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科技创新全球合作加速:“AI+医学诊断”前景广阔,中国企业推动健康公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9-18 16:16:45

(原标题:科技创新全球合作加速:“AI+医学诊断”前景广阔,中国企业推动健康公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上海报道

4070万人的生命、28.3亿个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49.7万亿美元的收益。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上,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西非区域代表巴哈蒂·恩戈恩戈(Bahati Ngongo)以一组数据介绍健康研发投资的价值所在。

这组数据的初始来源是一份名为《全球健康研发影响力》的报告。该报告由全球健康研究与政策组织政策治疗研究(Policy Cures Research)编写,课题研究得到了盖茨基金会、开放慈善基金会和惠康基金会的资助。

报告中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我们将资金投向与贫困相关的被忽视疾病的研究与开发,这是不是件正确的事?”政策治疗研究首席执行官尼克·查普曼(Nick Chapman)在报告中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作出回应。

从经济角度,每投资1美元用于被忽视疾病研发,就能产生405美元的回报。避免28.3亿个DALYs对应的损失,从而带来49.7万亿美元的净社会利益。从社会效益角度,从2000年到2040年,将至少有4070万人的生命因针对与贫困相关的被忽视疾病的生物医学产品而得到挽救。

全球合作推动诊断公平

在诸多医疗科技创新中,创新诊断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效率和精度、降低误诊率,还能够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带去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全球健康研发影响力》报告中指出,投入被忽视疾病研发的资金将能挽救4070万生命,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s),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口受这些疾病的影响最大。

今年9月,曾就职于阿布扎比卫生部的奥马尔·纳吉姆(Omar Najim)出现在“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现场。他观察到,更多来自非洲、中东、南美、亚洲地区的企业正在参与到创新诊断产品研发中。

“在分子诊断、细胞诊断和基因诊断领域的初创企业之外,人工智能在医学诊断领域应用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关注。”纳吉姆本次以United Al-Saqer Group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执行董事的身份参会。

他认为,全球人口、社会和环境将在未来10到20年发生巨大变化,鼓励创新者、科学家和企业家抓住大数据、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带来的优势。

去年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世卫组织会员国核可了一项决议,以加强各国的诊断能力,并改善获得诊断服务的机会。决议涵盖了研发、制造(包括当地生产和技术转让)、监管、选择和采购、提高认识、宣传和解决一般获取障碍的行动。

“促进诊断公平是实现健康公平中的重要一环,而中国是我们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透露,团队正在推动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在关键环节展开国际合作,让中国高质量、可负担的疫苗、药物和其他医疗卫生产品尽快抵达全球最有需要的人群。

创新诊断的中国力量

全球健康危机日趋严峻的今天,各国、各地区对更加精确、简便快捷和价格低廉的检测技术以及工具的需求越发迫切。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也在推动全球健康诊断产品研发与应用拥抱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产地,也是全球第二大医药产品消费国。在盖茨基金会看来,中国企业不仅有潜力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产品的主要供应者,也有可能为中低收入国家研发和提供关键的健康产品。

他们对中国医疗企业成长的信心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中国的医疗市场本身很大,很多产品可以在中国孵化;其次,中国医疗投资规模为全球第二大,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第三,有力的创新政策引导也可以鼓励更多资金投入到创新产品的研发。

具体到创新诊断领域,郑志杰以疟疾为例分析了检测技术突破的重要意义。从需求角度,疟疾不仅每年造成约50万儿童死亡,而且不成比例地影响着贫穷、脆弱的人群。确保早期疟疾诊断,对于后续治疗和儿童生存至关重要。从供给来看,快检产品无法长期囤储,需要根据疫情随时启动规模化生产,全球具备供货条件的厂家屈指可数。

2024年5月,中国体外诊断公司英科新创自主研发生产的两款疟疾产品确认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认证(PQ),并被正式列入世界卫生组织体外诊断产品推荐采购名录。英科新创官网信息显示,公司是第一家获得疟疾PQ认证的中国企业。

“在服务本国人民的同时,中国的创新者们还在积极为全球诊断公平做着贡献。”郑志杰认为,来自中国的诊断技术与产品为丰富全球快检市场、保证产品及时大量供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正在让更多中低收入国家最有需要的人群从中公平地受益。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9-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