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舜宇精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3 23:15:03

(原标题:舜宇精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舜宇精工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公司是一家集汽车功能件设计、开发、制造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公司专注于出风口、杯托等汽车功能件的设计和制造,以产品协同设计开发、模具研发和制造为根本,顺应国内汽车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已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智能照明、智能机构件及智能成像等产品。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舜宇贝尔进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主要为整车制造商提供AGV机器人及基于AGV机器人的集成解决方案,2023年舜宇贝尔的AGV机器人的集成解决方案应用领域拓展至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与物流领域。

公司在细分市场拥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度和稳定的客户群体,汽车功能件业务服务客户包括延锋、佛吉亚、新泉股份(603179)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覆盖的车企品牌包括一汽红旗、上汽通用、比亚迪(002594)、梅赛德斯奔驰、法国标致等;同时也直接服务于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600104)、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601633)等知名汽车厂商以及小鹏、蔚来、理想、岚图等造车新势力;公司AGV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并应用于一汽红旗、北京奔驰、东风汽车(600006)、吉利汽车、蔚来、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库卡机器人、会和工业自动化、杜尔工程等知名厂商,同时与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九院、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机械设计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业务覆盖国内主要汽车产地集群,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客户与海外业务,目前部分产品已销往西班牙、德国、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汽车内饰功能件领域,公司生产的汽车功能件、光学件为各整车厂商所生产的特定车型的专用配套零部件,结合客户订单及发行人内部对生产效率、经营风险等多方面考虑,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制定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发行人基于与客户签订的框架协议及定期订单情况对采购量进行动态调整,在保证供货连续性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生产,同时使用安全库存量应对突发需求。AGV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领域,公司以整体方案与系统设计为核心,生产过程涉及硬件开发、硬件组装、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等。公司经过与客户前期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并获取相关需求及技术文档,完成需求分析;内部研发部门分析整理需求进行研发后形成项目任务书并下发BOM清单;采购部门对物料清单进行元器件和产品采购;生产部门在AGV机器人组件组装结束后进行程序加载和调试,内部测试通过后提交用户进行后续进场及试运行调试。

公司对不同产品线分别制定了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法,用以确保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的物料清单结合订单情况形成生产计划,并由生产人员根据相应的流程及要求进行生产。

公司计划依托汽车功能件产品的开发制造实力,通过提升与汽车主机厂同步设计开发能力,结合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提升自主研发的核心竞争力,以进一步落实技术带动市场的发展策略。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较上年未发生变化。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3年管理层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引,积极落实公司经营方针,坚持以汽车内饰功能件、模具和AGV机器人三大类产品为公司发展方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310.22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65%,实现营业利润3,725.3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3.6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78.4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8.9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35,321.35万元,净资产56,550.68万元。

2023年,募投项目顺利投产,公司大力推进规范化管理和职业化建设,在财务管理上强化统筹和预算计划,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运营,保障公司业务发展和资产安全。

(二)行业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汽车行业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全行业企业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推动汽车行业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23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提升8.2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提升9.9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增长态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产销回归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9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接近5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

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3年突破2000万辆,2017年产销量达到阶段峰值,随后市场连续三年下降,进入转型调整期,2021年结束“三连降”开始回升。

2023年整体市场呈“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特点。2023年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春节假期提前、部分消费提前透支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恢复相对滞后,前两个月累计产销较同期明显回落;3-4月,价格促销潮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消费处于慢慢恢复过程中,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5-10月,在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下,加之地方购车促销活动等措施延续,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金九银十”效应重新显现;11月以来,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叠加年末车企冲量,汽车市场向好态势超出预期,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2023年,汽车国内销量2,518.4万辆,同比增长6%,尚低于2017年最高点280.4万辆;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

我国乘用车市场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在转型调整期过程中,自2020年以来,乘用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3年,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伴随市场日趋回暖,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乘用车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回归正常节奏,有效拉动了汽车增长。

2023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从各月销量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开年受到政策切换与价格波动影响,市场承受了较大压力。二季度,在中央和地方促销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促销活动、新车大量上市等共同拉动下,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下半年,乘用车市场持续走强,消费者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继重迎“金九银十”后,年底再现市场热销现象。

乘用车国内销量2,192.3万辆,同比增长4.2%,尚低于2017年最高点215.6万辆;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其中,2023年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1,404.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09.4万辆,同比下降7.2%。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市场份额为56%,相比上一年提升6.1个百分点;12月,销售161.9万辆,同比增长25.9%,市场份额达到58%。

近些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荡起伏。2020年受国Ⅲ产品淘汰、治超趋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拉动,商用车市场大幅增长,产销达到峰值;随后2021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2022年跌落谷底,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市场需求回暖因素影响,加之各项利好政策的拉动,商用车市场谷底回弹,实现恢复性增长。2023年商业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

2023年商用车国内销量326.1万辆,同比增长20%;商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占商用车产销11.5%和11.1%;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占乘用车产销的34.9%和34.7%。

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2023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商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2023年,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70.7万辆,同比增长52.4%;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车行业的稳定增长。我们相信,随着国家促销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

报告期内,行业法律法规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发展态势

(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零部件供应集群中心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建立始于1953年,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为起点,发展初期,由于汽车市场规模较小,汽车制造商依靠自身的生产制造能力生产所需的汽车零部件,仅提供给企业内部的整车装配使用;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加快引入国外汽车品牌及制造技术,相应汽车制造商也将其零部件供应商带入国内市场,推动汽车制造商零部件自制率逐步降低,产业呈现分工发展,汽车制造商将主要精力投入整车的开发、制造和销售,对零部件实行全球化采购,汽车零部件产业日益独立,开始形成分级供应体系,并面向全球的汽车制造商供货;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带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及产业配套日益健全,并发展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重要供应集群中心之一。

(2)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带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营业收入表现来看,近年来受车市销量低迷影响,自2018年起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速放缓,2018年全年零部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现象。2020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但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营业收入仍保持增长态势。中商情报网讯: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值占汽车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值与整车制造产值的比例约为1:1。根据欧美等国家成熟汽车市场的经验,汽车行业零部件制造产值与整车制造产值比例约为1.7:1的水平,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服务于国际化汽车制造商的零部件企业将获得海外市场发展机遇

在汽车行业全球化发展趋势中,整车生产越来越向最终消费地集中,如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区域的主要消费地,随着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的逐步开发,诸多汽车品牌开始在新兴市场国家建立汽车制造基地,形成全球化的生产布局。然而,在汽车零部件采购方面,国际汽车制造商普遍实施全球平台产品和采购策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大型跨国供应商采购模块或零部件,这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具备与汽车制造商国际市场拓展战略相符的配套供货能力。

我国作为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无论从零部件质量还是价格方面均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国内部分优质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与国际化汽车制造商已经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其进行全球化汽车制造基地布局的发展契机下,也能够通过多年的合作基础在海外市场获得配套其零部件供应的合作机会。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为8,766,101.4万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657,164.8万美元,同比增长9%。

(4)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深化,促使塑料零部件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环保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凸显,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号召相继被提出。近年来,全球各国汽车节能减排标准日趋提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汽车行业呈现轻量化发展趋势。传统燃油车的重量每减少100kg,百公里耗油量将降低0.3-0.6L,二氧化碳减少量5-8g,纯电动汽车重量每减少100kg,可行驶里程增加10%,节约电池成本15%-20%;同时,汽车轻量化的实现增强了汽车加速性能,可有效增加操作稳定性,可缩短制动距离,减重10%制动距离可减少5%,转向力减少6%;另外,汽车轻量化有助于提升安全性能,汽车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与汽车质量成正比,质量越轻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越小,车身结构的变形、侵入量和乘客收到的冲击加速度越小,汽车对乘客的保护性能越好。

作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材料应用轻量化备受业界关注,零部件行业将会从降低汽车自重的方面进行新材料的应用。塑料零部件在汽车中的使用量是降低整车重量、减少汽车排放的有效的措施之一。以塑料零部件为代表的轻量化零部件以其较低的密度和优质的性能特征,逐渐替代传统的金属零部件,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比例不断上升,“以塑代钢”已经成为了汽车零部件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平均塑料用量达到300kg/辆以上,而国产汽车的平均单车塑料用量约100kg(数据来源:期刊《新型工业化》文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随着受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塑料用量和汽车塑料零部件在未来将有望释放巨大的空间。

(5)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趋势,推动零部件多样化发展和供应模式改变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汽车开始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智能汽车转型,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产业发展的深刻变革时期。当前,全球各国都在加速推进汽车的智能化进程,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在朝着智能网联方向发展;同时,国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遵循,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领域进行布局。

汽车零部件作为组成汽车的主要基本单元之一,是影响汽车外观、功能性和驾乘体验的重要因素,受到汽车制造商的重视。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为了实现更多新的功能,汽车将采用多样化的、新的部件,如使用电子元件以及相应的冷却系统等,以满足用户对汽车舒适性、智能化等的需求,从而推动汽车零部件向提供多样化的、新的产品方向发展,诸如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包覆、支撑等场景应用的塑料零部件需求也不断增加。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销量的增长,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产业链话语权不断增加,推动供应链体系中对零部件供应商的扁平化管理,使得各级供应商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促使传统的供应模式发生变化,有利于打破原有供应体系,为实力较强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带来供应模式升级和客户群体拓展的双重发展机遇。

2、行业市场需求

(1)当前全球汽车销量下滑,有望得到逐步复苏

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诸多国家和地区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于21世纪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市场规模整体呈不断扩大趋势。自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从2009年至2017年全球汽车市场销量持续了近十年的稳步增长,年销售量从6,367万辆增长到9,408万辆。但进入到2018年,全球汽车需求放缓,导致汽车销量连年下降,到2019年全球汽车产量已经回落至8,981万辆,逐步接近2015年的销量水平。2020年汽车市场销量继续呈现下滑态势,为7,803万辆。世界汽车组织(OICA)的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约为8,014.60万辆、8,268.48万辆,同比有所增长。2022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105万辆,与2021年销量几乎持平。据中国经济网:2023年,随着零部件供应限制缓解,制造商的生产逐渐正常化,全球汽车行业的情况不断好转,开启了自年中以来的强劲势头,最终全球轻型汽车市场实现了“9,000万辆,同比增长11%”的优异成绩。未来,随着全球更多地区经济的恢复,将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复苏,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我国汽车市场空间巨大,带动汽车零部件需求增长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汽车市场保持旺盛的需求。2007年到2017年,我国乘用车销量持续增长,年销量从630万辆持续增长到2,472万辆,增长了3倍,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2018年起,受到消费意愿、买车观念、养车用车难度提升等影响,国内汽车销量连续2年出现下滑。2020年,虽然国内汽车销量继续下降,但降幅已经收窄,销量达2,014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08.2万辆、2,627.5万辆,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态势。2022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

在我国汽车销量下行的背景下,国家积极通过政策手段促进汽车市场消费,逐步扭转汽车行业下滑态势。2020年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提出,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2021年1月5日,商务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方面,提出鼓励有关城市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上述相关政策的出台,将逐步推动汽车产品消费释放,有利于汽车产业再次向增长方向发展。

另外,随着我国销量高峰年份乘用车即将迎来批量淘汰,未来五年乘用车市场预计将进入存量乘用车市场更新替换周期。据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到2025年左右,预计将有约1,350万辆报废车辆,出现存量市场更新换购的巨大需求,届时我国整体乘用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872万辆。可见,在我国政策推动和汽车市场内生增长的驱动下,汽车市场需求空间巨大,从而带动汽车零部件需求增长。

(3)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逐步释放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

随着环保问题日渐突出,在政府政策及新能源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呈现上涨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势头强劲。与此同时,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按照我国对国际社会承诺,到2030年国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机动车作为二氧化碳产生的重要来源,其减排工作直接关系到“碳达峰”“碳中和”能否实现。因此,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随着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的施行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国新能源车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依托“汽车智能功能件与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围绕汽车智能机构件、智能照明、智能成像及AGV机器人为主营业务大方向不变,实现在现有主业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为公司增添新的业绩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及产品研发能力,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1、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依托行业经验与品牌影响力,公司将积极推进公司募投项目建设,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新行业的拓展奠定基础,丰富公司产品种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2、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及应用,抓住当前市场所需的技术重点,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扩充市场发展潜能,提升公司未来成长空间,为募投项目的投产运行提供高效的技术保证。

3、增强海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巩固加强与核心客户的深度合作关系,努力做好新产品的市场调研,加强客户拜访交流,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4、继续提升公司精益生产能力、推动公司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公司各项管理体系,提升公司规范运营水平,优化公司内控管理流程。

5、持续推动安全、环保常抓不懈,为公司持续稳定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提供有力保障。继续进行有效的全方位安全管控,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安全水平,不断完善以安全标准化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平台,协同推行保安巡更系统、化学品监控系统,提升企业节能降耗与清洁生产水平。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和引进机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激情、创新、开放进取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提高企业职员的认同感跟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风险因素

(一)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因素

公司治理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自2015年2月挂牌以来,严格按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的要求进行公司治理。但公司从“非公众公司”到“公众公司”的角色转变,公司管理层对于新制度需要进一步学习、理解,来提升贯彻执行水平。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人员不断增加,对公司治理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短期内公司治理仍存在不规范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执行《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和《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三会”的职责划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及内部管理机制。公司也将不断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加强公司治理,进一步提高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水平,与时俱进,带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做强做大,消除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

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及技术泄密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这些经验和技术由相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掌握,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一旦上述人员发生离职的情况,仍有可能导致技术泄密,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为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提供较高薪酬待遇和继续深造机会、鼓励其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与其签订《保密、不竞争及知识产权归属协议》、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保持核心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流动性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报告期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99、0.63,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系所处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营模式及募投项目建设需要新增银行借款所致。公司营运资金需求随营业收入规模同步增长,同时公司以自筹资金开展募投项目建设,公司存在流动性不足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目前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短期银行借款来满足流动性的需要。针对公司流动性偏低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公司未来计划提高长期负债的比例以优化负债结构,并在适当时候进行股权融资。

存货管理及跌价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报告期期末,公司存货余额为25,890.82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为1,820.78万元。如果公司的采购组织和存货管理不力或者客户需求发生重大变动,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或跌价风险,并对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持续优化与客户在项目开发、验收等技术标准环节的管控,减少与客户重复确认时间,优化内部生产、采购流程,缩短与客户交付确认时间、项目开发、生产环节周期,以逐步减少存货。

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报告期内,公司依法享受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未来若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及子公司无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公司将面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参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坚持自主研发路线,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各方面持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保证公司各项指标能够满足该项资质的认定标准,能够持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子公司异地经营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目前公司在武汉、滁州、柳州及印尼分别设立子公司。因业绩不及预期及管理成本较高等考虑,公司将印尼舜宇经营性资产租赁给印尼延锋。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扩张,子公司数量未来可能继续增加,使得公司在采购销售、运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管理难度增大。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保持管理资源满足管理需要,保证公司的运作机制有效运行,将可能因管理和控制不到位而产生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加大市场拓展和新项目研发投入力度,用业务量的增加消化各项费用;同时利用总部在市场、研发、财务、生产、行政人事等环节上的管理体系对各制造基地进行管理覆盖,并完善生产基地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强化风险管理,以及时发现和降低风险,确保各生产基地尽快步入稳定运营轨道。

主要客户集中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延锋汽饰、新泉股份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整车厂商。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比合计为61.97%,客户集中度较高。若未来主要客户因自身经营业务变化或者与公司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大幅下降,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多种方式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增强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吸引新客户、维护老客户。

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相对较高。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31,276.18万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余额为2,000.67万元。公司应收账款主要为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若未来主要客户生产经营发生不利变化,则应收账款存在发生坏账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形成与客户良性的沟通机制,努力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督促客户按照合同期限履行付款义务,每月末公司财务部门会对公司债权情况与销售部门进行确认并催收,分管责任人需对各月末的未回款客户情况进行汇报。

市场波动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所处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制造业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受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及下游整车行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同时行业内大多数企业主要以二级供应商身份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体系,市场份额较为分散,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如果未来出现全球及国内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不及预期,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下游客户减产,下游企业停产及终端消费者购车意愿下降等不利情形,若公司无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无法适应汽车内饰功能件行业整体发展变革节奏,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下滑的风险。并对公司销售规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1、整合公司资源,持续服务好现有客户,提升客户认可度,进一步树立公司品牌形象。

2、公司一直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包括智能出风口、电动杯托、氛围灯等智能功能件、智能照明、智能成像及AGV机器人项目研发工作,新项目及新产品不断研发落地及量产将会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塑料粒子(PC/ABS、PP)等。近年来,由于全球局势动荡,塑料粒子作为一种工业原材料价格出现波动,进而导致公司生产成本发生变动,存在影响公司利润水平的可能。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成本管控,以对主要原材料价格趋势做出理性判断为前提及时补充生产供应,同时坚持和加强多家比价的原则,尤其对大宗采购加强了价格谈判和议价管控。

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主要受到项目毛利差异、收入结构变化、外协采购比重、下游整车制造领域需求波动及宏观经济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若未来公司不能有效提高议价能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或降低生产成本,则毛利率存在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

1、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2、不断推动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汇率波动风险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外销收入主要以欧元、美元、印尼盾等外币计价结算,人民币汇率变动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收益为55.59万元。若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剧烈波动,将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风险,因此公司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放单汇率风险的管理机制,密切关注国际外汇市场不同货币汇率的变化动态,及时跟踪,控制资金收付,评估风险,从而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同时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定价能力,从根本上适应汇率风险。

劳动用工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及其子公司存在因季节性用工需求聘用劳务派遣人员的情况。若公司用工管理不当或外包供应市场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

1、控制季节性临时劳务派遣人员总量和适用岗位,对产品性能及质量有影响的岗位,杜绝使用劳务派遣人员。

2、强化员工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3、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劳务派遣公司及人员的管理,避免法律风险。

募投项目产能消化不足及固定资产折旧对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汽车智能功能件与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和汽车智能化及高端制造装备研发项目。其中,汽车智能功能件与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达产后,公司内饰功能件及模具产能将有效提高。

若相关产品未来市场规模增长不及预期,或者公司产品销售开拓不力,公司有新增产能无法顺利消化的风险。同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随着新增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大,募投项目投产后,固定资产折旧会出现较快增长。如果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现有业务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生的收入及利润水平未实现既定目标,将存在因固定资产增加而导致的固定资产折旧增加,从而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

应对措施:

1、以技术拓市场。持续提升新产品研发能力,以技术发展推动客户开发。

2、不断提升客户新项目的承接数量、研发与投产,提高产能利用率。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报告期内公司消除外协采购快速增长的风险;已对公司向德国贝尔投资的286.66万欧元(占德国贝尔注册资本9.9994%。)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622.36万元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同时目前该部分股权已完成出售,因此消除境外投资减值的风险;公司缴纳员工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因此消除上述风险。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5-0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