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1全球观察丨欧洲议会加速“右转”的背后:经济连续四季度疲软,民生问题成首要关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11 21:23:36

(原标题:21全球观察丨欧洲议会加速“右转”的背后:经济连续四季度疲软,民生问题成首要关切)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赖镇桃 广州报道 

当地时间6月9日,五年一度的欧洲议会大选落下帷幕,右翼浪潮又一次席卷欧洲政坛。

欧洲议会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获得总共720个议席中的189席,较上届议会增加13席,保持其第一大党团的地位,但环保的绿党以及亲商的“复兴党”双双失守,右翼和极右翼的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身份与民主”党团力量壮大。此消彼长下,欧洲议会政治光谱的“右转”已是在所难免。

选举结果发布后,欧洲股债汇市场遭遇“三杀”。

6月10日,欧洲三大股指收盘全线下跌。6月11日,三大股指继续下探,截至北京时间19点,德国DAX指数跌0.63%,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89%,法国CAC40指数跌0.85%。

右倾带来的政治焦虑,也让欧元出现明显波动。6月10日,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073美元,创下一个月来最低点。6月11日,欧元汇率继续走弱,截至北京时间19点,欧元兑美元跌0.31%,傍晚时一度下探至1.0725水平。

避险情绪催化下,欧债收益率大幅飙升。作为欧元区基准的10年期德债收益率周一涨5.0个基点,最近三天涨15.9个基点。受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解散国会影响,6月11日,法国与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扩大至64.8个基点,为自去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欧洲议会选举“惊变”增加了欧洲资产的风险溢价,市场同时也在关注,此次议会选举后续会给欧洲政治带来何种连锁反应?马克龙所在执政联盟失利,提前大选这步“险棋”会引政治对手勒庞入阁还是逆风翻盘?

欧洲议会右翼生猛

本届欧洲议会选举在6月6日启动,为期4天,27个欧盟成员国的民众直接选举产生720名议员。这也是英国脱欧后的首场欧洲议会选举,部分可被视作“欧洲政治的风向标”。

欧洲议会是欧盟的监督、咨询和立法机构,也是欧盟三大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之一。一般来说,各国当选议员在欧洲议会中按照党派与其他国家主张类似的党派组成跨国党团,以便修订和通过欧盟各项法案。按计划,新一届欧洲议会产生后,还将投票表决选出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等欧盟高层人选。

欧洲议会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获得189席,比上届议会增加13席;中间偏左的社民党党团获135席,减少4席;持中间立场的复兴欧洲党团获83席,减少19席;右翼的欧洲保守与改革党团获72席,增加3席;极右翼的“身份与民主”党团获58席,增加9席;绿党和欧洲自由联盟组成的党团获53席,减少18席;左翼联盟党团获35席,减少2席。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和中间偏左的社民党党团仍然是欧洲议会的基本盘,中左、中右还是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变化在于右翼和极右的党团收获更多席位,尤其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欧盟国家层面,右翼势力的上升确实引人注目。比如马克龙所在的执政党得票率还不及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党派的一半,还有德国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得票率比右翼民粹的德国选择党还要低,所以,整体能看出最新欧洲议会选举中右翼出现明显的增长势头。

丁纯看来,欧洲议会属于第二层次选举,和国内选举直接决定议会构成、领导人不同,欧洲议会选举更多被看作一种民意表达、对执政党和现任政府的信任度投票,选举结果“右转”的倾向反映出不少民众其实对政府执政现状的不满。同时,欧洲议会选举尽管只是民意倾向的测试,但也会给欧洲国内政治带来实质影响,比如马克龙需要回应民意、宣布解散国会,还有6月9日,比利时举行联邦、地区、欧洲议会“三合一”选举,现任首相德克罗所在的荷语开放自民党在选举中失利,德克罗已宣布辞去首相一职,接受“选民发出的信号”。

欧洲议会的右转,折射出欧洲政坛正在经历深度而缓慢的转向。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政治力量分布格局出现结构性的转变,逆全球化、反地区一体化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疑欧主义的政治力量获得了大量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将会因此产生更加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对欧洲各国和欧盟的政治决策和战略规划的总体方向、议程设置和决策偏好,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展望欧洲未来的政策取向,忻华分析,在内部政策方面,欧盟和欧洲各国将会带有越来越多的民族主义色彩,出现更多的保守化倾向,对待族群对立和难民移民问题的政策,将会逐渐减少过去的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色彩。在对外战略上,将会出现愈加突出的“泛安全化”和“地缘政治化”趋势,会继续强调经济安全的战略意义,经济民族主义、重商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意向将会越来越强烈。

德法执政党选举失利

欧洲大国的执政党,也在新一届欧议会选举中遭受重创。

德国方面,初步结果显示,朔尔茨的社会民主党获得了历史上最差的成绩,得票率为14%,次于极右翼德国选择党的16%左右,远远落后于保守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的30%。朔尔茨领导的“交通灯执政联盟”在此次选举中的表现可用“惨淡”形容,社民党败给极右翼,绿党获得12%的选票,自由民主党仅获得5%的选票。

结果出炉后,德国选择党联合领导人魏德尔说,德国已经“投票淘汰了总理”。反对党借机施压朔尔茨政府效仿马克龙提前大选,而不是再执政一年。

当地时间10日,朔尔茨的发言人赫贝斯特雷特明确表示,尽管朔尔茨的执政联盟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表现不佳,但德国不会效仿法国提前举行选举。“常规选举日期是明年秋天,这就是我们计划要做的。”他说。

丁纯向记者分析,尽管朔尔茨拒绝了提前大选,但这次欧洲议会大选中得票率最高和第二高的政党都不属于执政联盟,毫无疑问将对朔尔茨的执政形成不小掣肘,尤其朔尔茨要在绿色环保、移民等领域推进政策,难度将会变高。

同样面临低得票率的“信任危机”,法国总统马克龙选择放手一搏。

根据法国多家媒体9日晚公布的最新出口民调结果,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获得31.7%的选票,在法国政党中得票率居第一;执政党复兴党获得14.9%的选票,位居第二。

由于法国执政党所获支持率远低于极右翼政党,法国总统马克龙6月9日晚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定于6月30日举行下议院提前选举的第一轮投票,7月7日举行第二轮投票。

法国本届国民议会于2022年6月选出,任期5年,本应2027年届满,马克龙的中间派联盟在那次选举中失去议会绝对多数地位,因而有分析称,在执政党得票数已经非常不利的情况下,马克龙还要冒险重新选举,一则是为回应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挽回远远落后于(极)右翼的当下选情;二则是希望拿回简单多数席位,以减少国民联盟等反对党的政治掣肘。

马克龙承认,举行提前大选是一个沉重的决定。据报道,就连马克龙的复兴党同僚都对他的决定倍感震惊。

在本届欧洲议会大选中,复兴党不仅没有领先的民意优势,还首次被国民联盟拉开巨大的得票率差距,由此外界更担忧未来法国将进入“左右共治”的局面。

不过,丁纯看来,马克龙敢出提前选举这一步“险招”,还是因为他对选举结果有一定信心。一方面,法国民众对极右有着天然的警惕传统,国内选举对比欧洲议会的政治表达,选民可能会更谨慎,另一方面,国民联盟得票率虽有31.7%,但距离绝对多数还是有不少距离,而且国民议会选举是不同选区的选民投票选择议员,国民联盟在地方的候选人未必有足够强的竞争力。

“从欧洲议会选举的票数来看,很多人认为马克龙此时解散议会、提前选举,是一次赌博甚至自杀,但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马克龙对选情的判断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丁纯表示。

经济疲软,选民不满

此次欧洲议会选举中,右翼和极右翼在选民里得到更大的号召力,有其现实原因。

2023年来,欧洲经济活力持续下降,去年下半年陷入“技术性衰退”的阴影,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0.4%,连续四个季度同比增幅不足1%,增长疲软的态势大概率还将持续,工业生产景气度至今仍处于收缩区间。尽管抗通胀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5月CPI反弹显示服务业通胀顽固,粘性通胀问题一时难解。

丁纯表示,俄乌冲突后,选民对民生、购买力、通胀、难民和移民问题的关注已经取代了原先的气候变化等问题,成为欧洲议会大选中的重要关切。

忻华指出,选民聚焦的经济议题,首先是贫富分化问题,特别是中下层人士的收入相对富人阶层在总收入中所占份额不断减少。第二是能源危机以来经济失速和低迷的状态,德国经济去年年底出现负增长,俄乌冲突以来欧洲经济的滞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三是移民难民问题,族群对立和冲突越来越突出。

忻华看来,未来欧洲逆全球化和反欧洲一体化的趋势还会愈演愈烈。由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产生的贫富分化、族群对立、移民难民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引发的矛盾愈加激烈,而欧盟和欧洲各国的政治精英,局限于全球化高光时刻形成的一整套经济与政治理念,对社会矛盾不仅后知后觉,而且决策拖沓,不能有效应对当前愈加复杂而尖锐的内外矛盾,使得反建制的民粹主义力量和普通民众对执政当局越来越失望。这次选举的结果,表明民众的不满有增无减。

忻华表示,更为右倾的欧洲或将进一步增强“泛安全化”意向,强化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各项举措,推进供应链安全战略和投资审查政策,需要警惕中欧关系可能面临更多的暗礁。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