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肖耿: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利用金融“以时间换空间”,建议在大湾区构建“超级经济特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22 12:45:29

(原标题:肖耿: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利用金融“以时间换空间”,建议在大湾区构建“超级经济特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实习生王佳鑫 南沙报道

“从系统、战略的角度理解‘新质生产力’和‘金融强国’概念,关键在于金融如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而非单纯追求金融机构自身的盈利和稳定。”近日,在广州南沙举办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未来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围绕新质生产力与金融的关系系统性展开演讲。

本次论坛主题为“跨越中等技术陷阱: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由IPP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担任会议召集人,广泛邀请政、学、商界人士参与深入对话。肖耿提出,在当前国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技术革命和提升全要素生产力,成为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重要课题。

肖耿在研究中发现,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重大挑战,包括高实际利率导致的经济紧缩,以及人民币资产定价问题。 “尽管过去中国GDP增长都非常好,但是楼市、股市表现不佳,反映出人民币资产定价体系的问题。在宏观强紧缩的环境下,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率越来越低。”肖耿说。

通过分析全球最重要的十大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肖耿提出,在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欧洲、日本央行都将货币作为战略性工具,增加货币供给以加速扩表,导致购买力下降、实际利率曾一度为负数,相比来看,我国资产负债表相对稳定,实际利率反而是保持高位。而且,我国央行增加货币供给主要源自外汇流入,通过发行债券的较少,所以央行和财政部发挥空间还很大,“我们对人民币要有自信心。用时间来换空间,创造将来可控的风险去解决现在的问题”。

“金融实际上是创造可控风险去处理地缘政治当中的挑战和实体经济。美国高科技企业众多,全世界的股民都在参与承担高科技企业失败的风险。因为高科技和股票市场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股票市场的出口就没有风投。我们要考虑新质生产力,考虑科技创新,就一定要把股票市场做起来。”肖耿认为,运用钱学森“开放复杂巨人系统”理论,新质生产力的竞争关键在于生产关系即国家治理。政府应深化产权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产权关系,提供交易平台和纠纷解决机制,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应增强人民币信心,通过财政发债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创造可控风险。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肖耿提出了一个新构想——在香港和深圳之间建立一个“超级经济特区”,香港面向内地发展减少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有1+1>2效应,可以推动释放新质生产力。设想提出,将香港北部都会区靠近深圳河一线的区域往后挪几公里,形成一个数平方公里的“香港境内关外、深圳的境外关内”的区域,再把深圳河两岸的铁丝网撤掉,形成一个内地人可方便出入的香港超级特区。

对提出此设想的初衷,肖耿表示,香港作为一座桥梁,过去主要是连接欧美和内地,未来进一步将连接内地和东盟、墨西哥、中亚等。“只有把香港的软件优势与内地的硬件优势叠加,才算是深度融合。我提议设立香港面向内地的新特区,在特区里注册公司,可以允许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自贸区注册第二总部,第二总部可按香港的政策来监管。”

肖耿续指,现有的数字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数据、资金和人等物理空间管理的限制,促进人才和企业的自由流动。特区的第一总部和第二总部之间消除了企业“二选一”(境内境外各设立公司)的为难,也相当于一家香港公司可以在香港和内地有两个由统一制度管理的办公室。这相当于给香港建了一个可以与内地深入合作的特区,其意义相当于中国40多年前在深圳建设特区一样,会极大带动香港和大湾区的发展,加大吸引全世界人才与企业落户大湾区的力度。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和人才来到新特区,可以无障碍与全中国的企业与消费者沟通互动,并适用香港法律,使得国际经济合作更加方便。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