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国际爱肤日 | 特应性皮炎成为孩子的“人生难题”,如何规避误区实现规范化诊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25 21:15:58

(原标题:国际爱肤日 | 特应性皮炎成为孩子的“人生难题”,如何规避误区实现规范化诊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晚上一直挠,都无法睡一个整觉。”、“一度因为反复发作成绩直线下滑,甚至停学了一段时间。”、“身上被挠出了大片的红疹,夏天不敢穿裙子,甚至连短袖也不敢穿。”、“人变得很孤僻,不愿意和同学一起玩,在家里还会发脾气………”

作为皮肤疾病领域瘙痒症状最为突出的“一号疾病”,特应性皮炎越来越多地困扰着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数据显示,我国1-7岁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为12.94% ,《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过半数受访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第一次确诊年龄小于20岁,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另据《青少年皮肤健康状况调研》显示,58.43%患者因瘙痒无法入睡,1/3的患者因皮损和疾病反复发作影响社交、耽误学习,生长发育受限。更有50%以上的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自信度降低、害怕社交甚至产生抑郁症状 ,而一个孩子瘙痒,往往全家不得安宁,超一半的患者家长因照顾孩子睡眠不足、精神紧张。

每年的5月25日是国际爱肤日(又称“全国护肤日”),旨在唤起公众对皮肤健康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顾超颖教授在国际护肤日期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儿童与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来说,除了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疾病管理,更需要社会理解其疾病情况,并对其身心健康进行长期关注,营造长期关怀的社会环境。

“在门诊中,这类特应性皮炎造成的‘次生灾害’并不少见,有些孩子甚至宁愿‘以痛代痒’,因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导致辍学、休学的患者也不在少数。其与特应性皮炎剧烈瘙痒和反复复发的特性有很大关联。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每年有1/3的时间处于复发期,年均出现9次复发,造成睡眠、学习、心理负担的恶性循环。”顾超颖说。

特应性皮炎需长期规范化治疗

近年来,特应性皮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皮肤科最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之一,也是非致命性疾病中疾病负担第一的皮肤病。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缩写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和环境变化,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近十年来持续升高,其中儿童和婴幼儿患病率显著高于成人。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15%~30%的儿童及2%~10%的成人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影响,其总体发病率还在上升。特应性皮炎在婴儿期、儿童期或者少年期发病居多,90%开始于婴儿期或儿童早期的第一个5年。

顾超颖介绍,特应性皮炎有一定的疾病特点:第一,该疾病有遗传过敏素质,会早年发病,一岁以内的发病率在30%左右,1到7岁的发病率在12.94%左右,整体青少年的发病率在10%左右。人的一生当中整体发病率在2%~10%;第二,该疾病是慢性复发性疾病,因为是顽固性湿疹,所以会反反复复发作。尤其是中重度的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可能一年内反复发作九次以上,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半年内都会遭受到该疾病的困扰;第三,这是一个炎症性疾病,存在免疫机制的异常,特应性皮炎的炎症性可能会导致全身其他的过敏疾病的共病,如鼻炎、哮喘、嗜酸性食管炎等各种问题。

这也是由于特应性皮炎的核心发病机制为2型炎症,决定了这是一种以皮肤病变为表现的系统性疾病,只是2型炎症系列疾病的“第一站”,即“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进程的首发疾病。早期罹患特应性皮炎,未来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共病风险也会更高。如果未能良好控制,中重度的特应性皮炎儿童与青少年更容易“一病”变“多病”。

“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两种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起到了关键作用,会像‘滚雪球’一样产生级联反应,所以特应性皮炎疾病管理的关键是针对2型炎症的‘对因管理’,进行精准的免疫‘开关’调节。”顾超颖称,特应性皮炎不只是因为免疫力低下,更多的是免疫系统紊乱而导致的免疫失衡,焦虑、抑郁、长期熬夜都会导致免疫紊乱,进而加重疾病的发生。

这也意味着特应性皮炎疾病管理的关键,是要进行精准的免疫调节。顾超颖进一步指出,临床对于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的选择通常遵循的是2020年版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整体治疗方案和策略就是阶梯治疗。

“什么是阶梯治疗?所有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我们都要进行基础治疗。第一是基础治疗里面最主要如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主要是保湿剂这方面;第二是回避过敏原,过敏原可能是诱发特应性皮炎加重的因素;第三是患者教育,这是阶梯治疗最基础的。”顾超颖称,针对AD的发病机制进行精准的靶向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瘙痒和皮疹症状,还能降低共病风险,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实现“对因治疗”。此外,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过敏原回避以及保护皮肤屏障,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特应性皮炎反复发作。

及时做好疾病预防很关键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和环境污染等影响,过敏、炎症等免疫系统疾病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这类疾病虽不致命,但极其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也要求临床不断加强对于该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目前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Hanifin-Rajka标准和Williams标准等,我国学者康克非、张建中和姚志荣等也提出了诊断标准。例如,就有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指出:一是,病程超过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 二是,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 三是,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

通常,符合第1条,另外加第2条或第3条中的任何1条即可诊断特应性皮炎。此标准在诊断青少年和成人特应性皮炎方面的敏感性高于Hanifin-Rajka标准以及Williams标准。

在确诊后,规范化的长期治疗不容小觑。与成人相比,儿童和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和预防护理方面也有明显不同。既往通常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急性期发作,以快速控制炎症、减轻症状。然而,外用糖皮质激素不能修复皮肤屏障,并且长期大面积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皮肤和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萎缩、多毛、色素减退、继发或加重感染等。

顾超颖介绍,有的患者存在润肤剂使用误区。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润肤剂的使用,但是用得不足量。例如,儿童每个礼拜100克润肤剂,成人要用到250克润肤剂,每个礼拜用一斤,但很多人无法达到这个量。

除了误区的规避,由于特应性皮炎的反复发作,不但会给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造成皮肤外表的损害和瘙痒的煎熬,还会给他们的心理与成长带来长期影响,严重影响其日常学习生活、身心发育和人际交往,产生自卑、抑郁心理,也为照护者带来严重负担。因此,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关注,做好疾病预防也极为关键。

顾超颖强调,特应性皮炎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慢性病,只要遵从医嘱长期科学管理,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而言,最好以1年起步设定治疗目标,避免陷入复发的困境,同时仍然要密切注意随访和日常防护。

而当前,小满刚过,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顾超颖也提到,夏季也是特应性皮炎的高发季节,光、热、汗液都是导致疾病加重的原因。医院登记的近一年半里近400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中,1/3的患者会在夏季加重。

“因此,夏季不仅要注意防晒、防光、防热,也要及时清理汗液,尽量穿着宽松棉质的衣服,减少特应性皮炎在夏季复发。此外,在饮食方面,顾超颖教授也特别强调,青少年儿童正值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儿童青少年患者不必过度忌口,以免影响营养的摄入和正常发育。”顾超颖说。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