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公教育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30 02:53:05

(原标题:中公教育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公教育(002607)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就业压力仍然存在,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2023年国内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就业压力依然存在,部分群体、部分行业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仍会比较突出,尤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新成长劳动力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同比去年增长82万,青年群体就业持续承压。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将增大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平抑劳动力市场波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任务迫在眉睫,在客观上对公共就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国家出台各类政策保证社会就业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难”和“招工难”两难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为此,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为稳定社会就业保驾护航。

  一方面,国家对就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强化。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政府持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的利好政策:

  2023年5月,10部门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到2023年11月底已募集见习岗位超过120万个。2023年,“三支一扶”在全国招募4.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2023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该方案多次强调优先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对产教融合项目给予财政、土地、金融等各方面的政策利好。

  2024年1月8日,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巩固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项整治工作成果,进一步对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主要环节提出规范要求,促进工作提质增效。

  3、“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依旧明显

  为了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教育部官网公布《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尽早安排高校升学考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考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从公开数据来看,202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3.96万人,相比上年的计划招录人数增加了6.74%。国考报名人数突破300万人,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7:1。2024年多省联考招录人数超过15万人,同比去年增长超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剧,“政策性岗位”成为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和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热门选择。

  4、人才招录培训行业出现短暂分化

  招录考试培训行业的需求广泛分散于全国各地,市场高度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这其中也催生了众多地方的中小型培训机构。此外,近年来,疫情和政策变动对行业产生了显著影响,特别是在头部教育机构进行人员优化的背景下,市场上涌现出了大量以个人工作室形式存在的小型培训机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分散与竞争的加剧共同提升了培训机构的获客难度。

  短期来看,行业竞争格局的分化现象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均衡;但长期来看,受招录培训行业的季节性和培训需求的地域分散性影响,给中小型培训机构的生存带来挑战,头部企业基于其规模化的研发能力和不断更新迭代的教学内容优势,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提供更高质量的培训服务,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中公教育是国内大型的公共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公司勇担时代使命,持续创造新的市场,以友善利他之心服务社会。

  面向广大知识型人群,中公教育主营业务横跨公共服务岗位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培训等3大板块,主要服务于18岁—45岁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和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

  公司汇聚了上万名员工,同时具备全职教研团队,并在全国各地设有直营分支机构。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业务版图,已进入产教融合、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旨在更好为各类就业群体服务,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驱动

  创业之始,公司即率先开展专职专业研发,并以此为凭借开创了全新的市场。十多年来,通过一线教研磨炼和快速创造市场的迭代,累积形成了实战经验丰富的研发及研发管理专家梯队。在创始团队和他们的共同带领下,目前已形成800多人的专职研发团队。伴随着品类的扩张和板块的跨越,公司的专业研发不仅实现了规模效应下的分工持续细化,更不断产生品类间不断协同的研发集群效应,大大提升了研发的效率,尤其是提升了存量研发资源对新品类新业务发展的嫁接效率。

  2、渠道保证

  庞大的教学网络是公司拓展业务的根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国拥有近800个直营分支机构,深度覆盖300多个地级市及1,500多家大专院校。这种广泛的直营模式为教学质量和服务的标准化提供保障,能够实现课程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教师资源的集中管理,也为公司在极度分散的市场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尤其在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推广上有着显著的成本优势和渠道优势。

  3、科技创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提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2023年,公司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院,持续推动AI、数字人等技术在就业服务培训领域的应用实践。公司结合AI赋能,在内容运营、教学辅助、数智人等方面进行投入布局,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工具智能化。同时,公司凭借多年的教学沉淀和研发积累,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学员的学习数据与需求,重构培训教学内容,使得产品和服务兼具标准化与个性化,满足了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4、党建引领

  从2018年成立党委到2019年成立第一家非公企业党校,中公教育党委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知识、理论与技术优势,面向企业员工和学员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建工作写进公司章程,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全面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同时着力非公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促进企业健康蓬勃发展。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党员超2,000人,占员工总数超过五分之一。

  5、企业价值观

  作为一家知识员工高度密集的职业教育机构,公司在艰苦创业的漫长历程中建立了简洁有效的企业文化,以“做善良的人”为核心价值观,倡导无我而利他,不仅变成制度,更由创始团队率先垂范,逐级带动,在每一天的经营中毫不动摇地贯彻实施,使得中公价值观在企业内无处不在,生生不息。这种鲜明的、可触摸的企业文化可让公司保持强大的组织凝聚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行业层面,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消费需求端有所复苏但仍增长承压,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价格竞争、营销竞争呈现常态化。公司层面,经营环境相比往年有所改善,公司通过实施经营整固计划等一系列精益经营及管理举措,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从规模向效益转变,取得一定成效,2023年度亏损较2022年度有较大幅度减少。

  在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86,320,031.5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0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429,678.58元,比上年同期亏损减少80.98%。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策略定位“做精”而不简单谋求“做大”。一方面公司通过关停并转、去粗取精等方式,关停了部分业绩产出低、人效比较低的网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直营分支机构总数为783个,同比2022年的1,113个减少了330个,同比减少29.65%。另一方面,公司推进组织架构重建,促进经营管理提效,报告期内,公司人效比相比2022年有所提升。

  此外,公司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50.78%,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8.51%,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7.26%,在支出端的控制见到明显成效。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保证就业将是国家一项重要而持续的政策

  就业就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国家持续把就业作为宏观政策的优先方向,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就业市场稳定。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优先”政策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调控三大政策。报告中还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发力,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

  2020年,就业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其特征之一就是排在了“六稳六保”之首。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随后的两年间,就业优先政策仍然在继续强化。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并且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等;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直面问题,点明设置了今年的就业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从去年“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今年“1200万人以上”,传递出更大力度稳就业、惠民生的积极信号。

  2、受城镇化与退休潮等因素影响公共服务就业岗位将稳步增加

  城镇化进程是长期影响中国就业市场增长的关键动力,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60%,城镇化将带来公共财政开支及公共服务部门就业人群的相应扩大。中国城镇化率处于30%~70%的高速成长区间,要达到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镇化率,还可能将持续近20年的发展。同时持续的城镇化还可能导致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也将对公共服务的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相比,公共服务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投入,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基层公共服务,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十四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据国家行政学院的研究,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约占劳动力就业人口的10%~20%,加拿大和香港甚至超过了20%,而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就业人口只占劳动力就业人口的约5%。

  此外,1962-1972年,我国出生人口数稳定在2,500-3,000万/年,2022年后进入集中退休时点,政府需大量补充公务人员,公职类人员招录需求大。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叠加公务员退休时点的临近,我国的公共部门就业人口比例也将逐步提高,公职类招录培训市场也将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

  3、就业与再就业的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就业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2.18亿人具有大学学历,每年毕业生规模已超千万人。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就业与再就业群体,就业压力只增不减。就业服务的潜在需求也将得到有效激发和进一步释放。

  此外,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实现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急需对中高端职业教育进行产业升级,以实现对在职知识型人群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升。

  4、新业态催生多样化培训需求

  顺应新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新业态、新需求涌现,新就业形态、新职业蓬勃发展。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达 2亿人左右,不断涌现的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就业市场上不可小觑的一部分,也成为尤其是青年群体就业的重要方向。新就业形态相对自由,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但也决定了这类职业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更高、更广泛的要求,这种工作方式的兴起,催生了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为就业服务培训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发挥竞争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稳就业、缓解人才供需矛盾等因素依然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也意味着就业服务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将继续发挥核心优势,坚持行业领先的研发标准,整合高效的全国直营网络,并依托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对新增就业需求进行更有力的承接,持续提升各项产品的竞争力,满足用户需求,拓宽市场份额。

  2、优化管理机制,提升运营效能

  公司将继续推进组织架构重建,促进经营管理提效。一方面公司从架构、机制、能力等方面进行季度检视,对管理人员的职务、职级、薪级进行重新落位;另一方面持续强化科技对各业务的支撑,将业务动作与现金流收付关联,推动现金流管理的精益化和业务管理的规范化。

  3、平衡收入支出,提高盈利能力

  经历了近三年的“大考”,教培行业由“规模至上”走向“稳健至上”已成共识。公司在财务管控上也将延续“稳健”风格,通过营业收入、可动用现金管理、审慎投资来维持收支相对平衡的状态,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努力提升销售实现造血,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同时也将积极管控风险,推动企业回归健康发展的运行轨道。

  (三)经营计划与措施

  1、持续保障对研究开发和AI等技术的投入

  2023年,公司抓住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成立了人工智能和教育研究院,并优选公共服务就业培训方向作为首个垂直应用的落地场景,探索“AI+内容”生产新范式。公司通过深入分析学员的学习数据与需求重构培训教学内容,并依托AI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工具智能化,打破了传统培训模式的瓶颈。2024年,公司将继续探索AI在就业服务领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探索,助力就业培训市场供需矛盾缓解,促进高质量就业。

  2、深化组织建设,激活团队潜能

  为了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匹配业务发展需要,2023年以来,公司先后完成对华中区域、华北区域、华东区域城市分公司的组织设置,进一步促进城市间资源的高效配置整合和人才的灵活调配,通过集中优势管理资源,提升效率,更及时地响应项目需求。

  同时,为了保持区域个性化活力,公司推出了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包括核心省级校长、核心地市校长、核心研发人员和核心师资等260名核心骨干人员,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3、优化业务与产品结构,重塑商业与盈利模式

  2024年,公司在延续“降低协议班占比,提升现金实收班”的产品规划基础上,将从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出发,持续丰富和优化就业服务领域的产品矩阵,为客户提供就业、技能、留学、职业技能认证等多种可持续的职业教育选择。同时,公司将深入客户和产品的场景和服务,强化产品在内容研发、科技系统等方面的底盘支持,让产品保障更稳定、管理更精细。

  4、进一步恢复公司授信与融资,确保现金流稳健

  2024年,公司将进一步恢复与扩大授信融资额度,密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及时实现融资放款,补充公司资金需求,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持续提高企业信用,并与部分金融机构建立深度互信持续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持安全稳健的流动性。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

  1、行业政策风险

  职业教育行业景气度与政策环境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易受到职业教育政策的影响。近年来,为支持职业教育行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产业扶持和鼓励政策。但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落实尚需时间,未来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相关法律法规或产业政策存在重大变化和调整,将可能对职业教育行业发展趋势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的业务开展及业绩情况。此外,公司分支机构众多,培训场所分布广,不排除未来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相关监管部门出台针对当地教育培训行业更加严格的监管规定,从而可能影响公司在该地区的经营情况。

  应对措施:公司各分支机构建立了跟踪研究政策团队,深度分析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公司IT自主开发累积实力和有效展开的经营数字化转型同步保障了信息反馈的效率,能够及时获取、感知和预测各地方的相关政策变动方向和趋势,提前布局和调整,规避相关政策风险,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同时,依托公司多年来沉淀的研发能力和渠道优势,公司积极拓展新品类,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形成多样化产品矩阵,加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2、市场风险

  职业教育行业受国家政策鼓励,这势必引起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业务可能面临新进入竞争参与者的冲击。同时,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培训行业出现周期性波动、需求收缩、学员参培意愿减弱等现象,行业呈现整体收缩迹象,对公司经营环境构成了考验。因此,从长期看市场需求韧性坚挺,但是不排除短期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下降,影响到考生的报考热情,导致市场需求下降。

  应对措施:公司将继续保持有效研发投入,通过对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团队的投入,将科技的生产力全面融入经营系统,带动业务创新,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及时优化产品结构,围绕市场和学员需求,在课程产品质量和服务模式等环节进行打磨创新,提高经营效益;同时,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在产品、人员、渠道等方面寻找最佳平衡点,加强成本控制,巩固公司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经营管理风险

  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公司以审慎、稳健的策略应对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强化精细管理,重塑组织架构。这给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性也带来一定的风险挑战,可能对公司稳定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不断优化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的管理系统,具备迅捷的资源调配能力与信息反馈机制,能够带来更大的管理半径、更高的交付效率,增强大规模员工的工作协同水平,提升管理运营效率。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激励途径,降低核心管理团队流失的风险。

同花顺7x24快讯

2024-05-17

同花顺7x24快讯

2024-05-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