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2024-11-13 10:27:00
(原标题:违规向关系人放贷被罚 厦门银行暗藏不良风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显示,厦门银行漳州分行因存贷挂钩;向借款人转嫁抵押评估费用;违法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违规行为被罚款185万元,并没收其违法所得14406.13元,合并罚没金额186万元。
时任厦门银行漳州分行营业部负责人蔡港忠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予以警告处罚。资料显示,厦门银行漳州分行和蔡港忠在2021年12月就曾因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不审慎”,被原银保监会漳州监管分局罚款30万元,蔡港忠被予以警告处罚。
屡罚不改的后果,往往是更为严重的处罚。本次处罚中“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是商业银行违法违规的“重灾区”,不仅容易滋生腐败,而且也是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28日,厦门银行才更换了首席风险官,该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谢彤华辞去首席风险官职务,由行长助理陈松接任。陈松是资深的风险管理专业人士,拥有多年风控工作经验,因此被认为是首席风险官的不二人选。
不过首席风险官刚拍马上任,厦门银行就因为违法违规行为收到百万罚单,可见该行确实有必要加大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厦门银行此前就出现过因为风控不力,而造成贷款损失的情况。
连续踩中暴雷房企 关注类贷款快速上升
今年9月份,厦门银行将一笔3.6亿元的债权摆到拍卖平台上拍卖,其中本金2.85亿元,利息0.76亿元,挂牌拍卖的起拍价为1.71亿元,相当于折价52.63%。
资料显示,该笔债权来自于闽系房企“三盛系”的企业或个人。2021年2月,厦门银行与三盛实业签订借款合同,先后为三盛实业发放了2.35亿元、0.55亿元的贷款,但三盛实业在两笔贷款展期到期后仍未支付如期借款利息,担保方也未承担担保责任,厦门银行福州分行一纸诉状将“三盛系”告上法庭。
但三盛实业实际上在借款第二年便于2022年10月就宣布解散了,作为担保企业的三盛置业、三盛地产早已成为被执行人,林荣滨更是身陷囹圄。
2023年11月,一审法认为,上述案件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应依法驳回起诉,并移送公安机关先行处理,裁定驳回厦门银行福建分行的起诉。今年6月份,北京海淀法院还发出悬赏公告,公开征集林荣滨名下财产线索,可见“三盛系”财产执行已经很难了。追债无果后,厦门银行无奈将上述债权转让,最新消息是宁波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接盘了该笔不良资产。
厦门银行踩雷的房企不止“三盛系”,此前暴雷的恒大、阳光城等房企背后均有厦门银行的借款。
从不良率情况来看,厦门银行不良率尚在合理区间。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15.5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50亿元,不良贷款率0.7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不过,厦门银行关注类贷款却出现了快速上升的势头,今年9月末的关注类贷为60.13亿元,比2023年末30.04亿元整整翻了一倍左右,关注类贷款通常而言是不良贷款“后备军”,极有可能转换为不良贷款。而且也存在不少银行为掩盖不良,将不良贷款列入关注类贷款的情况。
业绩股价持续低迷 大股东增持效果不佳
除了需要防范贷款风险外,厦门银行还需要拯救业绩和股价。自2020年上市以来,厦门银行业绩停滞不前,上市当年营收增速还是行业第一,结果后来每况愈下,2021年-2023年,营收53.16亿元、58.95亿元、56.03亿元,对应增速-4.32%、10.9%、-4.96%;归母净利21.69亿元、25.06亿元、26.64亿元,对应增速18.99%、15.56%、6.3%,
2024年前三季度,厦门银行录得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成绩,其中营业收入41.61亿元,同比下降3.07%;实现净利润20.11亿元,同比下降6.11%。
厦门银行的净息差更是在行业中垫底,其净息差从2023年末的1.28%下降至今年年中的1.14%,到9月末再度降至1.06%,这一数据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末尾,这严重制约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业绩失速后,厦门银行的股价也持续低迷。2020年10月27日,厦门银行登陆A股,发行价为6.71元/股。作为2020年唯一一家登陆A股的的银行,厦门银行上市吸引了不少关注,股价在当年12月3日一度涨至15.17元/股,然而自此后,厦门银行股价一路下滑。
即便是在今年的银行股大牛市中,厦门银行股价也纹丝不动。据统计,2024年初以来,整体银行板块已经上涨了37%,其中浦发银行和南京银行的涨幅更是高达55.7%和47.1%。而厦门银行股价则跌至目前5.33元/股,总市值仅为140亿元左右,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6位。
面对股价颓势,厦门银行大股东和管理层增持回购似乎也没有凑效,上市以来该行大股东与管理层已进行多轮增持。比如2022年12月,该行持股5%以上的多名股东增持659.44万股,累计增持金额3735.24万元;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该行持股5%以上的4名股东再增持了2726.14万股,增持金额为1.47亿元,还有12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自愿主动增持不低于350.00万元,但这些增持稳股措施犹如石沉大海,没有掀起一点水花。股价持续低迷不仅会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还会削弱公司自有资本实力。(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格隆汇
2024-11-14
格隆汇
2024-11-14
格隆汇
2024-11-14
电鳗快报
2024-11-14
电鳗快报
2024-11-14
挖贝网
2024-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