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西咸一体化再进一步:两城主城区公积金互认互贷、居民养老保险同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8 18:03:10

(原标题:西咸一体化再进一步:两城主城区公积金互认互贷、居民养老保险同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西安和咸阳的一体化发展进程再提速。

6月27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第二场“深化‘三个年’活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

会议现场,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冷劲松作了《牢记嘱托勇立潮头真抓实干追赶超越 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咸阳力量》主旨发布,其中提到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城乡融合等内容,包括西咸一体化最新进展。

近两年来,国家发改委、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都曾多次出台关于西咸一体化推进政策。

比如2023年陕西省发改委印发的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重点项目清单》和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年度重点任务》《重点项目清单》。项目清单共涵盖创新驱动、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等8大类项目198个,总投资884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56.3亿元。

2024年开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实施《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其中明确陕西西咸新区加快实施“西安—咸阳一体化”产业协作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培育提升等相关内容。

同时,今年全国两会上,支持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写入了国家计划报告。

作为全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地跨西安和咸阳两市,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向西开放重要枢纽建设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改委、陕西省等多层级推动下,西咸一体化已呈现新图景。

基础设施加快互联互通

发布会上,冷劲松介绍,咸阳聚焦省委、省政府“七个一体化”部署,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迈入发展快车道。

其中,交通互联互通是一体化的先导工程。2023年9月21日,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通到了咸阳市区,这是全国第三条连通两个城市主城区的地铁。途经咸阳的西安地铁11号线也在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双地铁时代进一步提速。西兴高速改扩建、西咸大道、咸兴大道等一批重大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跨市公交线路达到37条。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西咸新区起步于西安、咸阳两市城乡结合片区。新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对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限制,要实现跨行政区深度合作,城市基础建设互联互通是基础。

公共服务融合进一步打破了以往的行政区划限制,是区域融合的关键一步。冷劲松透露,咸阳主城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西安同标,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名校+”工程有力推进,西安交大、陕师大中小学教育入驻咸阳,380项政务服务实现了跨域通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通过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聚集,西咸新区常住人口从2017年的109.6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135.3万人,城镇化率达73.3%;建成区面积从38.8平方公里增加到130平方公里。

同时,2023年,西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量级,同比增长7.9%,是2017年同期的2.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2.8%。

产业抓手促进融合

“原本西咸新区最大的弊病在于缺乏产业支撑,而区域发展主要在于工业与实业的加持。重点回归产业后,西咸新区在科创要素、土地保障、产业培育与承接,招商引资方面都进行了调整,随着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区域发展动能也在持续释放。”陕西省决策咨询委专家曾昭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发布会上透露道,咸阳以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以来,咸阳创建省级高新区5个、省级经开区3个,省级开发区数量达到10个,今年将提前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具体来看,咸阳培育了16条重点产业链。比如全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彩虹股份,吸引了上下游配套企业46家,去年布局的高世代基板玻璃生产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面板+基板”双龙头引领的全产业链。

隆基绿能在咸阳布局光伏组件项目,聚集百佳年代、光伏玻璃等5家核心配套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输变电产业链的聚合效应不断增强,正泰集团、西电集团、特变电工、珠江电缆等电力产业链企业在此布局。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冉淑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链主”企业是行业质量、技术、标准和品牌的引领者,是行业创新发展的抓手。通过龙头企业绝对体量和技术优势促进行业发展,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还能带动就业、消费等多方面,最终作用在城市经济宏观面上。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行政区域壁垒调整难度很大,但人口流动是跟随产业与龙头公司布局,而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资源是建立在人口基数规模之上,因此产业成为区域融合的关键一步。如今龙头项目、重大企业依照产业链规划布局落地,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产业集群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人口流动频率加快,区域融合进一步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陕西省划定的24条重点产业链中,多个链主企业旗下重大项目落地在西咸一体化区域。比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西咸新区新建秦创原自动驾驶特色产业园,引进落地陕西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陕汽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16个。在氢能产业方面,西咸新区设立“氢合湾-氢能产业两链融合科创区”,全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全自动生产线开工,已招引落地氢能产业链企业43家。

在西安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西安市市长叶牛平提及,不断强化与咸阳市、西咸新区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协调两地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同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推动西安—咸阳研发生产协同配套、优势互补、协同一体。

陈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城市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西咸新区通过管理体制的调整,打破了跨行政区合作的制度性壁垒,将西安、咸阳两市交界地区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的全面一体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西安城市能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