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直面壁垒,上海探路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9-21 17:46:57

(原标题:直面壁垒,上海探路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燕 上海报道

作为上海市内创新飞地最为集中的三大区域之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吸引了不少长三角城市来此设立科创中心、会客厅等“飞地”。

这也是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缩影:飞地借助上海的人才优势,为长三角其他地区创业创新发展服务。

9月20日,在2024长三角人才发展论坛暨虹桥人才创新发展大会上,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发布了《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汇聚各类型人才、打造创新型载体、提升国际化服务、营造高品质生态、鼓励专业化引才、保障多渠道安居等六方面共22条政策举措,以打造长三角协同的人才发展先行区。

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陈丽君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人才角度而言,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是人才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流动,让市场发挥人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当前在生产要素中,唯一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配置的要素就是人才。”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原巡视员、副局长李志刚指出。

人才一体化

为推动人才资源畅通流动,长三角先行先试,包括自2018年试点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自2020年10月1日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自2021年12月1日起全面实行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等。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科技人才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跨区域流动达到165万人次。但当前,长三角地区在人才要素自由流动方面仍然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公共服务分割、人才信息壁垒等制度壁垒。

体制机制方面,仍然存在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公共服务方面,教育资源、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在长三角地区内部分割,不同城市之间的服务水平存在差异;人才信息方面,人才评价体系和标准不统一,使得人才在不同地区间的认可度存在差异。 

围绕公共服务,本次会上,长三角城市代表发布了长三角人才服务共同体合作倡议,提出共建人才协同服务机制、共办人才发展品牌活动、共推人才平台机构合作、共建统一开放人才市场、共同面向海外招才引智、共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共推产教资源融合发展、共同服务人才有序流动等八项倡议。

陈丽君建议,可以在财政分灶的体制下,探索公共服务的成本共担、收益共享,共建协同创新平台、人才培育平台等。

体制机制方面,李志刚认为,长三角应加快推进以“授权松绑”为核心的人才管理制度改革:行政部门应该下放的权力都要下放,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

“也期待把评价还给用人主体。”陈丽君还指出,上海在人才筛选和引进方面采用了以薪酬为主要标准的评价体系,无锡“太湖人才计划”实施了“以赛代评”和“以投代评”的模式,都是人才评价方面的创新探索。

招引国际化

作为海外高端人才归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就业的首选之地,上海也集聚了不少国际人才。 

本次会上,虹桥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揭牌。虹桥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以服务外籍人士、海外人才为主要群体,同时突出服务长三角,探索便利服务措施,建设辐射长三角的人才服务枢纽。

此外,来自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和上海的松江、青浦,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地的留学人员创业园签约合作,将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围绕国际人才,长三角一些地区也在探索将国际人才服务前置到孵化环节。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开胜介绍道,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9个离岸孵化器。研究院通过这些离岸孵化器网络,引进和培育了多个创新项目和技术团队,也对来自世界顶级名校的创业人才项目进行了评审和孵化。 

另外,今年1月正式运营的上海临港新片区离岸孵化科创驿站,被定位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前置培育器,聚焦前沿产业和跨境项目引进孵化,全要素导入科创技术、人才、资本和数据等。

东浩兰生集团总裁、东方菁汇集团党委书记李栋还建议,三省一市可以协同建设海外人才延揽网络,共同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海外人才信息合作。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9-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9-2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