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控股股东4800万股被拍卖背后,业绩萎缩的贝因美十年未分红

来源:投资时报

2024-06-26 14:53:59

(原标题:控股股东4800万股被拍卖背后,业绩萎缩的贝因美十年未分红)

上市12年,贝因美仍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卓逸

“宝宝喜欢的,妈妈爱护的”“科学喂养,因爱而生”……作为曾经的国产奶粉龙头企业,经典的广告词使得贝因美品牌家喻户晓。不过,经历上市后三年巅峰时期后,2014年以来,贝因美业绩逐渐萎缩,盈利困难。

近期,贝因美因控股股东的债务纠纷再次被推至台前。据悉,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贝因美集团)是贝因美的控股股东,主要从事乳业相关原料贸易等业务。2024年6月,贝因美披露了公司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部分股份将被司法拍卖的提示性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贝因美集团所持贝因美的99.13%均被质押,资产负债率高达92.98%,作为控股股东,因美集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债务危机。

从上市公司贝因美角度来看,近年来,公司自身也业绩萎缩。2022年,其市场占有率不足2%,行业排名第10位。好在2023年,贝因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76%,净利润同比增长126.97%,显示出营收净利双增的态势,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一点希望。

而上市12年以来,除2012年分红5.45亿元、2013年分红4.15亿元后,贝因美已经连续十年没有分红,累计分红总额仅为9.61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贝因美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10.69亿元,分红率为-67.90%,未能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上市12年,公司仍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贝因美最近十年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控股股东4800万股持股将被拍卖

贝因美近日披露了公司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部分股份将被司法拍卖的提示性公告,本次被司法拍卖的标的源于贝因美集团与中航信托一笔借款。

据悉,因生产经营需要,2018年贝因美集团曾向中航信托质押其所持贝因美4800万股,中航信托向贝因美集团出借2.33亿元。

2022年4月,中航信托与长城国融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长城国融)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书》,中航信托承诺将此前约定的担保权利以债权转让形式现状返还长城国融,长城国融成为新的债权人和担保权利人。

事实上,长城国融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贝因美2018年引入战略投资方。长城国融是长城(德阳)长弘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下称长弘基金)主要合伙人,贝因美集团曾以5.46元/股股价向与长弘基金转让5200万股贝因美股份。

此后,因贝因美集团、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及其关联方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长城国融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于2024年1月16日立案。   

本次被司法拍卖的标的,正是贝因美集团质押给中航信托的4800万股,占其所持有贝因美股份总数的26.57%,占公司总股本的4.44%。若本次司法拍卖完成,贝因美集团持有贝因美股份将减少为1.33亿股,持股比例将由16.72%下降到12.28%,与第二大股东3.74%的持股比例仍有较大差距。贝因美表示,目前不会出现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风险。

除此之外,作为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所持贝因美约1.8亿股股份中,超过1.79亿股均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总额的99.13%,占贝因美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6.58%。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贝因美集团资产总额为19.33亿元,负债总额17.9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2.98%。

作为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面临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风险,若债务到期未能清偿,或将导致贝因美股价异常波动,甚至对股权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业绩萎缩 盈利困难

作为贝因美的战略投资者,长城国融一方面计划减持股票,一方面放弃利息和违约金,申请强制执行追索债权。这或许与贝因美近年来低迷的业绩相关。

贝因美主要从事婴幼儿配方奶粉、营养米粉和其他婴幼儿辅食、营养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年奶粉业务占到了总营收的92.43%。2011年,公司成功登陆深圳主板,被称为“国产奶粉第一股”。

上市即巅峰或是对贝因美的真实写照,公司营收规模从10年前的50亿元销售收入直接腰斩至2023年的25亿元,在盈利方面,贝因美近10年中有6年亏损,近5年中有3年亏损。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贝因美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85亿元、26.65亿元、23.45亿元、25.09亿元和25.28亿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3.24亿元、0.73亿元、-1.76亿元和0.47亿元,营业收入整体下滑,亏损规模逐渐扩大。   

业绩长期萎靡不振背后,公司毛利率也不断下滑。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注意到,贝因美的毛利率曾经突破60%,时至2023年,其毛利率仅为47.07%。分析贝因美近五年年报可以发现,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产品销售折扣增加、产品单位固定成本上升、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构成。

曾经被称为国产婴配粉之王的贝因美市场份额也被其他品牌占有。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2年贝因美在国内奶粉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仅在1.7%左右,国内排名第十位,市占率前五名的品牌分别为飞鹤、伊利、雀巢、达能、君乐宝。

婴幼儿奶粉消费增长空间有限,行业处于存量市场的竞争阶段,在国内外众多品牌激烈竞争之下,经营状况不见起色的贝因美还有机会重回巅峰吗?

尽管贝因美2023年营收净利显示出双增长态势,但是该公司仍收到来自深交所的问询函。问询函要求贝因美对营收净利双双增长的合理性、多次更正业绩原因、关联交易及15家子公司注销原因等诸多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直至6月15日,贝因美才完成对深交所问询函的回复,较原定时间延迟回复了一周。

针对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贝因美方面表示,主要由于公司2023年电子商务渠道实现营业收入4.70亿元,较上年有所增长;此外,公司在婴幼儿奶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母婴生态业务,进而向全家营养业务拓展,成人粉收入同比增加1.05亿元,有近150%增幅。   

可见,在业绩出现增长难题的背景下,贝因美瞄准了全家营养赛道,希望以此打造业绩增长第二曲线,服务于亲子家庭的母婴生态圈。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