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秋粮长势总体正常,丰收具备有利条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9-19 21:50:17

(原标题:秋粮长势总体正常,丰收具备有利条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9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听取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和农业工作情况的汇报。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和农业工作,有效应对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秋粮丰收在望,“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要精心组织抓好“三秋”粮食生产,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做好机收组织调度,确保秋粮丰收到手。及早研究制定粮食收储政策预案,尽快公布新年度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大豆加工奖补政策,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9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9月份新闻发布会,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国秋粮长势总体正常,夺取丰收具备有利条件。

秋粮丰收在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创历史新高。早稻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在560亿斤以上,总体保持稳定。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经济研究院院长赵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夏粮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信心基础。这一成就不仅反映了我国整体农业生产条件的持续改善,也为秋粮生产创造了稳定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据9月19日央视网消息,我国秋粮即将迎来大面积收获。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西南地区中稻、玉米收获正处于高峰期。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大豆等秋粮作物大面积收获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等秋粮作物大面积收获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长江中下游中稻大面积收获时间为10月上旬至下旬。南方双季晚稻大面积收获时间为10月中下旬。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稻米分析师岳姝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粳稻产区零星收割青粮,少数地区新作水稻正在收割中,大部地区将于国庆节后进行收割。

8月30日,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大部分地区秋粮长势正常,夺取丰收有基础有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在粮食生产和农业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有效应对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后,夏粮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而秋粮也呈现出丰收的态势。这表明今年秋粮生产在产量上有望超越或保持与往年相当的高水平。

赵霞也认为,今年的秋粮生产前景喜人,丰收在望。在水稻方面,岳姝帆表示,今年天气尚可,水稻稳产甚至丰产预期较强。

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

9月5日,中国气象局举行2024年9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在会上介绍,北方大部地区9月以晴或晴雨相间天气为主,利于玉米、大豆、一季稻等粮食作物灌浆乳熟和成熟收获。9月中下旬,预计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中部、华北西北部等地遭受秋收连阴雨风险高,秋收进度可能偏慢。

大规模秋收即将开始。国常会明确,要精心组织抓好“三秋”粮食生产,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做好机收组织调度,确保秋粮丰收到手。

胡冰川表示,会议强调了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做好机收组织调度,以确保秋粮的丰收。这反映出今年在秋粮生产过程中,政府对于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更加重视,以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赵霞表示,抓好"三秋"粮食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环节,应当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这需要农业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农民的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二是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先进的监测技术,还需要快速有效的应对机制。

三是要做好机收组织调度。机械化收割是保障收成的关键,确保收割及时高效,不仅能减少收获环节的损失,还能为后续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四是要做好收获后管理。秋粮丰收不仅要看产量,还要看品质。因此,做好收获后的干燥、储存、运输和初加工等管理工作同样重要,这关系到粮食的最终质量和农民的实际收益。

赵霞表示,这些措施涵盖了秋粮生产的全过程,体现了全链条、全方位的保障理念,旨在实现"颗粒归仓"的最终目标。

胡冰川表示,各地应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工作,确保秋粮生产不受或少受灾害影响。同时做好机收调度,合理安排机收时间和力量,确保秋粮能够及时、高效地收获,减少损失。

在水稻方面,岳姝帆表示,经市场调研,籼稻产区有高温干旱天气,对晚稻后期灌浆或有影响,仍需做好蓄水准备。粳稻产区除霜基本较往年持平或略晚,暂无特殊影响。局地前期降水偏多,渍涝区还需在晴天排涝散墒。

岳姝帆表示,目前晚稻暂未收割上市,目前仍需多加防范。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是部分产区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存在干旱风险,需做好蓄水和用水调度,防范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等。

在玉米方面,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玉米分析师李迎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玉米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目前来看大部天气晴朗,对收获影响不大。近期接连有台风从南方着陆,台风路径属于不可控因素,应提前做好应对台风的准备。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