不是非常圆满,但是这是中国第一次开展可入轨运载火箭的高空回收试验,并且成功完成了10/11项任务目标。

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我们的节点也会非常丰富和紧凑。

我们还有两发“星云一号”火箭将在本月造完,准备在12月再次开展5公里级回收飞行试验,如果这次试验顺利,明年2月准备进一步开展百公里级回收飞行试验;明年一季度我们就会开展入轨回收试验。

我们计划明年启动“筷子夹”试验,还要实现百公里级回收的常态化,做到月度发射回收一次,到2026年做到周度发射回收一次,在船箭联合试验次数足够多的情况下,到2027年实现和验证非常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开始开展太空旅行业务。 

“星云一号”“星云一号”改型都会在明年首飞;起飞规模超1000吨的“星云二号”大型可重复使用火箭也将于2026年一季度首飞。

南方财经:最近深蓝航天在淘宝直播间预售2027年载人飞船船票,引起大量关注,这次直播间刷火箭是营销策划还是业务计划?

赵亚:这是我们的业务计划。我们之前已经做了一次入轨箭的回收试验,未来也会启动“星云一号”实现载人回收的任务,而且接下来还会陆续做5公里、百公里级的入轨回收,逐渐把发射频率逐渐提高到月度、周度。并且我们已经开始做火箭的回收试验,陆续也会做箭船联合试验。按照业务节奏和计划,在2027年能够实现保证载人发射任务的安全可靠性,然后开展太空商业运营。

其实我们就是一个“送快递”的公司,只是送到天上去,技术难度更大,并没有那么神秘。从基础物质层面来看,我们最基础的使命是降低太空运输成本。从精神层面而言,我们非常希望能够给大众祛魅,让航天变得普惠,让大众离航天更近。所以选择在“双十一”这样的节点,以更接近大众的直播方式让大家认知。当然,太空旅行只是我们的一个支线业务,主业仍然是各类轨道运输业务。 

南方财经:这个事情受到大量关注后,找你们投融资的机构有没有增加?

赵亚:从2023年三季度开始,我们就感觉有显著增长,到现在一直维持在一个高位。今年不管是我们的业务技术节点也好,还是融资节点也好,节奏都非常快。

一年半时间内行业将加速洗牌

南方财经:为什么中国商业航天火箭企业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集体爆发”?

赵亚:我觉得更多的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工程规律。可回收复用火箭的技术难度远超入轨,基于这个工程难度,企业需要做非常大的投入和长周期研发。

以我们为例,深蓝航天2016年注册成立,2018年开始正式运营。我们一开始就选择做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前期很长一段时间不太能够被市场接受和公众认识,但是随着垂直起降试验、发动机研发和回收控制技术提升等,逐渐走进资本市场和大众视野,从被认知以至于到我们能够影响和促成共识,所以这个行业看起来到了“集中爆发”的阶段。

南方财经:你认为未来两年中国的商业航天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赵亚:首先行业洗牌会在一年半以内极其剧烈。其实火箭技术足够难,但衡量标准却又足够简单,那就是绝对安全可靠、高频发射满足运力需求以及低成本,这三个衡量标准很朴素但难度很高,都指向企业的技术到底够不够硬。中国商业航天从2015年到现在,经过近10年的发展积累,到了该交卷子的时候,所以未来一年多是一个行业调整期和观察期。

南方财经:目前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火箭均已成功在国内发射,你怎样看待不同的技术路线?

赵亚:有一部分群体认为液氧甲烷是比液氧煤油更先进的路径,我不直接回答孰优孰劣,我认为应该尊重朴素的常识和逻辑,有两个问题看是不是值得大家思考。

第一个,SpaceX既掌握液氧煤油技术,又掌握液氧甲烷技术,而且都是世界登峰造极的存在,马斯克又是遵从第一性原理和极度降本的商业化理念的,但其主力型号猎鹰系列火箭却采用的液氧煤油,并且没有早几年就换成液氧甲烷,原因何在;第二个,中美俄掌握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技术都已经有几十年历史,液氧甲烷发动机并不是新技术,但是却长期没有被采用,一直没有液氧甲烷火箭问世,原因又何在。

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开始着手液氧甲烷这条技术路线,不过只会选择全流量补燃,同时使用于几千吨级的超重型火箭。使用液氧甲烷需要特定的先进细分路径,以及一定的适用条件,才能规避其劣势,否则脱离实际需求和能力采用液氧甲烷的商业性就会显得不足。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