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数看湾企200秒|没“存在感”的唯品会凭什么赚钱?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18 16:50:33

(原标题:数看湾企200秒|没“存在感”的唯品会凭什么赚钱?)

又是一年“618”,

各种满减、补贴、广告、直播来袭,

瞄准大家的钱包“轰炸”。


电商江湖风起云涌,

拼流量、拼渠道、拼价格,

决战紫禁之巅。

在不起眼的角落,

一家叫唯品会的公司不声不响,

却把同期赛道上的聚美优品、凡客、考拉通通甩开,

连续46个季度实现盈利,

成为垂直电商领域的“最大幸存者”,

在“品牌特卖”上闷声发财。


唯品会,

究竟有什么魔力?

 

2008年,

唯品会在“中国服装之都”——广州成立,

定位是“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

当时正值金融危机,

中国服装行业供给过剩,

大量品牌商库存严重积压,

唯品会通过“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模式,

迅速打开市场,

三年后就登陆纽交所上市。

相比大而全的综合电商平台,

“小而美”是唯品会一直以来的标签。

“猫狗拼”大战打得不亦乐乎之时,

唯品会专注做自己的“品牌折扣”“特卖女装”。

再加上交易规则简洁、现货直发、物流快、售后服务好等“Buff”,

唯品会积累了一部分高黏性“死忠粉”。

SVIP会员线上营收占比一度突破45%,

人均消费相较非VIP会员超过8倍,

在垂直赛道上遥遥领先。

不过,

唯品会也不是没想过转型为大型综合电商,

自建“品骏快递”,

扩大3C、母婴、美妆等品类,

推出唯品金融、线下体验店“优选阁”……

可惜这些招式不仅没有掀起水花,

还造成老客户大量流失。

2018年唯品会市值一度缩水至30亿美元,

较2月高点蒸发近百亿美元。


还好,

唯品会“认怂”也很快。

2018年7月,

他们宣布回归特卖战略,

放弃金融业务和自持物流“品骏快递”,

轻装上阵,

重新“做自己一直以来最擅长的事情”。

开源的路走不顺畅,

唯品会又在节流上下功夫,

推出“JITX”模式。

品牌通过唯品会指定物流商直接向客户发货,

货不入仓,

减轻自营仓库的人力和周转压力。

曾经冠名赞助《乘风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等知名综艺与电视剧,

如今唯品会大砍营销费用,

下调研发费用,

从而拉高了整体利润率。

但在“品牌特卖”赛道上,

唯品会也还没有完全躺平,

2015年,

开始海淘业务尝试。

2019年7月,

唯品会又以29亿元收购杉杉商业,

把奥特莱斯从线上开到了线下,

在海外市场推出快时尚女装品牌独立站NOWRAIN,

成为Tik Tok上的头部女装品牌。

 

不管是业务扩展,

还是出海战略,

这些尝试有成功、有失败,

但都保持着唯品会一贯的“低调谨慎”。

唯品会CEO沈亚曾说:

“我们更懂商,而不是电。”

守好核心客户群和一亩三分自留地,

也许就是唯品会细水长流的生存之道。

出品:南财国际传播中心 21新媒体中心 创意互动中心

策划统筹:于晓娜 丁青云

内容统筹:谭婷 叶映橙

责任编辑:黄欣然

执行统筹:黄欣然 

设计统筹:林军明

视频统筹:白宇航

监制:施诗

英文翻译&配音:李莹亮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张伟韬

运营支持:曾静娇

审校:陈晶晶 黄志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