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人民财评:实现中国市场和外资企业的“双向奔赴”

来源:财经报道网

2024-06-17 19:47:46

(原标题:人民财评:实现中国市场和外资企业的“双向奔赴”)

人民网“行进中国”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活动开展一个月以来,报道团队深入各地工厂车间、科研一线、外贸码头、田间地头,通过行进式的融媒体报道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截至目前,“行进中国”系列报道在各平台总阅读量超4亿,引发了各地的广泛关注。

“外资以占中国市场主体数量不到2%的比重,带动了超过8%的就业,贡献了1/6的税收和1/3的进出口额。”在5月9日的启动仪式上,商务部外资司相关领导表达了期待“行进中国”向国际社会讲述更加形象生动的“投资中国”故事。《“头”等大事 卖向全球》《鱼跃天山 游向全球》《万千客商“会”山城》……这些稿件都充分地反映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社会共识。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对中国而言,坚持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策;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行之久远。特别是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的当下,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欢迎世界各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让各国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展现着广阔胸襟和长远战略眼光。

今年以来,中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磁吸力”持续增强。从宏观数据来看,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086家,同比增长20.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16.7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第四季度比,环比增长41.7%。从企业投资来看,特斯拉首个美国本土之外的储能超级工厂落户上海;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投资25亿欧元,强化在华研发实力;埃克森美孚在大亚湾石化区建设的惠州乙烯一期项目今年将追加投资100亿元。外资企业以真金白银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把企业经营与中国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尽享中国市场对企业发展壮大的赋能。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掷地有声的宣示,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在东部沿海,广东近日出台专项方案,最高奖励1.5亿元,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江苏发布的吸引外资若干措施提到,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在中西部地区,安徽自贸区将积极推动电信、医疗、金融、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陕西就制造业吸引外资专门发布文件,提出引导先进制造业向关中城市群聚集发展。同时,国际性服务组织,比如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FESCO、提供接轨国际标准的四大等会计师事务所、律所,在外资“引进来”中提供国际化、市场化的人力、会计、法务等服务,为外资落地中国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说,吸引外资、稳住外资,既是国家层面的决策部署,更是全国自上而下的行动自觉,汇聚成各地吸引外资外企的强大合力。

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国经济不断巩固回升向好态势,拥有14亿多人口构成的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巨大消费市场、4亿多人构成的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基本面决定了,投资中国将获得高出世界其他地区的回报率。“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有国际观察家坦言:“中国平均每24小时就有2.7万多家新企业注册、8万多辆汽车下线、近50亿美元的产品在网上售出、约3亿个包裹被送达,看到这些数字就应当明白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潜力和规模。”这代表了广大外资外企看好中国、投资中国的心声。很多外企和国际性服务组织纷纷主动在全球平台上发声,比如麦肯锡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再一次重申“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普华永道组织“持续投资中国”的海外路演,这些国际性组织的客观发声吸引着更多海外企业来华投资。可以预见,中国将继续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更好的发展环境,外资外企也将通过投资中国得到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实现中国繁荣和世界发展的双赢。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