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背靠腾讯的民营“老大哥”微众银行,ESG表现如何?|ESG案例

来源:网易财经

2024-06-27 10:14:13

(原标题:背靠腾讯的民营“老大哥”微众银行,ESG表现如何?|ESG案例)

出品|网易财经ESG

作者|胡世鑫

4月30日,背靠腾讯、被称为民营银行“老大哥”的微众银行发布了2023年年报。

年报数据显示,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同比增长了11%,实现净利润108.15亿元,同比增长了21%。从业绩上来看,微众银行在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依旧表现不俗,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尽管其业绩在一众银行中表现突出,但随着流量效应逐渐减退,微众银行发展的脚步也逐渐放缓,业绩增速较前两年不可同日而语。微众银行表示,疫情疤痕效应仍然存在,消费者信心仍偏弱,消费品价格上涨乏力,消费市场的回暖仍不够充分。

5月11日,在“2024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微众银行获评“2024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年度案例”。不过从其最新发布的《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下称“ESG报告”)来看,在ESG方面,微众银行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改善。

消费者权益保护遭质疑

在近年的ESG实践上,微众银行积极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今年的“3·15”期间,微众银行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首席消保官秦辉称,切实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是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具体而言,微众银行将持续从完善机制建设、开展教育宣传、优化金融服务三个方面出发,全面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主体责任。不过网易财经ESG发现,在投诉平台上,微众银行投诉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

据今年的年报披露,微众银行2021年至2023年接到的投诉意见分别为16728条、25712条和35437条,投诉量逐年上升,且主要集中在“微粒贷”产品及汽车金融业务。

据天眼查,截至目前,微众银行共涉及司法案件23168起,近一半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在某投诉平台上,与微众银行相关的投诉有累计超万条,投诉内容集中在“微众银行催收”“微众银行贷款利息高”及“侵犯隐私”等。

此前,微众银行便被曝涉嫌“暴力催收”,且一度侵犯消费者隐私。据相关报道,有市民曾投诉被微众银行电话推销骚扰,该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其生活工作。蹊跷的是,该市民之前从未在微众银行办理过任何业务,银行怎么有了他的个人信息?

该维权投诉被报道后,微众银行也给出了回复,称该行近一年并未对报道中的市民号码外呼。该行注意到有不法贷款中介利用企业公开信息,冒用该行名义进行营销并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但这一回复并未获该投诉者认可。

网易财经ESG注意到,在侵犯消费者隐私方面,微众银行一直备受诟病。2018年,微众银行就曾被曝光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查询了个人征信。2022年10月,微众银行曾因诱导用户注册被指“白嫖”个人信息。

据了解,一网友曾被微众银行最高可贷50万元的广告吸引,但其在通过采集人脸、短信验证等一系列操作后,却被告知暂无额度。该报道称,即使是未有过逾期记录、未使用花呗等产品的用户,提交信息后也未通过微众银行的审核。

此外,还有多名消费者在投诉平台上称,微众银行以“贷款审批”为由,未经其授权私自查询个人征信信息,影响到其后续业务办理。其中,有部分消费者还表示从未向微众银行申请贷款、发生过任何交易往来。

讽刺的是,微众银行常常对外称自己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保护者”。在其ESG报告中,微众银行亦提到,“本行十分重视清收过程中的客户信息安全管控”,并“强化清收过程中对客户信息的安全管控,加强客户隐私数据保护”。

有分析指出,银行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一大源头是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给第三方催收机构。而微众银行亦存在委托第三方进行催收的情况,对其而言,这并非反复强调或者“科技进步”就能改善的问题。

多名高管存在“超期服役”问题

2019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制度,规定轮岗期限原则上不超过7年,并要求到2022年底前解决存量任职回避问题。2022年12月,监管机构又将处理期限延长至2023年底。

随着“7年轮岗”期限的到来,多家银行高管发生变动,形成了以70后为核心,80后和60后为辅的高管结构。不过,有的银行主动更换了高管,有的银行却还是岿然不动,微众银行就在其中。

据悉,微众银行多名高管仍存在“超期服役”的问题,包括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顾敏、行长李南青等人。据公开资料,顾敏任职起始日期为2014年12月,截至目前已任职9年多;李南青自2015年10月起任职,目前任职也超8年。

其他高管,如执行董事、常务副行长黄黎明,自2016年3月起担任常务副行长一职;马智涛从2014年12月起担任微众银行首席信息官;陈峭自2016年7月起担任微众银行副行长。可以发现,微众银行至少有5名高管任职期限超过7年。

微众银行高管为何迟迟没有轮换?

网易财经ESG了解到,腾讯虽有30%股权,但并不过多干涉运营,微众银行高管大多出自平安系,如顾敏曾任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李南青曾任平安银行董秘。平安系虽未入股微众银行,但对微众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小。

2015年,微众银行发展初期,曾有两名非平安系高管离职,当时业界认为领导风格不兼容。尽管如此,微众银行仍稳定了领导层,可以说,该行之所以能成为业内头部的互联网银行,平安系高管功不可没。

如今,核心高管已到轮岗期限,如果全部轮换,可能对领导层产生较大动荡,影响正常经营。微众银行可能出于长远发展考虑,不会急于推行高管轮换。

有观点认为,超长任职时间可能导致无法公平公正履职,降低内控机制有效性,不利于ESG治理。微众银行在强化ESG治理方面声称要确保合规,有效管控风险,保障高质量发展,但高管“长期服役”的风险已引起业内外质疑。

总的来说,微众银行高管层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发展,但长期任职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参考资料:

[1]《民营银行“一哥”微众银行的苦恼:增速放缓、资本充足率承压》;达摩财经

[2] 《微众银行获得“2024ESG年度案例”,但消费者权益保护遭到质疑》;华文社会责任

[3] 《民营银行“一哥”跑不动了?微众银行:营利增速放缓,投诉逐年增加,不良压力上升,拨备覆盖率创三年新低……》;半岛金融

[4]《微众银行“买方信贷”遭合规挑战》;华博商业评论

[5]《连60块饭钱都要拿走?微众银行已成违规大户》;华博商业评论

[6]《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微众银行

[7]《微众银行高管为何迟迟没有轮换?》;中访网财经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