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新基人物|越挫越勇!这些基金经理准备逆市布局……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4-07-02 13:54:03

(原标题:新基人物|越挫越勇!这些基金经理准备逆市布局……)

中国基金报 魏仲哲

编者按:市场这么大,新基金怎么买?新基金是否值得关注,管理人是否值得选择?对此,基金君为大家带来人物库专题【新基人物】,解析新发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理念。

近期,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31亿元大关——6月27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1.24万亿元,相比4月增长4648.14亿元。

公募规模的不断壮大,也能从新发基金数量上窥见:2024年1月至6月,新发基金数量达到630只,相比去年同期多了25只。

然而,二季度接近尾声的时刻,A股打响3000点保卫战。6份,各家公募机构整体趋于谨慎,仅有72只新基发行,比今年前5个月有明显减少。相当一部分基金还延长了发行期。

在市场当前的状态下,近期新发的基金会有哪些看点?笔者梳理了近三周(6月17日至7月7日)发行的新基情况,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共有53只新发基金。

从细分类目来看,随着市场再次进入探底阶段,或许多家公募机构认为权益市场低位布局的时机又至,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基金仍占据主力,成为他们集中发力的方向。

此次新发基金的基金经理中,不乏一些业绩曾跑在行业前列的公募基金经理,我们不妨看看他们逆市布局的投资方向。他们分别是:汇安基金-吴尚伟、工银瑞信基金-谭冬寒。

在行业层面,关注生命周期阶段和竞争格局,优选具有长期成长空间赛道;在个股层面,优选子行业龙头股,同时关注相关企业财务表现,关注确定性高的优质现金流公司。

2004年9月开启职业生涯的吴尚伟,至今已经有20年期货、证券、基金相关的丰富从业经验。吴尚伟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后,曾在期货公司就职,此后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在银华基金和建信基金从事研究员工作,并于2014年11月首次以基金经理的身份开始管理基金产品。

2021年12月,吴尚伟正式加盟汇安基金,现任权益首席研究官,价值成长组基金经理。目前,吴尚伟累计管理过11只产品,目前在管产品为4只,管理规模为10.47亿元。

吴尚伟较为擅长的投资领域是消费行业,尤其是白酒板块,2024年一季度末,吴尚伟可谓是掷下重金,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都是白酒股。除了贵州茅台外,其余白酒股都是2024年一季度调入,并为其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做了一定支撑。

面对消费行业的投资逻辑,吴尚伟曾表示,会从宏观、行业与个体公司三个方面考量供给端,从消费者意愿、消费场景以及消费能力方面考量需求端。同时,吴尚伟追求绝对收益,关注公司的高增长业绩和盈利回报,同时追求稳定的收益预期以实现平衡,实现确定性成长投资。

而在最近,随着A股进入整理期,白酒板块的表现也稍显低迷,因而在回撤方面,不少走成长风格、专攻某个行业的基金经理都受到拖累,吴尚伟也未能幸免。近一年内的数据显示,吴尚伟在进入2024年后的回撤幅度整体超过沪深300大约5个百分点。

在3000点附近,基金经理都希望能够通过发行新基进行逢低布局,在下一轮市场上升期中扭转态势。

从长线来看,在十年前初次担任基金经理的吴尚伟,的确做出了单一产品任职7年回报超过250%的辉煌成绩。因此吴尚伟在近五年的四分位排名中仍是可圈可点的。

但结合A股上证指数的表现来看,2022年8月在汇安基金开始建仓布局的吴尚伟踩到了近两年的高点,从而在近三年以及更近的区间段内暂时没能跑过沪深300的表现。

从吴尚伟的投资组合中,不难看出,其所配置的个股多为对应消费股中的知名企业,其中更有行业龙头。

而在此前的一季报中,吴尚伟在代表基金重仓股列表首次加入了三只港股。他表示,组合配置的行业聚焦在了大消费、电子、医药、汽车、有色等行业。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现状、估值水平和发展前景,从而增加了港股公司的配置比例。这三只港股也在一季度内有着显著优于行业整体的表现。

吴尚伟这样介绍自己的投资框架——影响他投资组合的三个关键点分别是产业空间、行业景气度和优秀个股,结合这三点来进行综合定价。

吴尚伟进一步表示:第一,构建组合时,他会通过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去选择长期看好的赛道;第二,通过横向与纵向的行业景气度比较,来选择景气度拐点或景气度加速的时间节点进行配置,一来可以为组合提供一定景气度保护,二来也可以得到行业的Beta;第三,根据企业的产品三阶段模型及预期差理论,自下而上选择个股,以此在Beta中挑选出色的Alpha。

收益与风险相伴而生,无论是获取超额收益还是控制组合回撤,都没有捷径。只有做好研究,深入调研所投资产,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所投公司的风险收益特征。

谭冬寒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在毕业之后另辟蹊径,于2011年选择投身证券行业,早期曾在券商公司从事行业研究。两年后加入工银瑞信基金,并在2016年9月起正式成为基金经理,管理自己的首只产品,现任研究部研究总监、基金经理。

目前,谭冬寒在管产品5只,管理规模为55.85亿元,

作为临床医学博士,谭冬寒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将重心全部付诸医药股,其中部分重仓股持有时长在3年至4年。

此前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谭冬寒这样分享过自己的投资理念:希望找到能够在三到五年中长期维度里持续成长的公司,帮助投资者分享企业的成长红利。投资的主要超额收益来源是行业偏离和个股选择,除非预判行业具有明确的下行压力,他很少做择时操作。

在回撤方面,此前谭冬寒曾长期维持在10%以内,但进入2024年之后,随着市场热点的不断轮换,医药板块并没有走出持久的独立行情,谭冬寒管理产品的整体回撤也出现了上升,在2024年一季度最大回撤曾触及20%。

同样地,作为曾有不俗表现的谭冬寒,在过去凭借工银医疗保健行业(现已卸任)和工银医药健康A的出色回报,在5年内的四分位排名中仍在前列。但近三年发行的新基都卡在了市场的阶段性高点,从而导致其余的四分位排名表现稍显失意。此次谭冬寒在目前节点发行新基,或许也有低位布局从而挽回颓势的考虑。

谭冬寒介绍,在寻找标的时,他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自上而下方面,主要做中观层面和产业维度的分析,而不是宏观层面的分析。自下而上方面,我们会在潜力赛道中寻找具有成长前景的个股。”

分析个股成长性时,谭冬寒主要从四个角度出发:成长速度、成长空间、成长质量和成长确定性。“在这四个因素中,成长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成长速度和成长空间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重要性并列第二,确定性则是筛选个股时的加分项。”

对于是否会通过宏观或者个股投资方向的调整来改变态势,谭冬寒给出的答案是“静待花开”:谭冬寒在2014年一季报中表示,整体保持对权益市场谨慎乐观的判断,继续看好创新机会涌现,而供给格局有所出清的创新药,以及政策环境持续改善的中药 OTC股。通过保持高仓位,通过持有优质资产以力争获取长期收益的基本策略保持不变。

(基金君友情提示:新基金产品表现依然需要等待时间验证,买基金还是要看基金经理。)  

注:本文中若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来源于Wind及智君科技。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fund

中国基金报

2024-07-04

中国基金报

2024-07-04

中国基金报

2024-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7-0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