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浙江车路云一体化“路端”探索:桐乡濮院大道升级智慧化全息数字道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9-25 20:44:43

(原标题:浙江车路云一体化“路端”探索:桐乡濮院大道升级智慧化全息数字道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车路云一体化在浙江有哪些进展?不同技术路线下,“路端”的实践又有哪些重要性?

日前,中控信息和浪潮信息相关负责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介绍浙江首条全息数字道路桐乡濮院大道应用的创新技术,如实时感知路口车流、信号灯等状态,基于交通流量均衡、控制策略等算法,实现可变车道自动切换。同时,分析全息数字道路如何帮助探索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场景的“路端”实践。

今年7月,工信部公布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首批应用试点,浙江以杭州—桐乡—德清联合体形式入选。8月,浙江桐乡市“车路云一体化”生态融合发展大会上,11个优质智能网联汽车项目集中签约,浙江车路云一体化的探索继续加快。

用好全息数字道路工具箱

中控信息副总裁刘浩志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此次项目不是完全改造原来道路的设备和道路上的设施,而是保留智慧交通建设多年在道路上布设的感知类控制设备,包括雷达、传感器等,“我们是用边缘微服务器去拓展功能,最终实现道路的数字化,或者全息智能,也能够实现很好的成本把控。”

智慧化全息数字道路好像一个大工具箱,里面有很多工具,包括可变车道、动态绿波、全息路口等等。

对城市而言,交通的复杂度和数字化需求也不同。例如,大城市要兼顾通勤,这一条高需求的通勤路线要做好保障,而小城市可能更关注几个重点路口,更多要解决点的问题。因此,不同城市根据特性对全息数字道路的工具需求不同。

在刘浩志看来,例如实现全息数字道路可能有100个工具,在桐乡实践运用50个工具,到上海可能要增加到90个,“我们需要做的是保证工具的余量,针对不同城市的需求做具体的实践应用。”

城市道路拥堵的原因包罗万象。面对濮院大道的道路拥堵,中控信息通过可变车道,可以实现道路结构性的治理;通过动态绿波,根据不同时间的车流量,实现动态流量调整;通过诱导屏和行人和车辆的遵守交通规范的预警提醒,降低交通事故,让通行效率和道路交通秩序都得到了提升。

智慧交通也是智慧城市中一个占比较大的部分。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概念十分模糊,或者直接等同于“有了智慧交通,开车出门就不会拥堵”的理想化图景。

刘浩志从自身项目经验出发认为,城市大脑、智慧交通也好,也许未来也需要迎来一个政策驱动,形成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基于现有技术路线、技术储备来说,已经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一个明显的进展是,当前的智慧交通已经从宽泛的框架变为具体落地的项目,例如一个道路、一个路口可以实现智慧化数字化。

“我们利用现在的边缘微服务器都可以做很好的应用。例如,利用边缘微服务器,我们可以做路口的自适应控制,可疑车辆的控制,或者用边缘微服务器和云端做车的边云协同,可以做一条道路,做事件的实时发现,做算法的加持,把整条道路的交通做得非常好,早些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刘浩志说。

刘浩志进一步解释,现在拿城市中一条路或者一个小的区域做案例,只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现有技术可以把智慧交通效果做得非常好,但就是考虑城市对这一应用的成本控制和必要性问题。

刘浩志也补充,目前智慧交通已经有了技术的长足进步,但想要实现城市交通完全不拥堵,人们无感出行,还需要未来的长期发展。

“智慧的路”转化应用场景

基于智能网联的车路协同需要“聪明车”和“智慧路”的默契配合,“车路云一体化”意味着逐步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下的产业实践,即通过高精度地图、传感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人、车、路、云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

今年随着20个试点城市(联合体)的公布,标志着“车路云一体化”进入规模化落地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不少城市推进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刘浩志认为,车路云一体化不是一个技术升级,而是另外一个应用场景。因为车路云一体化或者智能网联服务未来终极目标是自动驾驶,但是传统的数字道路或者是全息道路,它服务的对象是城市交通管理者或者相关交通运营管理部门。

“因此,全息数字道路和车路云一体化的路端建设,是基于类似的技术路线,基于路侧边缘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多设备、海量数据的融合,还有一些精准化的管控。此外,用到的硬件设计也是差不多的。”刘浩志说。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道路、全息道路,在绝大部分的功能上能无缝替代到车路云一体化里面“智慧路”的需求。主要区别在于,最终路端的数据到底是给交通管理部门还是直接给到车端。

车路云一体化目前的技术路线还处于变更和迭代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有城市探索单车智能,推进车、云协同,也有城市明确车、路、云协调,在路端继续优化数字化建设。

刘浩志认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在商量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发现新的应用场景,但是从国家的战略来说,最终还是要推动产业的发展。

浪潮信息边缘计算产品部总经理孙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车路云一体化是技术不断往前迭代的过程,随着芯片产业平台的涌现和提升,技术会继续往前去迭代,“未来我们和中控信息也会往更多元的算力方向去创新,考虑底层硬件创新应用和未来的应用场景,去逐个解决这些问题。”

孙波观察到,原来智慧交通市场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业主方会要求使用一个很好的硬件、软件产品,有一个明确需求的产品形式,但是现在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业主方需要的是一整套解决方案,例如解决这条道路拥堵的问题、解决这条道路快速清障的问题,“说明对智慧交通的整体化需求在增加。”

以浪潮信息和中控信息的合作为例,随着路侧的设备落地,算力设备面临算力性能、网络通信以及环境适应性等不少挑战,其中主要环境适应性的问题是最让两家企业研发人员头疼的。

“路侧环境的温度、灰尘、霉菌,这些对于算力设备都会带来致命性的挑战,另外,业务现场会有各种设备,例如传感器、摄像头,这些也涉及多模态数据的整合接入,就需要把整个算力结合在一起,同时要适应高温或者低寒、潮湿的环境,让这个设备能够在具体场景下运行。”孙波说。

刘浩志认为,车路云产业的发展遇到的问题包括资金、技术路线、网络通信、国家政策等方面。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没有完全统一,要实现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最大的不统一就是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大家基本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架构,只要能实现自动驾驶,不管你是用视频识别的,还是用别的方法识别,能实现单车智能就可以,这是车侧考虑的技术。”孙波说。

但是,路侧到底怎么建?怎样才能实现“智慧的路”?

刘浩志举例,一个城市里有很多路口,很多路段,是数字道路全覆盖还是部分覆盖、路口覆盖,甚至有些路段不覆盖?数字道路到底是精装、简装,还是毛坯的?

“目前关于‘智慧的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路径。” 刘浩志说。

网络通信方面,要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网络通信投资量非常大的,最终要解决一个低延时问题,需要对数据要实时监测、实时传到车里,这对网络要求非常高。

国家已出台试点探索政策,但对一些车路云一体化的细节还没有明确标准,例如上牌、测试上路、开放商用的统一标准还未出台。目前来看,20个试点城市中,技术发展、城市探索、政策推动等多方面都在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空间,路端的路径探索更是城市未来关注的重点。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9-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9-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9-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