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华夏银行京津冀不良攀升,掌舵7年董事长进入退休倒计时

来源:全球财说

2024-06-24 21:32:17

(原标题:华夏银行京津冀不良攀升,掌舵7年董事长进入退休倒计时)

近期,多家银行开始招聘催收领域人才。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等均于近期发布催收岗位的招聘信息。

 

华夏银行也在官网发布了一则零售信贷部贷后催收管理岗招聘信息,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岗位职责包括建立健全贷后管理制度、内催运营管理、委外运营管理及资产处置管理等。

 

此前,银行多将催收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机构,随着监管趋严,尤其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5月中旬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对催收全流程作出了细致的规定后,对催收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纷纷着力自建催收部门。

 

监管之外,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良贷款规模持续增长或同为银行亲自下场催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良率高于同业,大本营“失守”

 

2023年,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6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并于2024年一季度再下降0.01个百分点,为1.66%。

 

尽管呈逐渐降低态势,但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4年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5%,华夏银行的不良率仍然偏高。

 

2023年末,华夏银行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变化+1.75%、-0.07%、-4.43%、0.19%、-5.32%,除正常类贷款外,其余四级贷款占比均同比下降,除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微降0.01个百分点,正常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均有所上升。

 

到了2023年一季度末,除损失类贷款余额同比减少1.63%外,华夏银行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4.33%、4.33%、3.91%、9.62%,关注类、次级类及可疑类贷款果然均有所上升。

 

对华夏银行来说,比不良率高更不妙的是贷款规模增长乏力。

 

截至2023年末,华夏银行资产规模42547.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45.99亿元,增长9.09%;贷款总额23095.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66.10亿元,同比仅增长1.61%。

 

至2024年一季度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43799.5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94%;贷款总额24094.4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4.32%。

 

东莞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1.14%及10.09%。今年一季度股份行贷款投放同比增长5.27%。华夏银行贷款增速远低于行业整体及股份行平均水平。

 

尤其在华夏银行的“大本营”京津冀地区,2023年末贷款余额5608.32亿元,同比甚至减少了0.65亿元,而不良率却由2.82%大幅上升至3.57%。

 

 

2023年,华夏银行资产规模的上涨主要由于金融投资的增长,截至2023年末金融投资总额15987.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02.63亿元,增长23.12%,主要是债券投资、基金投资增加。

 

负债方面,截至2023年末华夏银行存款总额21299.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60.71亿元,增长3.20%;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存款总额21975.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75.90亿元,增长3.17%。

 

 

营业收入减少,净利增幅下降

 

6月13日,华夏银行发布了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384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61.11亿元。股利支付率约23.18%,在上市股份制银行中垫底,分红比例多年达不到《公司章程》中规定的“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引起了较大争议。

 

分红率垫底的背后,是华夏银行连续多年的业绩下滑。

 

2023年,华夏银行营业收入为932.07亿元,同比减少0.64%,连续两年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3.63亿元,同比增加5.30%,增幅连续两年下滑。

 

2023年一季度情况仍未好转,一季度营业收入221.14亿元,同比减少4.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90亿元,同比增加0.61%。

 

2023年,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704.42亿元,同比减少5.18%;2023年净息差1.82%,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尽管利息净收入受规模因素变动而增加的利息139.82亿元,大于因利率因素变动而减少的利息96.86亿元,以致最终利息收入增加42.96亿元。但与此同时利息支出变动受规模及利率的共同推动达到81.47亿元,最终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38.51亿元。

 

2023年华夏银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38755.01亿元,产生利息1556.1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3401.43亿元、42.96亿元。

 

上文提及华夏银行2023年发放贷款及垫款增幅较小,2023年发放贷款及垫款平均余额22711.12亿元,同比增幅仅2.14%,加之平均利率由4.85%下降至4.74%,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为1076.44亿元,同比减少2.5亿元。

 

生息资产规模及收益增长主要依靠金融投资增长的拉动。报告期内,华夏银行实现金融投资利息收入407.20亿元,比上年增加46.85亿元,增长13.00%,主要是2023年末金融投资规模增长,金融投资平均余额同比增加32.82%至12179.19亿元。

 

2023年,华夏银行非利息净收入227.65亿元,同比增长16.6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4.02亿元,同比减少39.67亿元,降幅达38.26%。

 

其中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信贷承诺、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收入分别为49.91亿元、25.28亿元、15.97亿元、8.1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4.55%、46.29%、28.80%、2.86%,仅其他业务同比增长30.75%至16.88亿元。

 

此外,报告期内华夏银行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合计为125.82亿元,比上年增加40.30亿元,增长47.12%,主要是投资收益增加31.78亿元,增幅50.87%。

 

 

短期连续被罚,董事长退休倒计时开启

 

2024年,华夏银行仍密集被罚。

 

2月6日,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及多名时任负责人被开出一张507万元罚单,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到位,资金被挪用;个人农业担保贷款存贷挂钩;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资金被挪用;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采用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不规范;保险代理未开立独立的佣金收取账户。

 

5月,华夏银行共收罚单13张,总处罚金额约140万元,更有多次一天连收多张罚单。

 

5月24日一日连收9张罚单,包括华夏银行南昌分行因授信调查及管理严重不尽职被罚款40万元,时任华夏银行南昌分行的个人业务部员工熊华、营业部公司客户经理窦昆、营业部总经理石名扬、授信专职审批人熊海燕、副行长李延伟均因对授信调查及管理严重不尽职事项负有责任被警告,其中熊华及窦昆还分别被处以5万元罚款。

 

同一日,时任南昌分行首席风险官蒋子凡、行长黄挺因对该分行违规办理续贷、展期业务,违规签署虚构的债权转让协议事项负有责任,均被处以警告及5万元罚款。时任南昌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廖卫东则因对违规办理续贷、展期业务事项负有责任被警告。

 

5月31日,华夏银行三支行及负责人同日被罚,乌鲁木齐新兴街支行因保理业务交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不严被罚款30万元;乌鲁木齐高新区支行、河南路支行则均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回流借款人账户,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背景审核不严、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分别被罚50万元、60万元。

 

频繁违规遭罚之外,华夏银行近几年频繁的人事变动也备受关注。

 

3月28日,华夏银行召开第八届董事会,同意聘任原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瞿纲为该行行长。

 

此前,华夏银行曾于1月12日公告原行长关文杰辞职消息,距2022年11月被董事会聘任为行长仅一年零2个月。

 

关文杰任职前,2022年2月17日,华夏银行公告原行长张健华辞职,董事长李民吉代理行长近9个月才迎来新行长。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银行现任董事长李民吉也曾任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5年出生的李民吉即将于2025年1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其任期自2017年4任职资格月获原银监会核准起,至2024年4月已满7年,业已触发“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要求。

 

而执掌华夏银行7年的李民吉一旦离开,等待华夏银行的又将是怎样的未来,《全球财说》将持续关注。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财说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