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南财快评: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影响几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0-28 17:07:15

(原标题:南财快评:央行推出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影响几何?)

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框架发生较大变化,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核心的利率体系建立并良好运转,中期借贷便利的一年期利率指引作用弱化,利率走廊宽度得到调整,LPR与中期借贷便利脱钩,整体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加速转变,央行对债券市场的利率调节能力显著强化。

10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这是今年以来继临时正逆回购、国债买卖操作之后的又一新设货币政策工具,对于补充调节流动性、提高债券交易流动性、扩大债券买卖范围以及对接国际标准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强化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债券市场为突破口,理顺利率期限结构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将成为货币政策的一大重要方向。

首先,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创设,是对当前流动性调节能力的“补充强化”。目前,央行对短期流动性的调节主要依赖逆回购,主要品种包括隔夜、7天、14天和28天。央行对中期流动性的调节主要依靠中期借贷便利,一般为1年期。但在短期(一个月内)和中期(一年)之间,缺少季度或半年度的流动性调节工具,因而货币市场在面对季度或半年度流动性冲击的时候,央行往往需要计算时间,提前开启短期逆回购予以对冲,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而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出现,恰好填补了短期到中期之间的“中短期”空白,有效填充了央行的流动性调节“弹药库”,能够方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稳妥安全地度过季度和半年度考核。

其次,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债券现券市场的流动性。在传统的质押式回购方式下,债券等出质品通常予以“冻结”操作,逆回购方无权对出质品进行处置,使得可供交易的现券数量大幅减少,影响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对央行买卖国债造成事实上的掣肘。随着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由外汇占款为主导转向公开市场操作为主导,不断加量的逆回购操作,使得相当一部分债券现券被冻结,债券现券市场的供求问题进一步凸显。而在买断式逆回购的方式下,债券所有权在协议期间内随交易而发生所有权转移,逆回购方获得了出质品的处置权,可以对债券进行自由买卖,这样便可与央行买卖国债进行有效联动,解决了标的债券的二次利用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债券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

第三,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创设,有利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有效联动。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逆周期调节越来越强调不同类型政策的取向一致性,要求形成政策合力,协同发力。当前财政政策发力加码的背景下,客观上要求国债和地方债加快发行进度,并以流动性更高的市场加以增效。借助买断式逆回购工具,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持有现券的动机大幅增强,后顾之忧得以减少,在面对流动性冲击的时候,金融机构可以借助买断式逆回购将手中的国债、金融债、公司债、地方债等现券向央行转手,换取流动性支撑。如此一来,交易商多了融资渠道,债券发行也多了支撑,央行在买卖国债或其他债权进行收益率调节的时候,工具库的数量和种类也将大为丰富。

最后,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创设,有利于对接国际标准,推动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投资者普遍采取的是债券的买断式回购。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日渐提高,需要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当越来越多的国际债券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买断方式的应用也将更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安全化水平也将逐步得到提升。

总体来看,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的创设,标志着货币政策和流动性调节的框架进一步完善,能够有效提升债券市场的现券活跃程度,活跃市场交易,增加现券流动性,并充实央行买卖国债的弹药箱,推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