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璞泰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3-03-27 18:43:06

(原标题:璞泰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璞泰来(603659)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致力于成为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工艺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商与平台型企业,坚持以技术研发创新推动电池性能进步及制造效率提升,通过原材料革新、制造工艺升级、规模化高效生产、产业链协同布局等巩固自身成本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多元、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及专业化的集成服务。

  2022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多元、差异化的产品组合积极匹配下游客户的需求,各业务板块产销量快速增长。在负极材料方面,国内动力市场实现快速放量,平衡了全球消费电子及欧洲动力市场的阶段性低迷;自建石墨化、碳化配套产能的逐步增加,缓解了上游原材料、能源价格及外协石墨化、碳化加工价格显著上升的压力。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研发获得客户认可并积极筹划生产基地,钠离子电池硬碳客户验证顺利和投入中试。在隔膜涂覆加工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提升设备工艺效率和实施各类降本改善行动,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规模经济性不断呈现;公司基膜产线顺利安装和试产成功,内部认证已经完成和积极进行客户认证工作。以PVDF、PAA、勃姆石浆料为代表的各类涂覆材料、新型粘结剂等新产品快速放量,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在自动化装备业务方面,公司承接订单量大幅增长,以高速双面涂布机,叠片机,注液机为代表的产品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同,涂布机市占率显著回升,中后段设备新产品持续取得订单突破。

  公司持续投入新产品,新应用的开发,拓展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材料的应用。公司研制的复合集流体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中试产品获得客户的认可,公司积极推动复合集流体的量产筹备和批量认证。公司广泛与科研单位合作,期间合作的生物基芳纶涂层材料经批量验证可行,正积极推动合作单位进行批量生产。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64亿元,同比增长71.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4亿元,同比增长77.53%,报告期公司主要经营活动情况回顾如下:

  1、一体化产能布局持续深化

  (1)报告期内,公司已具备较为完善的负极材料全工序生产制造能力,石墨化、碳化自给率行业领先。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经形成年产15万吨以上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其中包括11万吨石墨化加工及10万吨碳化加工配套产能。目前,四川紫宸一期10万吨一体化负极项目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陆续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四川紫宸通过应用连续性工艺设备和自动化智能粉料传输等工艺技术,有望实现良好的降本增效目标。

  (2)报告期内,公司基膜涂覆一体化已形成初步的产业链闭环,涂覆材料及粘结剂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涂覆加工方面,江苏卓高、宁德卓高完成扩产,广东卓高预计2023年末逐步投产。隔膜基膜方面,四川卓勤一期4亿㎡基膜涂覆一体化项目设备安装调试已经完成,其隔膜产品正处于产品认证和逐步批量出货阶段,二期项目已经启动设备采购。涂覆粘结剂方面,东阳光(600673)氟树脂锂电级PVDF成功抢占市场先机,新建2万吨PVDF项目正在施工建设,其中一期1万吨PVDF有望在2023年二季度建成投产。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经形成年产5亿㎡基膜、2万吨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0.6万吨PVDF及60亿㎡涂覆隔膜加工的有效产能。

  2、以工艺及智能制造的整体服务拓展市场空间

  (1)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逐步完善电芯制造前中后段工艺智能制造设备覆盖,逐步转型为电池工艺及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商。2022年,公司锂电涂布机市场份额国内领先,叠片、卷绕、新型注液、化成分容、氦检等产品技术领先,已获得国内外大客户认可。

  (2)公司自动化装备事业部现有生产用地面积19万㎡,并计划在成都邛崃、肇庆、常州溧阳等地合计新增生产用地面积约50万㎡,持续提升生产制造与设备交付能力。此外,公司与国内工业AI领先厂商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打造新能源AI内核智能装备,在AI视觉、AI大数据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强化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厂。

  3、平台化战略持续培育新品,技术协同彰显平台优势

  (1)负极材料方面:公司已布局研制新一代高首效、低膨胀硅基负极产品,后续将加快中试和量产线的建设;生物质硬碳、低成本钠电硬碳及高容量锂电硬碳性能指标领先,随着钠离子电池应用推广,公司完善的产品布局有望率先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此外,在生物质石墨、软碳、多孔硅、复合负极、半固态及固态电池负极等新兴技术路线方向上持续进行研发布局,为下一代量产的主流负极产品奠定技术和工艺储备。

  (2)膜材料及涂覆加工方面:

  ①在涂覆加工领域,公司基于自身深厚的涂覆工艺技术积累,研发布局生物基芳纶材料和涂覆加工工艺,以提升涂覆隔膜产品的热稳定性并改善锂电池电解液的浸润性能。

  ②在基膜领域,公司依托锂电设备行业的技术积累和隔膜领域的协同优势,构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膜产能,并联合设备团队进行锂电池隔膜高速线研发及推进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优势。

  ③在涂覆材料及粘结剂领域,东阳光氟树脂PVDF和四川茵地乐水性粘结剂成功导入众多主流客户并持续放量,在线勃姆石浆料全面配套隔膜涂覆加工,为下游客户提供国产化替代及组合产品的集成服务,助力提升电池性能。

  ④复合集流体领域,公司目前已取得较好的研发进展,相关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具有竞争优势,相关的客户端验证进行中,预计2023年底前实现一定规模的量产。

  (3)自动化装备方面:公司拓展电池材料和光伏设备新领域,在锂电池新型装配设备、新型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固态电池、燃料电池、干法电极、3D打印等领域进行布局,积极拓展装备业务市场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锂离子电池行业情况

  作为电池材料及工艺技术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公司,公司产品主要为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自动化设备,处于锂离子电池产业上游。锂离子电池根据应用场景可分为动力、储能和消费三类:

  (1)动力类电池

  根据国务院2021年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被列入方案“碳达峰十大行动”,力争“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1。根据EVTank《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带动锂电池需求暴增,2022年国内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到465.5GWh,同比累计增长111.6%;海外市场动力锂电池总体出货28.7GWh,同比增长44.8%。预计全球和中国锂电池市场将分别在2024年和2025年跨步到TWh时代,全球主要电池厂家将继续加大动力电池的产能布局。总体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实现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动力电池的持续高速发展2。然而另一方面,2022年欧洲议会通过《欧盟新电池法规》,有意通过一系列环保政策为本土厂商构建“绿色壁垒”。美国签署生效《通胀消减法案》亦通过各项补贴政策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本土化”税收优惠政策,保障美国本土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发展3。因此,面对欧美本土日益成长的市场需求和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本土产业链的当下,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出海设厂抢占海外市场供应链,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储能类电池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其中制定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4”。

  根据EVTank《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高景气度发展,其中国内市场在强制配储和电力改革政策驱动下,储能招标和中标项目同比高增,2022年6月后提速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公开中标项目已达43.5GWh。欧洲市场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进而推动欧洲户用光储开启爆发式增长。2022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218.8GWh,同比增长140.3%,其中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128.8GWh,同比增长204.5%。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储能项目成本的下行趋势,叠加光储项目和户用储能的迫切需求,预计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池需求有望超过370GWh,成为锂电池行业新的增长极5。

  (3)消费类电池

  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下游应用领域广阔,主要用于手机、便携式电脑以及近年来新兴的各类智能硬件产品。2022年,受远程学习和居家办公影响,手机、PC和平板需求提前释放,目前居家办公普及带来的个人电脑的需求已告一段落,2022年消费电子行业整体需求疲软。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共计12.1亿台,同比下降11.3%;根据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PC总出货量为2.9亿台,与出货量较大的2021年相比,下降了16.4%6。2022年以来,受大环境经济下行、消费需求放缓、能源物资成本提升、供应链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全球传统3C消费电子需求均下滑明显,随着经济逐渐回暖,EVTank预计未来整体市场仍将保持3-5%左右的增长速度。此外,新兴消费应用领域为锂电池创造全新市场空间7。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26/content_5644984.htm。

  2EVTank,《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

  3智库观察,《智库观察|美欧新能源汽车政策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应对》,https://www.sohu.com/a/616334514_12111927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3/22/content_5680417.htm。

  5EVTank,《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长期专注于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自动化装备领域,基于“双碳”战略目标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等相关电池客户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

  1、主要业务

  主营业务涵盖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隔膜及涂覆加工、PVDF及粘结剂、复合集流体、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新能源电池前中后段、正负极材料、基膜、新型光伏领域的自动化装备等业务。公司构建负极材料及石墨化、膜材料与涂覆、自动化装备三大事业部管理架构,在深化各事业部间的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优势的同时,建立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链稳定可控的制造产能,通过多种业务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目前主要以外购方式获取原材料,由各子公司采购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负责具体实施。公司供应商评价体系涵盖研发能力、供应商资质、安全性能、质量管理、样品设计与验证等多项评价维度,在涉及化学品的供应商能力评估方面,更严格把控其质量环境体系认证、MSDS认证、CNAS实验室认证、ROHS环保检测报告等重要指标,在量与质上保证公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并确保所采购材料及其工艺符合安全健康与环保要求。对于标准原材料和设备标准件,公司按照规范的采购流程和指标进行择优采购;对于设备定制的非标准件,公司按照设计图纸和特定指标向各合格供应商询价采购。

  (2)生产模式

  公司负极材料、隔膜涂覆及加工、PVDF及粘结剂、复合集流体和铝塑包装膜均采取“根据订单组织生产、兼顾市场预测适度库存”的生产模式;锂电自动化装备以客户的实际适用性与功能性需求为导向,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方案选型与设计,将关键自制零部件与非关键外采零部件集成整合,配合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集成进行整机交付。

  (3)销售模式

  作为新能源电池供应链中上游关键环节供应商,公司采用销售部门与下游客户直接对接的销售模式,通过战略合作、联合研发等方式,与下游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平台型战略的协同优势

  公司拥有强大的电池材料和工艺设备研发团队及电池领域专家,基于对锂电池电化学体系的深刻理解,经过多年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持续深化的业务布局,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电池材料和工艺解决方案的平台型企业,各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和联合研发不断构建创新的产品布局和业务领域,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源源不断的产品基础和技术储备。

  2.技术与研发优势

  公司作为电池材料和工艺解决方案的平台型企业,在前沿研发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布局,铸就公司向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全方位服务能力,各板块业务具体如下:

  (1)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

  公司多年来构建了在碳素材料理论知识领域的技术团队,具备迅速响应客户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特性要求的产品研发能力,主要负极材料产品凭借高容量、高压实密度、低膨胀、长循环、快充等特性占据全球中高端数码和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持续加大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前瞻性研发布局。目前,公司新一代硅碳和硅氧产品已完成技术定型,CVD沉积技术和硅碳复合技术能够有效满足未来负极材料长循环、低膨胀的性能需求,动力学性能行业领先;在钠离子电池配套的硬碳负极方面,公司生物质硬碳产品已获得多家客户认可,在满足能量密度要求的前提下,首效指标与成本优势显著。在新工艺、新设备应用方面,公司颗粒形貌处理、新型包覆剂和低温催化等技术取得良好进展,持续改善了公司产品性能,在四川紫宸引入密闭管道式运输、连续式生产等新型生产设备和全方位技术改进措施,使负极材料生产更加高效、节能、环保。

  (2)膜材料及涂覆加工

  公司作为涂覆隔膜加工领域的领军企业,在涂覆技术、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各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基于对涂覆加工工艺和设备的深刻理解,公司不断提升涂覆设备性能,积极推动涂覆材料和粘结剂的国产化,保持了持续领先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锂电级PVDF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产品性能优异,在正极、钠电、隔膜及其他新型领域均进行了产品研发布局。与茵地乐联合开发的水性粘结剂在粘力、用量等方面竞争优势显著,PAA导电粘合剂和碱电负极粘合剂等新产品研发也取得积极进展。

  公司隔膜生产线采用目前主流湿法隔膜拉伸工艺,实现最薄5μm锂电隔膜的高速、宽幅自动化生产。公司装备事业部密切配合对隔膜生产设备的持续研发,公司具备隔膜产能持续扩张和生产效率不断优化的能力,产业后发优势显著。

  受益于公司平台化技术布局与沉淀,结合自身工艺装备上的优势,引进跨界与临界技术及工艺,公司在复合集流体方面的工艺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获得了主流客户的高度认可,已规划量产生产线建设。公司在复合集流体的工艺技术突破将助推电池轻量化、安全性提升及制造工艺进步,为客户提供新的组合产品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3)自动化设备

  锂电池前段设备方面,公司是国内第一批实现涂布设备国产化企业,拥有多年在精密机械工艺领域的技术迭代经验。报告期内,公司针对极片双面同时底涂技术与隔膜双面同时涂布技术进一步挖潜,两者涂布速度分别可达180米/分钟以上及120米/分钟以上。通过辊型选择、辊涂稳定性、温度控制、精度对齐等方式,配合创新式气浮式烘箱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涂布面密度和精度,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并实现了降本增效。此外,在高固含和干法电极涂布工艺上,持续开展前瞻性研究,积极拓展各类特种涂覆技术储备。

  锂电池中后段设备方面,公司叠片机、卷绕机、注液机、化成分容设备、氦检设备等设备核心竞争优势已逐步形成,并布局了下一代中后段关键设备的前瞻性研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传统转盘式、直线式注液机型量产,完成了高产能等压注液机的开发,有效缩短了注液时长、提升了注液产能;基于传统切叠一体机的工艺经验,进行热复合切叠一体机的研发,计划实现集放卷、V角冲切、制片、热复合、叠片等一系列功能的高度一体化集成;氦检设备继续保持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并成功研发氢氮混检技术和高正压检测技术;自主研发的包膜机已具备全自动、手动、局部单动等工艺模式并已取得批量订单。化成分容设备随着核心技术——串联电源开发成功,已经获到市场及客户认可并已取得订单。

  在光伏设备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与合作方合资设立嘉拓日晟。嘉拓日晟具有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各种产品的能力,尤其擅长研发在电、磁、热、高压、真空、等离子体领域的设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齐全,主要设计工程师在半导体非标设备开发领域具有10年以上经验。嘉拓日晟目前已积极开展光伏三大主流生产路线(TOPCon、IBC、HJT)中关键设备样机的研发工作。

  3.市场资源优势

  公司作为电池材料和工艺解决方案的平台型企业,主要产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在全球锂电池中高端市场积累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和客户资源,同时以多元化、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和集成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建立了客户粘性。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动力及储能市场客户,提高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此外,公司从研发配合、产品认证、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宁德时代(300750)、LG新能源、ATL、三星SDI、中创新航、比亚迪(002594)、欣旺达(300207)、珠海冠宇、亿纬锂能(300014)等主流电池制造厂商和车企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4.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强大的电池材料和工艺设备研发团队及电池领域专家,管理团队具备深厚的产业资源与技术背景,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保持高度敏感,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在产品方向、运营策略上高效践行公司发展战略。同时,公司尊重人才、培育人才,实行一系列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工作分配体系与团队建设机制,吸引了一批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及运营的高精尖人才,并通过负极材料及石墨化、膜材料及涂覆加工、自动化装备三大事业部协同管理的模式,精简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使用的协同效应,打造公司核心凝聚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1,659.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443.40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7.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295,905.17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78.25%。

  1、负极材料及石墨化事业部

  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业务实现出货量139,491吨,同比增长43.4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4,984.55万元,同比增长49.15%;公司石墨化加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806.93万元(含内部销售),同比增长68.21%。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1)报告期内,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公司负极材料面向国内动力市场快速放量,平衡了全球消费电子及欧洲动力市场的阶段性低迷。2022年前三季度,负极材料行业石墨化产能供给不足,叠加市场需求旺盛因素,负极材料行业均价大幅提升;随着第四季度前期新建石墨化产能逐步投放,外协石墨化加工和负极材料的价格亦有所回落,全年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2)为实现良好的成本与品质控制,公司稳步提高了自身在石墨化、碳化等关键工艺的自给产能,逐步完善一体化产业链配套,提升了综合产能和物料利用率,与下游客户共同应对了在石墨化、碳化方面的产能瓶颈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

  (3)随着四川基地一期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2023年下半年的逐步建成投产,其区位和综合成本优势将得到显著体现。

  2、膜材料及涂覆事业部

  报告期内,公司隔膜涂覆加工业务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以PVDF、PAA、勃姆石浆料为代表的各类涂覆材料、新型粘结剂等新产品快速放量,成为公司业绩新的增长点。2022年,公司涂覆隔膜及加工量(销量)达到43.38亿㎡。公司隔膜及涂覆加工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8,612.07万元,同比增长67.91%;PVDF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408.00万元(含内部销售),同比增长310.16%。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1)涂覆隔膜及加工业务

  公司作为涂覆隔膜加工领域的领先企业,凭借持续迭代的技术优势、强大的规模效应、综合的配套服务以及辅材的国产化及自供能力,公司在涂覆隔膜加工领域形成了良好的综合竞争优势。2022年度,公司涂覆隔膜及加工量(销量)达到43.38亿㎡,占同期国内湿法隔膜出货量(97.9亿㎡)8的44.31%,较去年同期提升9.12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继续大幅提升,规模经济性不断呈现。

  公司关键涂覆材料和粘结剂的国产化替代及自供比例不断提高,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成本改善方案,助推公司多层、复杂涂覆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充分发挥规模优势,稳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确保公司涂覆加工业务毛利率的相对稳定。

  (2)隔膜基膜及涂覆材料

  在隔膜基膜方面:基膜业务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溧阳月泉基膜产线经技改后已持续批量供应下游电池客户,2022年产品销量达到1.29亿㎡,同比增长92.43%,产品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四川卓勤4条基膜新产线于2022年12月左右完成安装调试并有效推进客户验证,该批产线在设备幅宽、车速、单线产能、生产效率等方面国内领先。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基膜设备最新迭代技术的后发优势及涂覆加工业务的协同优势,提高公司基膜自给率。

  在陶瓷涂覆材料方面:公司自主开发的液态勃姆石成功导入下游客户,并实现勃姆石生产产线与涂覆加工产线的直接联通,减少勃姆石产品干燥、粉碎、运输和重新打浆等中间环节,实现良好的成本控制。在产能建设方面,溧阳极盾勃姆石产线已完成扩建,宁德、邛崃亦完成液态勃姆石产能新建项目,2022年末,公司已形成年产2万吨纳米氧化铝及勃姆石有效产能。

  在PVDF及粘结剂方面:公司锂电级PVDF以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成功抓住市场机遇,实现隔膜领域和正极材料领域的持续放量,全年产销两旺,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未来公司将继续凭借在隔膜基膜、涂覆加工、涂覆材料、涂覆设备、PVDF和粘结剂等领域的协同优势,积极推进复合集流体量产,加快高速高效智能化涂布工艺与设备的集成,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组合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3)铝塑包装膜

  报告期内,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因全球公共卫生原因而持续疲软,但国内铝塑包装膜产品国产化替代进程由消费电子领域加速向动力电池领域推进;随着公司铝塑包装膜产品的在中端数码产品、两轮动力及储能领域的推广工作顺利实施,公司铝塑包装膜产品出货量达到1,645万㎡,同比增长43.29%。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胶水国产化等降本增效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铝箔和PPC等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压力。

  3、锂电自动化装备事业部

  8鑫椤资讯,《2022年中国隔膜市场盘点》,https://www.sohu.com/a/630643848_120609805。

  报告期内,公司自动化装备业务成功把握新能源行业扩产周期带来的市场机遇,承接订单金额大幅增长;2022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含内部销售)240,088.50万元,同比增长75.55%,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尚未履约的在手订单金额41.8亿元(含税)。

  (1)公司以高速宽幅双面涂布机为代表的锂电前段涂布设备竞争优势显著,凭借稳健的经营策略、领先的产品技术、良好的制造交付能力、专业化的调试安装与售后服务,获得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市场占有率显著回升。

  (2)公司中后段设备如卷绕机、叠片机、分切机、注液机、化成分容设备、氦检机等新产品持续取得订单突破;基膜生产设备、正负极材料、光伏生产设备的研发布局和市场推广,将进一步拓展公司自动化装备业务的业务范围和规模。

  (3)在降本增效方面,公司通过零配件集采、优化包装运输方案、工艺改进、补料控制等多种方式,持续降低成本、减少损耗,从而保证了设备业务的整体盈利水平。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拓宽嘉拓智能融资渠道,激励公司自动化装备各业务团队,吸引新的工艺技术团队拓展新的业务市场,公司完成了嘉拓智能员工持股并启动了分拆上市工作事宜。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负极材料行业格局

  2022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达143.3万吨,同比增长84.0%;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113.7万吨,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9%9。报告期内,在前期新增投资的负极产能逐步投产的情况下,负极材料行业由供不应求逐步回归供求平衡,2022年第四季度,随着石墨化价格的持续下行,负极材料行业均价随之调整。但在新进产能持续投放导致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叠加动力电池厂商成本年降诉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部分行业新进入者为获取客户订单,在中低端、同质化的产品领域进行激烈的价格竞争,挤压了负极材料企业的合理盈利空间,部分负极材料企业的生产经营将面临一定挑战。另一方面,行业技术进步持续推进,硅碳负极、硬碳负极等技术已处于产业化前夕,传统人造负极生产原料与工艺亦有望实现重塑升级,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得产品性能、多样性和成本控制不断进步。与此同时,欧美等海外市场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新能源厂商纷纷出海布局锂离子电池产能,其在欧美等海外市场打造本土供应链的需求日益强烈,订单需求日益明确。整体来看,负极材料行业的风险与机遇双双凸显。

  因此,未来几年,负极材料行业内无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和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的劣势产能将面临淘汰,行业格局中具备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海外产能布局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行业整合机遇。公司作为全球人工石墨的头部企业,将保持的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培育,并积极考察和布局海外市场和产能,以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和综合的解决方案服务客户,实现公司长期盈利能力与市场占有率的稳步提升。

  2、涂覆隔膜行业格局

  9EVTank,《中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

  根据鑫椤数据库统计,2022年全球锂电隔膜产量达到157亿㎡,2022年国内隔膜总产量达到129.6亿㎡,同比增长63.5%,湿法隔膜总产量达到97.9亿㎡,占比75.5%10,湿法隔膜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在湿法隔膜基膜设备方面,其升级迭代、海外新供应商的加入及国产化提速等因素将有望解决当前基膜设备瓶颈,并将在未来随着新增有效产能的逐步落地,对当前基膜行业高度集中的长期竞争格局带来冲击,为具备行业基础的后发企业带来良好的竞争机遇。

  在新型涂覆材料、粘结剂方面,国内企业凭借近年来的技术追赶已经逐步实现产品性能和生产成本的赶超,在PVDF、芳纶、生物基芳纶材料、PAA、SBR等领域,其国产化替代进程已逐渐开启。未来,能为下游客户带来持续的成本改善方案及个性化的材料解决方案,将成为涂覆隔膜行业头部企业的重要壁垒和核心竞争力。

  3、锂电设备行业格局

  高工锂电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突破40%11。国内厂商有望持续保持一定的产能扩张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海外锂电产能落地与供应结构多元化加速,美国和欧洲电池产能建设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国内锂电设备赴海外进行履约、交付的需求不断提升,将为国内锂电设备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4、行业发展趋势

  (1)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主流的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因其在比能量密度、首次充电效率、循环次数、循环容量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竞争优势,其产业化过程经历了较长的工艺技术积累。当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推出燃料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兴技术路线,市场关注度持续提高。虽然前述新的技术路线在某些单一指标,如:比能量、能量密度、首次充电效率、循环次数、循环容量保持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整体上仍存在成本高、安全性或倍率性能差等缺点,且新兴技术从实验定型到批量生产仍具有产业化难题尚需时间攻克,新兴电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需产业各方持续的研发和投入。因此,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仍将是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内长期的主流技术趋势。

  在钠离子电池方面,低速交通和储能等领域的成本控制诉求持续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加速,钠离子电池具有高原料丰度、低温性能好和低成本等优势,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结构机理高度重合。鉴于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于铅酸电池,但低于锂离子电池,随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其未来在储能和低速交通领域有望率先突破,并逐步渗透至低端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对锂离子电池在特定领域的重要补充。

  (2)新能源电池材料及设备的发展趋势

  在负极材料方面,通过复合材料作为原材料,亦或在石墨类负极材料中加入硅碳、硅氧或其他添加剂仍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实现高容量、高倍率、高安全性的探索的重要方向。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硬碳负极材料与现有负极材料工艺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因此随着钠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逐步明朗,硬碳负极可能成为现有负极材料的一个补充。

  在涂覆隔膜方面,在聚烯烃隔膜上涂覆陶瓷、PVDF、芳纶、生物基芳纶等纳米材料或新基体材料,使涂覆隔膜具备热稳定性高、热收缩性低、与电解液浸润性高的特点,已经成为涂覆隔膜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新基体涂覆材料及粘结剂也将随着国内工艺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而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

  在锂电设备方面,随着国内外厂商的扩产继续,对设备整线设计及交付能力要求日益提升。与此同时,为适应电池厂商的集约生产和成本管控诉求,锂电设备自动化与产线智能化管理也已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0鑫椤资讯,《2022年中国隔膜市场盘点》,https://www.sohu.com/a/630643848_120609805。

  11高工锂电,《2022锂电产业十大关键词》,https://www.gg-lb.com/art-45862.html。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致力于成为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及工艺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商与平台型企业,坚持以技术研发创新推动电池性能进步及制造效率提升,通过原材料革新、制造工艺升级、规模化高效生产、产业链协同布局等巩固自身成本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多元、差异化的产品组合及专业化的集成服务。

  未来,公司将全面加快落实“两纵一横,全面进攻,多点开花”的发展战略,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构建负极材料一体化产业链和基膜涂覆一体化形成产业链闭环,通过横向战略扩张拓展公司在自动化装备业务领域的产品线,提升存量业务护城河、市占率和规模效应,布局海外市场和新业务。力争2025年底实现60万吨的负极材料产能,25亿㎡基膜产能,4万吨PVDF产能,140亿㎡的涂覆隔膜加工能力及65亿自动化装备产值。致力于成为一家技术领先、产品优秀、管理规范的世界一流电池材料和工艺解决方案的平台型企业,为全球新能源电池行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三)经营计划

  1、扎实推进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升存量业务护城河、市占率和规模效益

  (1)在负极材料方面,尽快完成四川紫宸一期10万吨负极材料建成投产,加速推进在四川紫宸二期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募投项目建设,力争实现2023年25万吨左右的负极材料有效产能,为下一步负极出海战略打造低排放、低能耗、高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的一体化标杆工厂做好准备。始终保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持续的研发和前瞻性的布局,不断提升中高端产品的性能和性价比,巩固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面向储能市场和行业降本趋势,积极参与低成本,高性价比负极材料的投入和产销。

  (2)在膜材料和涂覆加工方面,依托涂覆设备和持续的工艺技术迭代,协同涂覆材料和粘结剂业务,持续推进涂覆加工业务配套产能建设,力争实现2023年60亿㎡以上的涂覆加工出货量。重点扩张湿法基膜产能建设,加快四川卓勤一期基膜产线投产和四川卓勤二期基膜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产品良率和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快速形成成套干法隔膜生产技术,组建并培育核心技术团队,实现干湿互补,为满足储能市场及时配套良好的产能作准备。复合集流体方面,加快复合铜箔、复合铝箔量产线建设和下游客户认证拓展,推进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利用,迅速扩充产能占领市场,通过开发设备提效实现成本管控,提升产品竞争力。

  (3)在自动化装备方面,加快推进常州溧阳、肇庆、成都邛崃三个生产制造基地,深圳、东莞、常州溧阳三个研发中心和宜春奉新、宁德、成都邛崃三个配套服务中心的建设进度,形成全面的电芯设备前中后段工艺制造能力,提升产品制造产能和交付能力,配合材料业务协同作战,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2、持续推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

  (1)在负极材料领域,通过持续开展基础研究和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工作,实现负极材料性能提升和降本增效,具体包括:与焦厂合作进行价廉质优的负极专用原料和新型复合原料的开发、新型负极材料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新的表面包覆技术与工艺研究、新的表面修饰与掺杂技术研究、新的颗粒形貌处理技术研究、新的石墨改性研究等;加快第三/四代硅基负极产品中试线和量产线的研发建设;研发量产生物质硬碳、低成本钠电硬碳,抢占钠电市场;在生物质石墨、软碳、多孔硅、复合负极、半固态及固态电池负极等新兴技术路线方向上坚持研发布局,为下一代量产的主流负极产品奠定技术和工艺储备。

  (2)在膜材料和涂覆加工领域,通过研发生物基芳纶涂布、油性斜纹涂布、UCCS优化等新型产品导入,培育新型涂覆产品,推进正极粘结剂、钠电PVDF和非氟粘结剂产品的开发,继续丰富涂覆材料和粘结剂材料产品线,完成从替代到超越,拓宽技术护城河。持续开发耐高温隔膜、高孔率隔膜和超薄基膜等基膜产品,通过提高产线速度,优化工艺和自动化水平,继续提升基膜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协同推进高速、多层一体涂覆设备的研发与应用,进一步探索涂覆设备极限,为下一代涂覆隔膜生产技术变革奠定技术基础。

  (3)在自动化装备领域,拓展正负极材料设备,深化复合集流体、隔膜生产设备、粉体设备的研发;不断优化整合电芯中后段设备服务能力,解决客户工艺痛点,提供锂电设备生产工艺设备先进解决方案;围绕干法电极、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下游应用领域,协同公司各事业部研发布局新型工艺和关键设备;结合涂布技术对钙钛矿太阳能生产关键设备进行重点突破,同步对新型光伏三大主流生产路线核心设备进行布局;结合现有自动化能力布局3D打印技术。

  3、市场开发与客户拓展

  (1)在负极材料领域,通过扩产、并购等方式及时匹配下游客户需求,加快长循环、低成本产品研发,进军储能市场;积极推动硅基负极产品、硬碳、复合负极等材料的认证和导入工作;加强生物质负极、半固态及固态电池负极等新型材料与客户的联合开发。以领先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产品类型和良好的性价比,提升公司在全球人造石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加快出海各项工作,公司目前已重点考察了欧洲、东南亚市场,未来将结合下游客户供应链配套需求,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积极配合下游客户扩产计划并锁定海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市场份额。

  (2)在涂覆隔膜与新型集流体领域,在快速响应国内外大客户产能配套需求的基础上,加快隔膜基膜和复合集流体产线建设与产品认证,充分发挥公司在涂覆材料、粘结剂领域的配套竞争优势,为下游客户带来持续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国产化方案和性能提升方案,加快推进海外优质客户的产品认证和批量供应,力争实现量产一家、开发一家,稳扎稳打地开拓国际市场。

  (3)在自动化装备领域,涂布机业务应以精益化管理缩短产品安装调试周期,提高一次交付成功率,积极探索并尝试海外履约的模式,把握海外市场机遇;针对叠片机、注液机、氦检机、高速切叠一体机、补锂机等设备业务新产品,积极配合下游客户打造“标杆式”工程案例,树立品牌效应助推客户拓展。

  4、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财务稳健性,强化业务协同

  (1)加强对上市公司总部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事业部的管理运营机制,继续充实并提升总部与各事业部在业务端、研发端与客户端的资源协同,发挥平台协同研发优势,以技术协同实现产品组合,保障企业持续稳健的增长。

  (2)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相关金融工具支持公司产能建设和工艺技术设备升级,提升公司财务稳健性。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和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组合,进一步促进公司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资金流动性管理能力,满足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

  (3)公司专门组建能源管理部门以持续推进公司节能降碳目标。通过屋顶分布式光伏、烟气余热采暖及发电、四川基地水电交易等多种措施,提高绿电使用比例,促进能源向低碳转型发展;积极推进工厂低碳节能改造,推动绿色工厂、零碳工厂、节水型工厂建设,探索高效“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的数字能源发展新模式;完善统计计量基础管理,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责任制,完善低碳管理体系,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上市公司碳减排目标达成,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为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市场竞争需求,打造富有活力、激情、创造力和执行力的核心队伍,公司将继续坚持长期与短期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开放核心员工在子公司的直接持股,稳定核心骨干员工,积极吸纳新鲜力量,使公司团队时刻保持长久、良好进取心态。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及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

  近年来,锂电池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未来如果锂电池产业政策环境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另外,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突发性事件仍有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未来经济景气度低迷甚至下滑,将影响整个新能源锂电池行业的发展,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近年来,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日渐清晰,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在高速发展,一方面,国内外动力电池厂商和上游供应链企业纷纷大幅扩产,产业链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也纷纷实现工艺技术的持续改善;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涂覆隔膜、电解液、铝塑包装膜、结构件等细分领域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波动,各细分领域市场竞争压力日益提高。若公司不能持续推出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公司产品可能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3、产品升级和新兴技术路线替代风险

  锂离子电池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工艺技术水平趋于成熟且产业链各环节仍存在进行成本挖潜的空间,因此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市场主流技术。但随着国内外科研力量和产业资本对新能源、新材料应用领域的持续投入,若新型电池性能大幅优于锂离子电池,或其他新兴技术路线快速成熟,能够快速实现商业化,而公司不能快速对公司产品进行升级或者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又或对新兴技术路线的技术储备不够充足,则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4、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风险

  当前,受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果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特别是欧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基于供应链本土化政策要求,海外客户可能会增加对海外产能及供应的需求。若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企业不能适应相关政策变化,及时完成产能全球化布局或海外产品成本显著高启,则可能会失去部分海外订单和产品需求。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