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深圳能“打飞的”了!包机9800元起,可坐6人!

来源:证券时报

2024-06-28 23:45:17

(原标题:深圳能“打飞的”了!包机9800元起,可坐6人!)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深圳与中山之间还可以“打飞的”出行了!

6月28日,记者从深圳地铁获悉,深铁集团携手东部通航合作共建的中国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枢纽东广场正式开航。这意味着,市民可以享受深圳空铁交通一站式接驳服务。

坐地铁到深圳北站,便可以搭乘一辆直升机,飞往深圳各区和珠江对岸的中山市。这样酷炫的出行方式即将成为现实。随着深中通道开通、低空经济不断升温,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络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实现。

从深圳“打飞的”25分钟可达中山

据深圳地铁,深圳北站枢纽空铁联运项目位于深圳北站东广场C1单体处,据悉,现场设有314平方米的直升机坪,可向市民提供空中的士包机运输服务。深圳北随心飞包机9800元起,能坐6人。联运服务分别设有城际航线和市内航线,市内航线可以飞往深圳各区,而以中山为例的城际航线,历时25分钟即可抵达。

记者了解到,深圳北站空铁联运项目的顺利开航,形成了以深圳北站为中心,联通大湾区的低空交通网络,能够轻松实现1小时内到达大湾区90%以上地区。深铁集团也表示,后续将根据乘客和市民出行需求,联合行业伙伴探索低空经济业务发展场景,持续扩大“轨道+低空”生态圈。

事实上,深圳布局直升机业务由来已久。目前,包括东部通航、中信海直等在内的多家通用航空企业在深圳开展了载人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发展了联程接驳、市内通勤、城际飞行、跨境飞行等空中交通新业态。数据显示,深圳去年直升机飞行量达2.3万架次,飞行规模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过去,在深圳搭乘直升机需要到特定的直升机场,直升机场并未实现与地铁轨道直接联通。因此,深铁集团与东部通航此次合作共建的“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核心的特点是使空铁联运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

除了直升机以外,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低空经济的新兴业态,也是“空中的士”的另外一种交通工具。相比直升机具备垂直起降的优点,并在飞行速度、航程和航时等方面有所突破,成为当前许多城市发展低空经济的重点。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30日,深圳盐田eVTOL产业园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专注于低空经济eVTOL细分领域的专业化产业园区,16家上下游企业集聚于此。另外,今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的公开首次演示飞行在深圳举行,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至珠海九洲港码头,将单程2.5到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直升机、eVTOL、无人机……未来在深圳的低空,将有越来越多酷炫的航空器,助力深圳低空经济飞得更高。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实现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增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提升区域内的交通便捷水平。除了低空领域的通用航空以外,城际铁路、跨海通道等领域的建设也不断提速。

城际铁路方面,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这两条新开的城际铁路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相连,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一条呈东西走向、全长258公里的交通大动脉。这条交通大动脉自东向西连接了惠州、东莞、广州、佛山、肇庆,是大湾区最长的城际铁路。

跨海通道方面,历时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将于6月30日下午3点正式通车运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全长约24公里的深中通道将珠江东岸与珠江西岸连接起来,连通了深圳、中山、广州三地。

“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与中山,是‘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的唯一直连通道,更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交通大动脉。投入运营使中山至深圳的通达道路从梯字型折线变成了直线,两地往来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30分钟以内,极大程度提高了深中两地商品和人员流动效率。”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交易咨询合伙人缪增卿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此以外,黄茅海大桥于今年6月19日成功合龙,标志着连接广东江门和珠海两市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贯通,今年底将建成通车。据悉,黄茅海通道还将接驳港珠澳大桥,连接西部沿海高速,在广东省内正式形成一条沿海经济大动脉,提高粤西地区跟珠三角地区居民的生活往来。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林飞鸣表示,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等超级工程是广东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生动写照。它们的建成通车将彻底改变珠江口整体路网格局,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跨区域、跨江海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显著提升了大湾区内的交通便捷度和效率,推动了各城市间的深度融合。”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交易咨询合伙人陆丹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的陆续通车,它们将与已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了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随着城际铁路的不断延伸、低空飞行场景的不断拓展,大湾区居民出行的方式与体验将不断提升优化,共同助推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的加速形成。


责编:叶舒筠

校对:唐浩铖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