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南财观察|数字时代重塑出版业态,好故事还“值钱”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24 23:43:38

(原标题:南财观察|数字时代重塑出版业态,好故事还“值钱”吗?)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实习生陈芷欣 深圳报道

在展柜上“吃灰”的实体书隔壁是满满一展板的电子书二维码,更远处被AI技术“复活”的李白正透过电子屏幕吟诗作赋......5月23日至27日,走进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现场,文化与数字的“碰撞”随处可见。

透过这些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文创产品,可以窥见数字技术对内容生产和消费模式产生的冲击,而这种冲击颇具两面性:A面是成年国民人均每年阅读纸质图书数量降至4.75本,B面是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突破1.35万亿元。

从“笔与纸”到“数与屏”,当数字技术逐步重塑内容生产、传播、消费模式,传统出版行业正直面危机:好故事还“值钱”吗?或许答案不仅写在了书里,也藏在持续迭代的技术浪潮中。

在5月24日举行的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以下简称分论坛)现场,来自行业一线的多位出版业者也为这个传统的行业带来了关于数字出版业态发展的新思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论坛现场观察到,变革、转型、融合发展构成了这场论坛的关键词。从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到拥抱数字出版业态,出版业正探索建立好故事与新技术的更新连接。

传统出版业的转型“求生”

“传统出版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分论坛现场,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以下简称“四川新华”)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青直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阅读习惯的根本改变,也倒逼传统出版企业必须“创新求变”。

“当下低成本、快节奏的移动阅读、听书正成为人们的新选择。据业内研究数据,202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实洋同比下降了7.04%,而数字出版产业却连续三年保持6%以上的增长,一些图书馆还提出数字化图书产品采购比例在80%以上的要求。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数字技术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传统出版的市场空间。”周青表示。

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冲击,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新科技出版编辑室编辑郭亚婷选择主动跨界,“拥抱”新变化。

基于一条累计播放量高达1.2亿、吸引超350万粉丝关注的短视频《中国人无法抵挡的汉字:双喜》,2023年,郭亚婷及其团队策划出版了《中国风剪纸》一书,把约300款剪纸作品集结成册。

而从爆款短视频到手工图书只是第一步。“后来我想,除了纸质图书的出版,我们还能做什么?”郭亚婷表示,在以海量手工图书为载体开发出AI剪纸许愿机为读者带来更多线上交互性体验的同时,团队还在线下增设了30多间非遗项目手工教室,提供手工市集、直播录播、手作及材料展销等多种服务,立体化呈现图书内容,为读者提供沉浸式体验。

“我们还设计推出书签、笔记本、扇子、丝巾等系列产品,组织非遗传承人直播开课,将手工图书和非遗工艺相结合,再搭配手工材料,直播间快速‘圈粉’,吸引了不少网友拜师学艺、下单购买。”郭亚婷表示,通过自主品牌建设,附加创意孵化、手工教育、文创产品等“一条龙”服务,以《中国风剪纸》一书为起点,出版社逐步打造形成了一个手工行业的生态圈。

“一方面,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出版的载体形态、管理模式、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创作者也能够通过大数据更精准匹配读者需求。传统出版的产业链条和生态正在被重构,出版企业功能和价值也正在被重塑。”周青直言。

第13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的四川新华,在内容出版和渠道发行上也探索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新路径。在此次文博会现场展出的“熊猫书店”就是四川新华旗下知名IP之一,依托四川熊猫文化,推出一系列大熊猫文化出版物及主题文创产品,拉动书店日最高销售额可达13万元。

“我们已在书报刊、网络游戏、生产制作、电商物流各个产业环节实施融合发展项目,特别是狠抓互联网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和业务拓展。2023年,文轩在线销售规模达到66亿元,稳居国有图书电商第一位前列。”周青表示。

2023年公开数据显示,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2亿元、同比增长8.85%,净利润15.08亿元、同比增长13.77%,净资产167亿元、同比增长8.31%。

“互联网+”重构内容生态

分论坛现场,作为数字技术“执旗者”的互联网企业,也加入了这场“好故事vs新技术”的讨论。

“出版业的发展,就是技术与文化融合的过程。正如激光照排带来印刷革命,信息技术催生数字出版,当前人工智能正扮演着革新出版业的角色。”腾讯互动娱乐副总裁张巍举了个例子,在传统出版领域,人工智能将解决“单模态”痛点,实现“多模态”的生成和转换,在数字出版领域,AIGC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张巍表示,面对席卷而来的人工智能浪潮,腾讯已在大模型研发、AI赋能出版、AI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我们去年发布的混元大模型目前已与多家新闻出版单位达成合作,可以通过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AI技术服务内容生产,打通创意策划、视频、设计等环节”。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也认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数字出版正从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前数字出版,进入数字出版智能时代,其中内容创意与创作呈现“从1到N”的爆发式变革,分发传播策划、日常工作效能实现跨越式进阶。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改造是全生命周期的,这也对出版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兼具技术能力与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紧盯数字技术发展前沿,组织人才加强科研攻关,另一方面,必须及时推动数字技术成果的运用与落地,围绕出版发展的新趋势,培养‘一专多能’的实践性人才。”张巍表示。

作为由网络文学平台起家的国内头部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进一步聚焦。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文化消费)生态,用户的选择面非常广,我们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行业同行,还包括短视频、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多种类型的产品。用户的需求也不仅仅限于我们的自有资源,更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IP体验。掌握相关文学作品的营销逻辑、熟悉潜在的IP开发路径等应该成为当代数字出版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杨晨表示。

目前,IP改编已经成为支撑阅文发展的两大核心业务之一。近日频频登上热搜的《庆余年2》影视剧就改编自阅文旗下起点读书作家猫腻小说《庆余年》。

杨晨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阅文目前对“庆余年”IP的开发一方面是通过剧集上映带动原著小说及卡牌、短剧、游戏等系列衍生业态产生充分联动,另一方面所有联动项目最后也会反哺到剧集本身,推动剧集热度更上一层楼。

“目前,阅文内部也已经成立项目组专门负责‘庆余年’IP的后续开发,动漫、舞台剧、剧本杀等都是我们积极创作的方向。”杨晨透露。

近日,阅文集团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阅文集团共实现营收70.1亿元,同比下降8%,归母净利润8亿元,同比增长32.3%,对应归母净利率达11.5%,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其中,版权运营及其他收入为30.6亿元,2023年下半年环比增长率为46.2%。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科学与艺术总是在山脚下分手,最后又在山顶相遇。”发言期间,张巍也引用“现代小说之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一句名言重申了他的观点,“技术革新引领出版形态不断发展,但无论出版的载体和方式如何改变,‘文化’仍然是出版最根本的属性和功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