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关于科技金融!央行等七部门发文

来源:券商中国

2024-06-28 23:27:03

(原标题:关于科技金融!央行等七部门发文)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导向,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强度和水平,综合运用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和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现代科技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风险和不确定程度高。金融天然以企业和产业为服务对象,能发挥多重作用支持科技创新。可以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持。与此同时,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也是金融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业内人士看来,《工作方案》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进一步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多层次性,推动资本市场各板块、大中小银行差异化发展。通过强化相关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调动了金融机构积极性、增强了可持续性。

  


  

人民银行明确,将推动《工作方案》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高质量科技金融服务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培育多元金融市场生态     
    
  
  


  

与多元创新生态相对应,科技金融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涉及金融体系内部各类机构衔接协作、金融体系与科技体系相互配合。

  


  

为围绕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工作方案》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主要包括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构建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和风控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绿色通道;强化股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服务科技创新功能;将中小科技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完善适应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保险产品,深入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丰富创业投资基金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鼓励各地组建科技金融联盟等。

  


  

业内人士认为,《工作方案》出台的一系列工作举措,顺应了科技型企业和产业培育具有较长周期、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多元等规律,立足我国金融结构特点,进一步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多层次性,推动资本市场各板块、大中小银行差异化发展,形成功能互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的接力式金融服务。

  


  

科技创新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长周期活动。不少专家还指出,股权融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特征天然适应科技创新融资需求,其中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独角兽”科技企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强化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     
    
  
  


  

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金融自身的能力建设,也要注重加强相关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

  


  

针对科技金融运行全过程,《工作方案》强化相关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优化激励引导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等政策工具,建立科技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标准体系和统计制度,完善常态化投融资对接、信息共享、创新试点、风险分担和防控等配套机制,增强金融支持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加强相关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调动了金融机构积极性、增强了可持续性。

  


  

业内人士还建议,用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等政策,支持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明显提升     
    
  
  


  

近年来,人民银行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市场和制度建设,丰富金融工具,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政策框架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持续完善,科技金融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从政策工具看,2022年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带动银行发放相关贷款近2万亿元。2024年新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科技金融产品也在近年不断涌现。例如,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联合湖北科技厅、财政厅等推广的“创新积分贷”,明确专项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创新积分制”评分,对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截至2024年5月末,金融机构运用创新积分发放贷款345亿元,覆盖科技型企业4500余家。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联合省科技厅打造的“科融信贷”专项产品,通过建立“政府+担保机构+银行”三方风险共担机制,消除银行的“不敢贷”顾虑。此外,还有安徽省创新推出的“共同成长计划”、江苏省首创的“仪器贷”、深圳市探索的“腾飞贷”等。

  


  

整体来看,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过去5年,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14%提升至47%。超过1700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3万亿元。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应平衡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科技金融健康持续发展。要推动金融机构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密切监测科技金融风险情况,强化对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和预警,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责编:汪云鹏

  
  

校对:杨立林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