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绿美广东|把生态环境“点绿成金”,广东夯实绿美生态基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04 15:32:25

(原标题:绿美广东|把生态环境“点绿成金”,广东夯实绿美生态基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佳楠 林鹏  广州报道

天蓝水澈,山绿花美;碧海连山,林城相依。如今的岭南大地,到处焕发着绿色的生机。

2022年12月8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审议通过,正式拉开了构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格局的序幕。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广东积极开展“六大行动”,提前超额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作任务;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全省93067名林长的足迹遍布广东大地……

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现有森林面积1.43亿亩,森林覆盖率53.03%;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262.69万亩,其中林分优化提升201万亩;全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已投资40.7亿元,打造了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绿美家底”不断书写在南粤大地上。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表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不是局限于一树一木的葱郁,而是着眼于生态结构优化,让绿美环境走进平常百姓家,为人居环境带来整体的焕新。广东村镇的林地资源也相当丰富,从过往上山伐木到如今发展林下经济,把生态环境“点绿成金”,将成为广东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引擎。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2024年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键之年。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系统谋划北部沿南岭、南部沿海、中部沿江区域造林绿化格局。据广东省林业局透露,截至5月31日,全省已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262.69万亩、完成率65.7%,其中林分优化提升201.69万亩、完成率100.8%。 

“六大行动”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覆盖国土绿化、城乡美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多个领域。今年以来,广东省林业局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推动打造一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带,绿色生态发生深刻变化。

在荔韵公园山头主景区,满眼尽收成荫绿树和各色花草,不远处还可眺望增江画廊和圣皇洲岛……这一幕情景,正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成果的缩影。

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已投资40.7亿元,打造了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93个,实现县域和省属国有林场全覆盖,其中森林公园类示范点142个,其他类型示范点51个。

这一“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美生态图景的背后,是广东各地市结合“百千万工程”,在城市留白空间、城镇近郊、乡村周边等与自然交汇的地方,建设县镇村绿化示范点,在示范点内主干道两侧补植了具有较高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的乡土阔叶树种,为自然增添更多绿色,也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点建设已纳入全省林长制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考核范围。下一步,广东将结合县镇村绿化和山地公园、郊野公园建设工作,把示范点与示范林场、公益林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地有机串联,牵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力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当南粤城乡“绿颜”焕发生机时,“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优美环境正与“百千万工程”深入结合,成为广东独特的城市竞争力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林下经济成为当地增收的绿色路径。

得益于肇庆高要将金象山森林公园打造成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金象山上引种的一批咖啡树与当地另一种特色林产品肉桂融合形成的“高桂啡”饮料登上电商平台,迅速打开当地林产品知名度,为特色产业打开新生路径。

广东还积极培育和推广多种“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模式,建立企业与农户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增强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去年11月,河源龙川县林业碳普惠现场交易,为54个村带来逾10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广东生态价值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价值;电白沉香等多种特色经济树种则成为乡村振兴“摇钱树”,产业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

“广东的林地资源十分丰富,林下经济是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业态,也是推动区域功能相协调的重要引擎。”谢宝剑表示,不仅要以保护生态的方式提高林地利用率,也要努力推动绿色资源的成果转化,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绿色功能与经济功能相协调,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树聚成林,人聚成事

眼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扩大的“绿色版图”正在岭南大地实现“多点开花”。

据广东省林业局透露,当前广东持续推进“六大行动”,推动城乡绿化提质增效,各类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地公园等逐年递增,为群众提供了更多亲近绿色、走进自然的空间。

初夏六月,在湛江金牛岛,潮水涨退间,一丛丛红树林宛如散落的绿色宝石镶嵌在浅海,见时而可见白鹭翩跹筑巢——在地球上不少角落已悄然消失的红树林,如今却在中国岭南找到了它们繁衍生息的乐园。

漫步在潮州韩江两畔,秀水长清,这里不仅是多种珍稀动植物的家园,各种水产养殖、林下种植、森林文旅等绿美产业也越来越多,水经济、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呈现出融合发展的美妙“画卷”。 

在有着“南方绿宝石”美誉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曲径通幽处,一花一木皆有来头。花团锦簇的非洲芙蓉、色彩斑斓的三角梅、端庄高雅的山茶花,不同的季节绽放着各自独特魅力。无论是在任何季节,都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为后代计,为长远谋。生态建设不仅要着眼于环境,自然教育同样重要。广东是全国最早推动自然教育工作的省份之一,并在2023年正式成为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

截至2023年,广东省已认定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15个,并力争到2025年评定高品质自然教育示范基地20个、自然教育径150条及自然教育园区(场馆)300处,努力打造自然教育示范省;推动全省21个市自然教育基地实现全覆盖。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表示,为提升绿美广东景观环境“颜值”和科技含量,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能感受到自然教育的熏陶,华南植物园计划建设一个国际水平的自然教育中心,通过自然教育进一步提升游客的科普素质和科学精神,并以城园融合的核心思想建设大城名园,让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广州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名片。

树聚成林,人聚成事。在自然教育中,植树活动是常见的教育方式,它可以让人们通过亲手播种、浇水、除草、观察、记录等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生态保护的价值。

2024年广东第1号总林长令提出,要加速推动全民义务植树,围绕“我为广东种棵树”主题,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3月28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联合广东省林业局开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在东莞市同沙生态公园种下100多株降香黄檀和樟树苗,以实际行动共同参与城市绿美生态建设。以此为缩影,截至目前,广东省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上报2024年各类义务植树活动16545场次,数量居全国第一,已种植苗木数量超1000万株。

可以看到的是,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9%常住人口和10.9%经济总量的广东,正以实际行动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在岭南山水间下好这盘绿色发展大棋,彰显一个经济大省的“绿色担当”。

“广东是林业大省,也是经济大省,接下来要深入挖掘绿美广东的实践价值,聚焦生态薄弱地区、重点水源区域、村庄道路等领域进一步做深可持续发展机制,不断扩大岭南山川城乡的绿色版图,并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谢宝剑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