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蓝丰生化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30 02:40:03

(原标题:蓝丰生化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蓝丰生化(002513)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农药化工和光伏新能源业务。

  (一)农药化工行业

  1、宏观经济形势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稳健复苏,但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俄乌冲突、中美关系紧张以及巴以冲突等事件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农药市场虽因食品刚性需求而表现得相对稳健,但市场行情波动仍显剧烈。过去两年由于原药价格居高不下,进一步刺激了原药产能的快速扩张,因此在原药方面总体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267.12万吨,同比增长2.8%。近年来,随着国际农药巨头新一轮兼并重组完成,国内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登记门槛提高,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尾部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面对行业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需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2、行业政策环境

  2023年农业农村部陆续出台了《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关于切实加强当前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与农化企业相关的政策。提出要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强化化肥、农药、种子等调剂调运;鼓励农化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对于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化产品,政府将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广支持;加强对农化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农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于违规生产、销售农化产品的企业,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这将有助于推动农化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农化企业的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3、上下游情况等外部因素变化情况

  化学农药行业上游是石化行业,下游为农林牧渔行业及卫生领域。

  2023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际油价的波动以及行业政策的调整,导致基础化工原料价格起伏不定,多数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下行趋势,使农化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与此同时,受宏观经济、农药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药销售渠道库存消化速度较慢,农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特别是全球农化市场经历去年供应链危机,农化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前采购,导致库存较大,因此目前全球农药行业仍处于主动去库存周期,下游客户短期需求偏弱。

  农业作为农化行业的主要下游产业,近年来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还进一步提升了农户的种植意愿,这种趋势为农化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但是由于农药市场的剧烈波动、原药价格的持续下滑也使终端制剂价格有所下降,下游经销商在采购和冬储农药时变得更加谨慎,普遍采取多购少量的策略,这也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4、对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农化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随着环保和安全标准的持续升级,高毒高残留产品被逐步淘汰,优质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同时,全球化进程加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共识,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也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未来,农化行业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在创新、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对于农化板块业务,公司将继续以生产技术改进为基础,实现连续化生产工艺与DCS自动控制相结合,不断追求产品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加稳定,凸显生产优势;大力加强安全环保升级投入,提升公司产能利用率;通过制剂配方和技术投入,研发制剂新产品,逐步建立公司“全程方案”提供能力,进一步开拓市场。

  (二)光伏新能源行业

  1、公司所处的行业

  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为多晶硅料生产、单晶拉棒/多晶铸锭和切片等环节,中游为光伏电池生产、光伏组件封装等环节,下游为光伏应用系统的安装及服务等。公司控股子公司旭合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高效 N型晶硅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制造商和新能源项目开发企业,其所从事的主营业务是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光伏电站的开发和运维,属于光伏产业链的中下游。

  2、行业发展状况

  光伏产业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需求相结合而衍生的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光伏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在过去的一年中,光伏行业景气度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及相关新能源需求的提升之下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0%,行业总产值超过1.75万亿元。

  2.1光伏行业市场概况

  (1)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迅速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216.88GW,同比增加148.1%,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120.59GW,同比增长232.2%,这主要得益于组件价格下降后,风光大基地项目的建设加速;分布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96.29GW,同比增长88.4%,一直以来,河北、河南和山东是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主要阵地,但报告期内有向浙江、江苏、广东和安徽等东南地区转移的趋势,工商业分布式爆发、能耗双控政策逐步加码、工商业大工业交易电价攀升、补贴及利好政策都是这些省份分布式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原因。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我国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在190-220GW之间。

  (2)海外新增装机需求旺盛

  由于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传统能源不再具有竞争性,多国对新能源发展的需求与日俱增,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光伏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在《全球能源转型展望》中提出的1.5℃情景,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需要达到11000GW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约占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90%。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超过 390GW,创历史新高。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仍将持续增长。

  2.2光伏电池片发展状况

  (1)海外出口增长显著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局部战争改变了欧洲对外依存的能源格局,欧洲因此面临迫切的能源转型需求,这为光伏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极大的提振作用,也因此带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出与需求。根据中国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电池片共出口37.1GW,同比2022年增长57%。从电池片主要出口区域来看,亚洲依然是我国电池片主要出口区域,2023年度大区市场仍然以亚洲与中东占据最大份额。全球光伏产品制造环节主要集中在亚洲区域,欧洲地区只有少量的电池片产能,电池片主要从中国进口。美洲地区,美国有部分电池片产能,但美国因进出口限制原因,电池片很难从中国大陆进口。2023年度出口前五市场为土耳其、印度、柬埔寨、泰国与韩国,占据全球较大市场份额。

  (2)N型电池时代或将到来

  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发展中永恒的话题,这也推动了电池片的产品迭代与技术更新。2022-2023年,行业内正在迎来电池产品的新一轮技术更新,回顾上一轮的技术周期,PERC电池片成功替代了BSF电池片,成为市场的主流。然而,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优化,N型电池片开始崭露头角,N型电池可被分类为 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HJT(本征薄膜异质结)、IBC(交叉指式背接触电池)、HBC(IBC与HJT技术结合)四种。由于N型电池片生产设备成本的下降以及效率的提升,众多头部电池片企业纷纷宣布将扩产N型电池片,特别是与PERC电池片兼容度高的TOPCon电池片生产线。

  根据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PERC电池片仍然占据了主要的出货增量,达到了146GW;TOPCon电池片在下半年开始加速放量,前五厂家累计出货约35GW,占总量约19%,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HJT与IBC电池片由于生产厂家主要以自用为主,对外出货尚少。

  以电池片为代表的光伏行业近年来经历了大尺寸化以及PERC、N型TOPCon等技术迭代,市场需求逐步向大尺寸、高效率的产品转换。TOPCon相比 PERC技术具备更高的理论转换效率,且具有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以及薄片化等优点,预计未来TOPCon电池片市占率将快速提升。

  2.3光伏组件市场发展状况

  (1)技术提升后竞争优势突显

  在光伏装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我国光伏组件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高达499GW,同比增长69.3%。光伏组件功率的显著提升是市场繁荣的关键,随着电池技术的革新和组件优化,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已达到750W以上,转换效率大幅提升,目前,市场主流组件产品尺寸不断变大,小尺寸规格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光伏组件的竞争优势逐渐显现,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光伏制造业运行情况》显示,2023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再创新高,达到211.7GW,同比增长37.9%,出口额396.1亿美元,较去年略有下降,主要因为是产品价格降幅较大,尽管如此,但“量增价减”的态势也表明我国光伏组件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持续创新,我国光伏组件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双面组件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此前,组件双面技术(指采用双面电池、胶膜、双层玻璃/玻璃叠加透明背板组成的复合层,正面背面均有发电能力)应用普及较慢,主要受制于应用推广难点制约,例如重量过大带来的安装成本及运营风险,光伏玻璃强度不足,背面发电标准未统一等问题。但相比单面组件,双面组件的生命周期更长,耐候性和耐腐蚀性更强,发电效率更高。随着下游应用端对双面发电组件发电增益的逐渐认可,双面组件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增长,2023年已经达到67.0%,首次超过单面组件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双面组件的份额将继续增长,成为市场主流组件封装技术。

  3、行业周期性

  光伏行业产业链下游的光伏电站前期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投资回收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光伏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为明显,因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光伏产业链下游发电市场的繁荣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兴衰,现阶段我国各项政策趋于稳定,随着“平价上网”的实现,为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稳定和市场发展提供了保障。光伏市场正由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旺盛,全球范围内市场需求的波动性逐渐减弱,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全球光伏市场长期增长态势明确,市场前景向好。因此长远来看,我国光伏行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

  4、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控股子公司旭合科技,现拥有2.5GW高效N型TOPCON电池片和1GW组件产能,是TOPCON电池级组件领域的新生力量。公司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一期(一阶段)已于2023年11月投产,采用行业领先的工业4.0标准全自动流水线,量产效率达到26.3%,公司一期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TOPCon电池的产能将提升至5GW,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TOPCon电池的产能将提升至10GW,同时公司规划未来5年内将陆续打造20GW高效N型切片、电池、组件及电站的垂直产业链,届时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将会有效提高。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不适用,原材料价格较上一报告期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出现非正常停产情形

  公司于2023年5月,对400kt/a硫磺制酸及余热发电生产装置全面停车检修,首次计划检修时间不超过30日,由于检修进度未按预期完成,导致相关产品生产装置亦延期复产;2023年8月,公司主要产品甲基硫菌灵、表面活性剂、环嗪酮等装置已经全面恢复生产;2023年 11月,公司硫磺制酸及余热发电生产装置完成检修工作,并已根据公司生产计划安排恢复有序生产。

  1、公司主要产品情况

  2、公司主要原药及制剂等产品国内登记情况

  公司进出口业务以出口为主,进口规模小,2023年进出口的税收政策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不大。

  公司光伏新能源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公司光伏新能源业务主要以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主要产品为P型PERC电池及组件产品、N型TOPCon电池及组件产品。公司依靠行业一流的技术研发实力,以技术为支撑,以产品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高效N 型晶硅光伏产品供应商。目前公司TOPCon电池及组件产品其转换效率和生产成本等关键指标均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以集团采购的模式开展采购业务,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包括硅片、浆料、网版等主材以及其他辅材和配件。每年结合市场对产品类型的需求、自身产品战略、原材料供需关系、生产成本以及产能等情况制定年度采购策略与规划,年度采购策略通常包括供应保障、降本目标、供应商管理与维护、新供应商及新材料引进、资金预算、等目标。公司采用“销供产”的原则,依据销售订单和生产计划确定季度或月度采购计划。执行具体采购计划时根据市场行情在具体订单中协商确定采购价格。对于重要的供应商公司通过与供应商签署中长期战略采购协议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同时,对于关键性材料保留合理的库存量。针对常规材料或辅材等,公司通过定期实施招投标来保持供应商的竞争性,以此应对采购价格波动风险,控制采购成本。

  (2)生产模式

  公司总体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结合需求预测提前规划生产计划,根据销售订单、技术要求、生产设备产能分配计划,形成生产任务单,下达公司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公司制定了详细的生产管理制度,各部门通过 ERP/MES等信息化系统对生产全程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计划物控部门发出生产指令及物料采购申请;技术部门负责工艺技术管理及技术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生产部门根据生产操作规范,按要求进行生产工作,形成标准化作业;公司品质管理部门全程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监督管控,用品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运营中心负责资源调动、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建立单位时间核算表,做好运营分析,保证经营利润。

  (3)销售模式

  公司拥有“电池片-组件-系统项目开发”一体化产能,对外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销售网络覆盖全球。为落实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扩大市场范围,拓展利润来源,公司成立海外销售中心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指定固定的销售人员或团队,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球重点光伏应用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的电池客户类型,公司采用电池直销和组件直销模式以及电站项目带动组件销售模式。电池直销模式主要适用大、中型的组件生产企业;组件直销模式主要适用大、中型的电站及工商业项目;系统电站开发项目带动组件销量模式主要适用公司自己开发电站项目,确认项目方案运用公司自有组件,并配套技术支持,通过资源合理整合配置,有效把握市场方向及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性能优秀、品质卓越的项目开发流程,最大程度地创造品牌优势,增加收益。

  (4)研发模式

  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建立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院士为核心的专家顾问团队。公司内部设立工业设计中心,中心主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技术策略及发展目标,研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制定新产品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技改提升工作等,同时积极地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科技协作关系,以加强公司研发能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农药化工板块业务

  1、品质品牌优势

  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76年3月的江苏省新沂农药厂,“蓝丰”作为一个拥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品牌,在农化市场拥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公司产品纯度高,稳定性好,一直引领行业部分产品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普遍受到客户的好评,公司产品广泛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并作为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经过长期市场积累,公司累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管理及销售经验,已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以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品种为主,符合农药未来发展方向。

  2、产品市场优势

  公司产品结构合理、种类丰富,公司拥有103项农药登记证,涵盖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原药及制剂,公司产品覆盖中间体、农药原药及制剂三个环节,在国内外具有比较明显的市场优势。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大多数省份和美国、德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客户包括 FMC、杜邦、UPL、ADAMA、OUROFINO、曹达等多家国际知名农化企业。公司拥有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和营销网络,具备对市场终端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够生产符合市场要求和国际标准的高品质产品,公司与上述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业务合作关系。

  3、人员技术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的产线员工,均长期从事农药化工领域相关工作,对生产流程、设备操作、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公司是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设有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公司产品技术具有反应流程简明、催化剂先进、产品有效成份含量高、有害杂物含量低的特点,在行业里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二)光伏新能源板块业务

  1、研发优势

  旭合科技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致力于开发更高效、更可靠的光伏技术和产品。基于 N型TOPCon+技术,公司制定了完整的TNP技术路线,力争从2023-2025年陆续将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从26%提升到27.5%以上。

  公司内部设立工业设计中心,中心主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技术策略及发展目标,研究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制定新产品开发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技改提升工作等,同时积极地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科技协作关系,以加强公司研发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申请专利50余项,已获得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公司先后取得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等荣誉。

  2、团队优势

  旭合科技成立于2022年7月,是一家由行业老兵打造的新公司,公司CEO、CTO及核心团队均从事光伏行业10余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经验,凭借对光伏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前瞻视野,为公司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深谙行业发展趋势,紧密关注市场需求,能够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及时、高效地制定出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管理团队建立了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客户的需求,严格的质控指标和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得公司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客户满意度较高。

  同时公司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都有为院士为旭合科技高级顾问,制定公司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指导公司技术研发博士团队研发工作。都院士是我国凝聚态物理学先驱和学术泰斗,曾历任中国物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任南京大学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等职。

  3、管理优势

  旭合科技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促进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运营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的经营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在智慧管理方面,引入先进的 ERP/MES系统及定制模块,实现了对各项业务的实时监控和精准预测;智能运维方面,自主研发智慧运维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分析平台的应用,提供分布式能源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方面,采用行业领先的工业 4.0标准全自动流水线,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智慧管理、智能运维和智能制造三个板块的数字化建设,将企业逐步打造成为管理高效、运营稳健、风险严控、信息快速的智慧型企业。未来,旭合科技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运营战略,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控制权转让,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由海南锦穗、刘智变更为郑旭先生。控制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于2023年7月对第六届董事会进行了提前换届选举,组建成立了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团队,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公司实际,提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整合优化存量业务,积极探索拓展新业务。一方面,通过收购旭合科技51%股权,进入市场前景广阔的光伏行业,快速切入清洁能源的赛道,另一方面,调整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剥离宁夏蓝丰等低效农化资产,集中资源发展本部农化业务,推动公司形成“农化+新能源”双主业格局,互为支撑,稳步协调发展。

  2023年受宏观经济、农药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下游客户渠道库存消化缓慢,农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市场成交量低迷,公司农化板块业务整体不达预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光伏板块业务实施主体旭合科技于 2023年11月实现部分产线投产,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2023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态势,特别是第四季度主要产品价格快速下跌,导致光伏板块业务盈利能力承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162.8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0.5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26.04万元,期末总资产339,958.9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0.40%,总负债314,893.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1.6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522.1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2.95%。公司在报告期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农药化工板块业务

  1、攻坚克难稳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农化板块业务面对多重挑战,尽管如此,公司上下克服生产装置间歇性停产、国内外农化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传统主导产品市场价格下滑、部分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等影响,根据市场变化组织有效生产,确保各生产装置产能充分利用,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生产计划目标,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加强大客户关系维护和潜在客户的开发,及时发货备货,调整销售策略等,积极满足产品市场及销售需求。

  2、严抓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品质

  公司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积极拓展质量管理范围,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创新检测人员培训方式,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规程培训,确保质检人员理解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操作;正确处理顾客投诉,及时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质量实现稳中有升,其中表面活性剂产品改进明显,平均色度较上年有所下降,在产品稳定性和纯度上都所有提升。

  3、夯实环保基础,加强安全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以安全环保管理为底线思维,加大环保投入,持续实施厂区各源点无组织废气的治理、管控及废气收集治理设施技改提升,完成了乙酰甲胺磷、中试装置现场拆除工作及克百威装置的部分拆除工作,有效降低了厂区停产装置区域的无组织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积极开展“一述四评”和班组安全管理提升工作,推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技能素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筑牢安全生产屏障,公司全年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火灾、爆炸和环保事故。

  (二)光伏新能源板块业务

  控股子公司旭合科技是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的实施主体,于2022年7月在滁州成立,作为新能源行业的新生力量,“超高效技术产业化”是旭合科技在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方面的产业定位。旭合科技拥有丰富的PERC电池及组件生产制造经验,同时在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设高效TOPCon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2023年11月6日,该项目(一期)中的5GW高效 N型电池及组件生产线的部分生产线已经建设完成,并开始逐步投入生产,其中 N型TOPCon电池的量产转换效率已超过26%。报告期内,旭合科技生产的电池片产品及组件产品获得了ISO9001、ISO4001、ISO45001认证,并在邓白氏权威认证(邓白氏编码:84-680-7021)资信报告中获得4A1的高分评级。

  目前,旭合科技主营产品电池和组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安徽滁州,同时拟在云南、内蒙、吉林等地布局生产基地,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客户提供多场景系统解决方案。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公司已成长为一家集农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药化工企业,2023年公司以收购旭合科技为契机,进入光伏新能源行业。未来,公司将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历史机遇,拓宽公司农药化工产品线,提升产能利用率和产品毛利率,加快光伏产品的研发和产能建设,推动公司光伏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实现公司“农化+新能源”双主业运行,双轮驱动,协调发展。

  (三)2024年度经营计划

  2024年将是公司全面发展、创新突破的关键之年。公司上下将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积极推动各项业务板块蓬勃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产业(300832)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努力提升运营效率,走好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农化板块方面,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产能、严控成本,通过深度市场调研和精准营销,逐步恢复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农化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光伏新能源板块,旭合科技将坚持“市场先行,成本优先,控制风险,分单结算”的原则,全面推进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的运营战略,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具体计划如下:

  一、农药化工板块业务

  1、精细管理提产能

  对于农化板块,公司深知流程管理对于提高产能的重要性,2024年公司将充分调动现有资源,不断加强流程优化和精细化管理,通过精确控制每个环节,提升现有生产工艺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物料损失,切实提高装置的运转效率。同时,公司力争实现装置满负荷开车,充分发挥设备的产能潜力,确保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2、深耕市场强销售

  在农药行情下行的大环境下,公司将坚持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优化销售策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公司将加强销售队伍建设,通过增加销售人员和产品登记人员,参与专业展会和行业展会,以更深入地了解行业动态,感受市场脉搏,捕捉合作机遇。在市场开发方面,原药与制剂采取不同策略,原药在深耕专业大市场的同时,也关注分散的小规模市场,以扩大市场容量;制剂则重点梳理增量产品,在关键区域通过针对性政策寻求增长。此外,公司还计划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采购招标,巩固和提升品牌知名度。2024年公司农化板块业务将全面维护好市场,实现销售的稳步增长。

  3、抽丝剥茧降成本

  农化板块将立足于降本增效,力争降低各类消耗。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将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通过五位一体信息化平台规范工艺控制,优化调度管理,降低产品消耗。在原辅材料采购方面,加强供应商管理,定期招投标以获取更低价格;与技术部门合作优化配方,降低助剂成本;扩大包装供应商范围,选择最合适的包装;发掘新供应商和替代品,降低杂品类成本;与供应商协商提高授信额度、延长账期。在管理费用方面,规范工资构成,严控临时性补贴与加班;优化人员调整,降低人力成本;对各类后勤费用实行招标比价,确保高性价比。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多措并举,将从多维度降低运营成本,为农化板块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光伏新能源板块业务

  (1)经过2023年的开发,旭合科技在国内外市场均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2024年旭合科技将继续保持PERC电池国内外市场的开发力度,以国外为主,国内为辅,抓住PERC电池市场的尾部红利。

  (2)在TOPCon电池制造方面,控制硅片价格波动风险,依托先进的N型TOPCon+技术,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确保电池和组件量产平均转换效率稳步提升,同时对标行业头部电池企业制造水平,进行降本增效,在单位产能产出率、材料单耗和制造费用等方面实现进一步提升。

  (3)在TOPCon电池销售方面,旭合科技将以开发国内TOPCon电池高端客户为主,同步开发海外TOPCon电池市场,巩固并扩大公司在光伏行业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

  (4)在组件市场和制造方面,旭合科技将持续加大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从技术、流程、设备等方面不断升级和完善,实现技术降本。

  (5)在电站开发方面,旭合科技将加速已开发项目的落地实施,同时加大电站开发力度,进一步带动电池和组件业务的销售。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农药市场竞争风险

  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农药厂家多而分散,国内各厂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价格竞争激烈,大量小型生产厂家因环保监控困难,环保投入较少,生产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公司是国内较大的农药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技术实力雄厚,产品质量可靠。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逐步提高了农药生产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了农药新上项目的把控力度,提高了环保监管要求,但国内仍然存在较多同类项目不断进入市场,国际农药行业巨头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导致了行业竞争日趋加剧。因此,公司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

  应对措施:加快技术改造,继续降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及时转变营销策略,加大国际市场登记力度,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安全和环保风险

  公司在生产经营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废和噪音,生产中涉及的部分原材料、产品为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等性质,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对设备安全性及人工操作适当性要求较高,存在因设备及工艺不完善,物品保管及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意外安全事故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一贯注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公司管理层对相关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安全高度重视,从综合防范入手,在组织、管理、教育和技术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工人在日常生产和检修活动中的安全。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外购的主要原材料有氯甲酸甲酯、氯甲酸乙酯、环己脂、硫磺、硫化碱、邻苯二铵、硫氰酸钠等大宗化工产品,上述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一定程度上受能源、交通运输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其价格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情况,影响公司经济效益。

  应对措施: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一方面将着重通过及时了解行情信息,对大宗材料采取预订、锁单及套期保值等措施,并全面导入采购招投标机制,保障采购材料的价格基本稳定,减少行情波动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将继续提高现有原料的利用效率,严格控制生产成本。通过招标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价格,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加强管理等方式,有效降低原料的单位产品用量。

  4、收购旭合科技后的业务整合风险

  2023年10月,公司收购了旭合科技51%的股权,旭合科技主要从事光伏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公司主营业务转变为“农药化工+光伏新能源”的双主业模式。本次交易完成后,旭合科技保留了其法人主体,并由其原管理团队继续运营。由于公司现有的农化业务与旭合科技的光伏业务处于不同行业,双方在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后续整合能否顺利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完善集团化管理架构体系,统筹各板块业务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加强各板块业务的内部控制程序,提升风险管理意识,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使其有效地并入上市公司集团架构,实现农化业务与光伏新能源业务的有效融合,推动公司向“农药化工+光伏新能源”的双主业模式平稳过渡。

  5、光伏行业周期及政策波动的风险

  在光伏行业发展初期,各国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以及补贴等方式对发电成本较高的光伏行业进行培育引导,因此光伏行业发展受补贴政策影响较大。现阶段随着光伏行业补贴逐渐取消,以及平准化度电成本逐渐降低,光伏发电具备市场化的基础,光伏行业因补贴政策引起的周期性波动逐步减弱,已经转变为由市场需求驱动的成长性行业。目前光伏行业面临的周期性风险主要是产业链供需关系变化引起的盈利水平波动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续关注光伏行业的市场动态,包括国内外政策变化、市场需求波动、技术进步等,及时调整战略和运营计划,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效率和性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6、光伏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光伏产品以硅料为基础原材料,在此基础上加工成硅片、电池片,再结合各种辅材最终组装成光伏组件。如果大型硅料生产企业或其他辅材供应商出现不可预测的产能波动,或者下游市场的阶段性超预期需求爆发,将给公司原材料采购带来一定的风险。

  对应措施:公司将不断完善供应商评估和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长期采购合同以锁定成本,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强库存管理,有效控制各类基础原材料的库存结构。

  7、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驱动下,我国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在持续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一方面,行业内各环节优势企业凭借其在资金、技术、渠道及成本控制上的优势,纷纷积极扩建产能,并围绕行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行业内新兴企业亦不断涌现,新进入者凭借其雄厚资金与后发优势加大产能建设力度,对光伏行业竞争格局形成一定程度的挑战,使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强研发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技术,降本增效,注重产品技术工艺改善,提升产品性价比,努力保持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优势。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