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供应链格局生变 中山何以“榫”入深圳产业版图丨“桥”见城市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04 21:06:45

(原标题:供应链格局生变 中山何以“榫”入深圳产业版图丨“桥”见城市⑬)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72小时,通行车次突破30万,日均超10万车次,堵车的深中通道横扫海内外社交平台。

周日的车流多是去“打卡”看夕阳,但工作日的车流中,多数已是跨城的“打工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廖广南每周都有至少4个小时奔波在去中山的路上。

洲明科技(300232.SZ)中山智能制造基地将于8月正式投用。作为洲明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廖广南每周往返深圳、中山至少一次,密切跟进施工的进度。从单程1小时40分到如今的40分钟,这是深中通道带给他最直观的影响。

这样的影响正被越来越多深圳企业所感知:在中山已有近600名员工的江波龙(301308.SZ),产业园二期将于明年4月前投用;总部位于宝安区的影石创新,不仅在中山设有生产基地,其全景相机也是由中山物流发往世界各地。

在一线城市中,深圳土地面积最小。但作为国内“工业第一城”,深圳产业龙头集聚。一方面,链主企业有扩张产能的土地需求;另一方面,“链主效应”吸引着众多链上企业就近布局。

过去多年,不少深企以“前店后厂”的方式破解空间掣肘,在东莞、惠州自然地造出一条“临深”发展带。

如今,深中通道一桥飞架,让地理上并不“临深”的中山“榫”入珠江东岸产业版图,给了企业一个全新的、或许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深中通道)

莞惠入链,以求“榫卯”相嵌

总部位于深圳宝安区,又先后在深圳坪山区、惠州大亚湾设智造基地,洲明科技的业务布局,在深圳制造业企业中尤为典型。

赛迪顾问《深圳市制造业迁移全景报告》显示,近十余年,深圳土地、人力、物流、原材料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许多企业选择从宝安等传统工业大区迁移至坪山、大鹏等区。

时间再推移,深圳各区生产成本逐渐趋同,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企业就探索将部分产线和部门,甚至整体朝市外和省外迁移。

例如,华为迁至东莞松山湖,比亚迪电子元器件生产工厂落户惠州,洲明科技也在惠州大亚湾布局了近40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基地。

梳理这些企业前期“外溢”的城市,东莞、惠州似乎是首选,“临深”是最大优势。东莞塘厦、凤岗,惠州大亚湾等,到深圳各区的通勤时间比深圳不少内部区域间的通勤时间还短。

除了通勤便利、与总部可保持紧密联系,性价比更体现在地价上。

738元/㎡、792元/㎡,这分别是东莞、惠州2022年一季度的工业平均地价。同期,广东全省的均值为1137元/㎡,深圳更是达到1752元/㎡,居全省最高,与东莞、惠州相差超过一倍。

(数据来源:广东省省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成果管理平台;整理:陈思琦)

“临深”叠加土地成本优势,近年来,东莞、惠州紧紧抓住机遇,嵌入深圳的产业供应链。

2020年9月,东莞提出加快南部临深的虎门、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9镇高水平对接和融入深圳,以超常规力度拓展现代产业发展空间。

公开资料显示,至2021年,东莞长安有规上工业企业810家,其中60家自深圳转移而来;清溪力合双清创新基地有约85%的企业来自深圳;樟木头对接的新项目也有约8成外溢自深圳。

惠州在2021年11月也提出“融深融湾”行动,要求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平台共建等八个领域强化与广深莞协同联动。

“融深融湾”一年,据惠州市统计,2022年1-10月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595宗,计划投资总额1582亿元。其中,来自深圳的项目258宗,计划投资总额683亿元,平均每天引进深圳项目投资约2.25亿元。

东莞、惠州“融深”,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产业结构与深圳如同榫卯。

目前,东莞唯一的“万亿”产业集群为电子信息,规模约占全省1/4,仅次于深圳。围绕华为、荣耀、VIVO、OPPO、传音等链主企业,东莞形成了从基础零部件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业界长期流传“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东莞造’”的说法。

惠州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形成了从玻璃基板、基础材料、面板、显示模组、核心组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2020年至2022年,惠州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产值年均增速达10%。

深莞惠供应链深度“绑定”的格局似乎已严丝合缝。但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搅动了这“一池春水”。

中山携“性价比”入局

深中通道开工建设之时,就有深圳企业“落子”中山。

2016年,江波龙在中山翠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中山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据了解,江波龙中山存储产业园是翠亨新区最早建设的产业园区之一,占地约74亩,总投资约10亿元,分两期建设。

其中,一期于2019年4月底建成投用,建设面积约6万平方米,目前已有近600名员工,其中近500名工程师。

(江波龙中山存储产业园一期。图源:江波龙)

谈及当初为何选择中山,江波龙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许刚翎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公司正是看中了深中通道的规划和建设,将给中山翠亨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战略价值。

单程从2小时到30分钟,深中通道使深圳、中山“半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某种意义上,中山也成为“临深”城市。要算与深圳产业大区——宝安区的物理距离,中山比东莞、惠州更为“近水楼台”。

深中通道看似开通不到一周,中山对深圳外溢产业资源的“争夺”已暗流涌动多年。与当初的东莞、惠州一样,中山也拿出了极致的“性价比”。

首先是产业用地。“中山相比深圳有更充足的土地资源,可以为制造和产业转化提供更大的空间。”许刚翎说。

曾经,中山土地开发强度达到近40%,是广东省唯一实施土地规模减量控制的地级市。2022年以来,中山经过轰轰烈烈的“工改”,累计拆除整理超3.9万亩低效空间,已拆除整理低效用地项目1363个。

许刚翎透露,江波龙中山存储产业园二期预计明年4月前投用,包括研发大楼、生产工厂以及智能仓储区,规划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

再是成熟的专业市场。“中山是国内最大的灯饰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乃至全球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和洲明的LED照明业务不谋而合。”廖广南说。

据介绍,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中山洲明智能制造基地将在8月正式启用,建设用地195.7亩,将布局LED全彩显示屏、LED专业照明系列产品、Mini & Micro LED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展示等业务。

让廖广南印象深刻的,不仅是中山齐全的灯饰零部件、大量的熟手工人,还有产业经多年发展沉淀下来的浓厚氛围:“产业形成集聚,上下游的沟通就会更加频密、便捷。在基地附近随时能找到我们的配套供应商,一起改进产品。”

深中通道不止于连接深圳与中山,它更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一条便捷“大动脉”,让企业看到了更广阔的目标市场。

深圳市鼎峰无限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峰”)是一家总部位于宝安区的专业无人机企业。鼎峰市场总监赵海峰透露,公司正考虑在中山布局一个销售中心,“三年之内,我们规划销售中心的员工在80-100人,做到两个亿左右的市场份额。”

鼎峰与中山的产业链合作已持续多年,有40%左右的配件在中山及周边生产,例如农业无人机的水箱、机架、螺旋桨桨叶等。深中通道开通,将大大缩短中山零配件供应商的配货效率,进而提升公司的出货效率。平均下来,订单交付能缩短1-2天时间。

如今在中山增设销售中心,鼎峰旨在离待开发市场更近。“粤西是农业无人植保机的主要市场,目前无人机的覆盖率还不高。经深中通道,我们离西部几个城市的距离更近,从产品触达,到售前培训、售后保障,都更加便利。”赵海峰说。

(鼎峰农业无人机在江门恩平。受访者供图)

“破圈”之后何以融入

深中通道给了中山“破圈”的机遇,但也带来了高能级城市“虹吸”低能级城市的挑战。

长期以来,相较东莞、惠州,中山的主导产业集中于灯饰照明、家具等传统产业,附加值相对低,与深圳的互补性也相对弱。

如何真正嵌入深圳的供应链版图成为关键。

日前,深圳与中山联合印发《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作为深圳唯一“联合”提出的一体化方案,其涵盖了产业、交通、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如在低空经济方面,根据《方案》,深圳、中山将共同开展跨江低空飞行网络及近期运行示范方案研究,规划低空飞行航线航路网络,布局低空飞行保障基础设施。

深中通道至中山的第一站——翠亨新区,则早早提出对标深圳“20+8”战新与未来产业集群,发展“4+X”产业集群,即健康医药、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和若干未来产业。

如今,翠亨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有中山生命科学园,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现代服务业领域有翠亨国际科创中心、翠亨大厦等,随时准备承接深圳的产业“外溢”。

截至目前,中山生命科学园累计招引落地项目超30个,总储备项目超120个,超六成来自深圳;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累计招引仪器设备领域项目超30个,超1/3来自深圳。

随着城市之间招商引资的竞争愈发激烈,营商环境成为企业“落子”的重点考察项。

根据广东省发改委《2023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深圳、广州作为首批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位列第一档;中山则与惠州、湛江、汕尾、云浮等10城位列第二档。

望向第一档,中山出台了《中山市对标深圳市开展营商环境融合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年)》,提出160项对标深圳改革任务清单和38项深中融合发展合作事项。目前,已有63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深中通办”,电子证照和企业电子印章也实现了“深中互认”。

据广东省交通集团监测,截至7月3日15时,即深中通道开通72小时,通行车流达30.5万车次,日均超过10万车次,远超南沙大桥等大湾区主要跨江通道开通同期的车流量,也大幅超过长三角重要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日均车流量。

“桥”的火爆体现的是人气,折射的是产业机遇,中山和东莞、惠州坐到了同一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林典驰、李金萍对本文亦有贡献。)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7-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7-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7-0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