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企入场,伊拉克油气开发市场悄然生变!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06-08 19:17:00

(原标题:中企入场,伊拉克油气开发市场悄然生变!)

驱车行驶在伊拉克第一大港巴士拉,午间气温超过50摄氏度。这里平均高温都在40摄氏度以上,是全球最高温度、全球最高平均气温的纪录保持者,没有之一。常年高温之下,这里农业畜牧业品类相对单一,却是油气能源的富集地。

来伊拉克之前,只知道这里是全球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到达之后才发现,这里的油区,经常可以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炬”。

因地面配套处理系统不完善,伊拉克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大部分只能直接燃烧处理。一个火炬,一天就能“烧掉一辆奔驰”。

有统计显示,伊拉克每年空烧掉180亿立方米伴生气的同时,反而要从邻国进口数十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用于发电,还需进口电力以弥补当地用电缺口。

这种“靠山不吃山”的背后,是天然气处理投资巨大、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而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当地各主体存在资金和技术短板的反差。由此,借助外部技术逆转本国天然气困境成为必需。

央企国机集团旗下中工国际,2022年曾披露签约总金额超10亿美元的伊拉克9区原油和天然气中央处理设施项目。今年4月27日,原油处理系统提前实现一次性投产,天然气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步伐。这两个项目都将成为中工国际2024年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伊拉克B9区块,记者采访到中工国际第六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耿奎。据他介绍,目前天然气处理系统的设计工作业已完成,采购、施工等也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今年年底要确保天然气处理系统顺利投产。“气包未来产能是1.3亿标准立方英尺每天,可以供50万人使用。”

这无疑是减少油田伴生气放空燃烧,既能保护环境,也能可持续、惠民生的积极尝试。

从近期一众A股公司布局来看,类似的尝试与开发还将继续。

5月下旬,杰瑞股份与伊拉克油田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承包商,就曼苏里亚合同区块项目与伊拉克中部石油公司初步签署开发生产合同,这被杰瑞股份视为在气田开发生产业务方面,在伊拉克市场的重要突破。

曼苏里亚项目位于伊拉克第二大气田曼苏里亚气田。在中标公告中,杰瑞股份认为,该项目是伊拉克政府对消除天然气燃烧浪费和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重要实践,助力该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战略。

以此为代表,中资企业加码伊拉克油气市场正在步入一个高峰。

5月以来,包括联合能源、中曼石油、洲际油气、安东油服等在内的多家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都公布伊拉克油气项目中标信息,中工国际等国际化经营龙头也更新了伊拉克油气工程项目进展,这些都带动了相关公司二级市场股价的一度上扬。

以中曼石油为例,5月12日晚,公司公告中标获得伊拉克两个油气区块的开发权。一块位于伊拉克中部巴格达省和萨拉赫丁省,另一块位于伊拉克中部纳杰夫省和卡尔巴拉省。

一众中资企业的挺进,直接原因是伊拉克油田新一轮招标。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450亿桶,当前日产量400多万桶,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次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政府5月举办的油气区块招标活动招标了29个油气区块(3个开发区块,26个勘探区块),这是伊拉克政府6年来最大的一次油气区块招标。

从公布结果来看,中国企业中标数量超三分之一,7家公司合计拿下10个区块,包括中国石油、中国海油、振华石油、联合能源、中曼石油、洲际油气、安东油服等。

伊拉克政府此次区块招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增加勘探活动提升原油储量;二是推动2030年石油产量升至每天600万桶的目标的实现;三是提升天然气产量以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若干年内,伊拉克油气区块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操盘”项目的中国人以及中资背影。

中标公司都在期待盛宴。洲际油气集团投标负责人就曾对媒体表示,区块邻近可同步开发,具有联动和协同效应,对项目前景乐观。

“一带一路”为这些中方资本布局伊拉克提供了重要机遇。东风之下,中资企业积极布局伊拉克,正在给当地油气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2009年起,伊拉克开始引入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原油勘探开发合作,包括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推动伊拉克原油产量的上升。但从最新获得竞拍资格的公司来看,主要来自中国、伊拉克、欧洲等地的公司,已经没有来自美国的石油巨头。

今年年初,世界能源巨头埃克森美孚清空手中股份,把伊拉克西古尔纳-1油田的牵头作业权交给中石油。西古尔纳1号油田位于伊拉克巴士拉西北约50公里,是世界上的超级大油田之一,预计可采储量超过200亿桶。由此,美孚彻底退出伊拉克市场。

“中进美退”成为大趋势。中资企业在伊拉克的布局,有望促进全球石油市场结构的调整,提高中国在国际能源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对于美国能源巨头的接续退出,在中工国际副总经理刘生承看来,主要是基于成本收益因素考量。“竞标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在拼成本,美资公司成本比中资公司要高很多,所要求的利润回报率也高,而伊拉克目前的油田作业模式不是西方资本所期待的暴利性产业,中资企业的优势便逐步体现出来。”

经济规律和利益牵引起到重要作用。石油躺在地下睡觉,不会带来收入。要想兑换为经济效益,中国公司在吃苦耐劳的底座之上,高效率、强安全管理、强质量管理等,都成为更加适配的选择。

中国公司具有与欧美公司不同的开发模式。自喷之后还会进入第二阶段“注水开采”环节,使石油价值有最大程度的发挥。中国少油,所以对油田开采也更加珍惜。

在布局伊拉克的中资企业中,正在崛起一类特殊主体。联合能源、安东石油、中曼石油……这些典型的民营企业,在数十年的市场竞争中,练就了成本低、灵活性强的特点,叠加技术优势加持,才使中资企业在伊拉克油气田竞标中收获满满。它们的中标,或许将会为包括中工国际在内的海外工程类中资企业带来进一步合作的新机会。

当然,在加速布局的过程中,风险意识也不容或缺。个别项目成本较低,尤其是勘探类项目,在伊拉克市场规范性有待完善的大背景下,某些风险值得提前防范。

证星董秘互动

2024-06-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