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东安动力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3-03-27 18:30:04

(原标题:东安动力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东安动力(60017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全年实现整机销量61.3万台,同比下降8.64%,其中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07%;全年实现收入57.7亿元,同比下降12.43%;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同比增长59%,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10842.99万元,同比增长19.58%。

  一、产品开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致力打造新能源增程动力和混动系统技术“策源地”。发挥DAPDS开发流程优势,全年推进148个新品项目,33个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完成6个平台开发项目,29个车发匹配项目实现量产,N20A、M15NE等5款新机型点火成功。

  二、市场开拓

  创建“数字化精益市场开发体系”,大力推进市场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新市场项目立项52项,同比增长90%,新能源市场项目同比增长700%;与台湾中华、江汽集团、江铃股份、北汽制造等优质客户建立全面合作,推进其全系车型搭载我公司产品;福田汽车(600166)、郑州日产、江西五十铃、零跑汽车、合众汽车等优质客户新市场项目稳步推进。汽车发动机和变速器交付海外市场13万台,同比增长73%。

  三、质量管理

  围绕全员质量意识提升、全过程管控能力提升、供应商能力提升等方面,以切实降低故障率和质量损失为主要目标,真正推动质量变革,强能力、激活力、聚合力、去短板。全年主要质量指标持续改善,部分指标改善超过50%,零公里PPM持续保持为0。

  四、精益管理

  围绕六大KUP目标,通过对标学习、互评互审、内部审核等方式,针对薄弱项进行重点补强,中国长安飞行检查符合率89.42%,收集精益改善1.2万余项,5个案例获得中国长安最佳实践奖项。开展生产线建设、设备管理提升、工艺工装设计优化、ERP自动化应用开发、MES系统开发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五、深化改革

  稳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行动主体工作全面完成,公司改革三年行动被集团公司选拔为改革经典案例并上报国资委;股权激励计划正式落地实施,1月份获国资委批复,4月份完成授予股票登记,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用工调配、分配制度统一,并统筹人才管理培训等,不断提升价值创造力,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10%。

  六、技安环保

  2022年,公司未发生人身死亡及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重大燃爆事故和一般及以上环境违法、违规事件,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1.2022年公司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阶段进度计划》,计划确定了巩固阶段139项重点工作,截止目前工作已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

  2.2022年公司以提升体系保障能力为支撑,持续推进安全环保双体系建设。以中国长安HSE标准化审核为牵引,严格开展安全环保内部审核,强化班组标准化建设评审,复查条款1094条,自查整改问题79项,全部闭环管理。以省应急局安全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实现体系融合提升,现场检查问题15项,已全部整改闭环。

  3.安全环保投入完成情况:公司全年安全环保投入1687.19万元,其中安全方面投入586.72万元,环保方面投入1099.47万元,符合国家和集团公司规定。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受供应链等多重因素影响,增速降低。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出台了较大力度的稳汽车消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汽车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稳定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延续增长态势,但商用车处于叠加因素的运行低位,同比下降31.2%。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到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较长时间内,我国汽车行业将保持增长态势。

  至2022年12月,东安动力产销量已连续35个月位居独立汽油机企业(共5家)首位,全年新市场项目立项52项,同比增长90%,新能源市场项目同比增长700%,已立项项目全生命周期预计销量280万台,另有重点推进中新市场项目近100余个,同比增长92%。新市场开发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好的增长业绩水平。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新能源汽车国家财政补贴从逐年退坡到正式退出,由政策导向转为市场化驱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汽车相较纯电动成本优势明显,且无里程焦虑及充电等问题,更受市场欢迎,同时借助免征购置税、汽车下乡等刺激政策助力,后续将迎来市场爆发增长期。

  国务院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对乘用车市场产生较大促进作用,拉动市场快速回暖。

  中汽中心标准制定编制组召开会议,研讨《轻型商用车四阶段燃料消耗量》(GB20997),基本确定采用单车限值与企业平均油耗双重考核的方式,其中单车限值较三阶段加严10%。油耗法规加严迫使整车和发动机企业同时采用节能技术,对发动机进行技术升级、深度开发,并需发展新能源技术。

  国务院再次明确要求推动取消皮卡车进城限制,延长允许货车在城市道路上通行时间,放宽通行吨位限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放开对皮卡的进城限制,皮卡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通行吨位限制放宽后,将导致部分4.5t蓝牌轻卡市场逐渐流向黄牌货车市场。

  工信部修订乘用车“双积分”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积分池调控供需,稳定积分价格,刺激车企在新能源车方面的开发生产积极性;提高新能源汽车考核比例,单车积分下调,同时严格处罚措施,将促使企业加大电动车的生产比例,加速电动化转型。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内容,应当重点突出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变化。

  东安动力拥有自然吸气、增压直喷和新能源增程动力三大发动机产品平台以及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DHT三大变速器产品平台,致力于为高端乘用车、轻型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提供发动机、变速器及动力总成一体化解决方案。

  2、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等。

  2022年,全国汽车用汽油发动机共生产1858万台,同比下降4.01%;销售1880万台,同比下降2.25%。

  2022年,公司全年销售整机61.34万台,同比下降8.64%,其中销售发动机50.75万台,市场占有率2.71%,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在独立汽油发动机企业中销量占比为44.37%,市场占有率在国内独立汽油发动机企业、新能源汽车增程动力领域、商用车汽油机市场和自主AT变速器出口市场均排名第一。

  8AT变速器蓝鲸发动机DAM16KLC自然吸气发动机DAM15KE增程器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品谱系不断扩充:现有商用车汽油机、高端乘用车汽油机、新能源增程动力、AT变速器和DHT等产品系列,通过组合可以满足轻型商用车、新能源增程动力和混动汽车市场、中高端乘用车和皮卡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

  2、产品开发快速反应:拥有东安动力特色DA-PDS产品开发流程,实现高性价比的系统集成能力,车厂适应性开发项目开发周期仅为6-14个月,远低于同行业的12-18个月,平均效率提升50%。

  3、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方式:发挥多年实践形成的“多品种、小批量”柔性精益生产优势和集团公司精益生产制造标杆作用,打造“中国第一、集团唯一”的中高端汽车动力总成精益生产制造基地。

  4、市场地位持续巩固:商用车市场坚持动力总成一体化供货优势,做到排量1.5L-2.5L全覆盖,成为市场绝对主力;增程动力领域继续保持市场先发优势,市场占有率第一;是长安汽车高端乘用车发动机(2.0L及以上蓝鲸发动机)唯一生产制造基地;自动变速器研发能力和装备保证能力行业领先,自主品牌自动变速器出口市场第一。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7亿元,同比下降12.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42.99万元,同比增长19.58%。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预计我国经济将明显复苏,以投资和消费驱动为主,尤其是国内循环。对于汽车行业,根据中央经济政策部署,2023年将继续加大稳汽车消费政策,重点是支持公共领域电动化以及改善消费环境。智能网联汽车重点推动准入试点,促进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快速产业化。中汽协预计,2023年,全国汽车市场总销量2760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21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销量380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车销量900万辆,同比增长35%。

  从乘用车市场方面来看,2022年虽然面对多重挑战,但乘用车市场增长幅度明显,预计2023年乘用车品牌高端化发展成为新趋势,原材料价格有望回落、芯片国产化进程提速等有利因素将对冲购置税减免政策结束后的市场阵痛。

  从商用车市场方面来看,2022年受国际环境、国内经济下行及运输行业不通不畅等因素影响,商用车整体市场出现下滑。然而处于政策及市场双驱动下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维持了稳健增长。2023年随着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商用车市场或将迎来复苏,同时新的细分市场快速孕育、新能源产品及商业模式推陈出新、车联网大数据加快应用等因素将成为商用车产业的新动能。

  从新能源汽车方面来看,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大增,渗透率超过20%,A级市场开始发力,使用成本成为新能源核心卖点。预计2023年整车成本仍居高不下,新能源汽车售价仍有上涨可能,降本方案及技术正在快速商业化落地,整体销量仍然可期。

  从智能网联方面来看,2022年L2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突破33%,L4级自动驾驶企业降维参与L2级辅助驾驶市场竞争,深圳、北京等多地推进L3级自动驾驶发展。展望2023年,将通过高感知设备、高算力芯片、高精度地图等技术的提升,为自动驾驶由L2+向L3级过渡提供技术积淀。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也是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迈向汽车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布局中的“三纵”之一,发展前景广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指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将超过50%以上。

  东安动力是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增程动力领域的独立动力总成企业,目前已成为行业内增程技术路线的引领者。先后开发M12TDE(1.2TGDI)、M15KE(1.5L)、N20E(2.0L)系列增程器,满足不同增程车型的功率需求,并已获得市场全面认可。同时秉承“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可持续发展思路,结合对新能源产品的规划,M15NE(1.5L)、M15NTDE(1.5TGDI)、M16NE(1.6L)、M16NDE(1.6GDI)、N20AE(2.0L)、N25E(2.5L)等多款高热效率新能源专用发动机相继立项开发,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公司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竞争对手不断开发新产品,新能源产品趋近同质化,市场价格竞争加剧;整车企业动力系统对外配套参与竞争,如比亚迪(002594)、吉利、上汽等整车企业利用其体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开拓外部市场,独立发动机企业市场开发压力巨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成本压力持续加大,对新市场开发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东安动力以集团公司“133”战略和中国长安“使命1347”规划为牵引,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推进东安动力“1235”战略实施,实现效益、效率、规模倍增,建设成为“集团公司商用车、中高端乘用车动力总成基地”,依托集团公司增程动力系统研究院,“加快向新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升级”,打造集研发制造基地、资源整合平台和产业集成龙头为一体的汽车产业生态圈。到2025年,奋斗实现产销规模突破100万台,收入突破100亿元,打造“双百”规模企业。

  (三)经营计划

  2023年目标:整机销量70万台,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

  主要工作措施:

  1、新品开发

  坚定不移聚焦科技创新引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市场开发

  全面围绕“精益化市场开发体系”,坚决守住现有客户、深挖优质客户新市场、新领域,全力推动重点客户、领域示范项目、增量项目等新市场项目有效落地,争取产品市场全覆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3、质量提升

  以项目攻关为突破点,以日常管理提升为抓手,以结果为导向,落实好“三现主义”,快速实现产品实物及工作质量双提升,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4、管理提升

  持续增强战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先进管理中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效能,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产品综合性能落后于竞争对手,未能有效识别及跟进竞争对手动向,导致产品力落后于竞争对手,新市场开发及现有市场巩固压力增加。

  风险解决方案:

  (1)结合政策、法规、客户需求、竞品动向等多维度分析,优化完善公司产品谱系,持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编制竞品档案,对竞争对手市场情况、产品情况、经营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竞争对手市场开发计划,定期研讨分析,全面抢夺竞争对手市场。

  2、行业政策风险

  国家不定期出台行业新政,行业法规持续加严,对行业政策、法规跟踪不及时,导致产品开发周期滞后,影响市场竞争力,甚至出现新老产品断档空白期。

  风险解决方案:

  (1)通过国家机构、行业协会、媒体、论坛、客户等多渠道获取政策、法规、市场动向等最新信息,梳理汇总形成周例会及周报形式,用于支撑新产品、新市场开发等各项工作。

  (2)每月度对行业政策、法规、市场、竞品相关动态,形成汇报材料,向公司及各相关单位汇报或预警。

  (3)在公司产品规划制定过程中,深层次专项分析行业政策影响,顺应国家顶层设计方向,并结合公司实际、客户需求及竞品动向等,多维度科学制定产品规划方案。

  3、质量风险

  人员岗位变动,培训不到位、意识差、执行力不到位,导致产品质量出现波动。由于原材料、外购件质量原因,导致产品不合格。由于生产设备、工具原因,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能通过集团、顾客二方审核,影响企业经营和声誉。受项目进度及保供影响,新产品或二供开发周期短,验证不充分,造成故障率偏高。

  风险解决方案:

  (1)完善质量管控体系,深入推进、落实VDA6.3审核,保持QCA认证资格,不断提升现场管理水平。进行多层级多形式的培训,进行内部审核,提高员工意识与技能,减少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开展变更排查工作,规范变更流程,确保分供方变更受控并得到有效跟踪,确保断点有效。

  (3)加强风险管控,对风险供应商实施工程监察和帮扶,监督确认整改效果,提升供应商质量管控能力。

  (4)根据APQP产品开发流程,规范供应商新品开发过程,适时开展OTS审核和节拍生产监察,确保新开发产品验证充分,规避质量风险。

  (5)风险产品追溯性提升,规范零部件批次管理,确保产品先入先出和标识清晰。

  (6)完善检测手段,通过现场实施AUDIT评审等方式站在客户角度,以挑剔眼光检查产品,以减小外厂质量风险。

  (7)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售后直服工作,定期走访市场和开展有效客户质量问题现地交流,降低客户抱怨。

  (8)继续充分贯彻应避免问题清单,将问题以试验研发、售后、车厂在线、现场装机等版块故障为导向,形成的应避免问题表,保证前期发生的故障对策有效落地,避免在新产品上发生。

  (9)生产过程质量管控开展过程检查,发现设备、工装等异常及时纠错,提高生产过程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10)对关重岗位人员进行定岗定员,当人员发生变化时,必须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同时进行质量监控。

  4、供应链风险

  供应商距离远,物资运输受季节性、天气等原因,不能及时将货物运达,配送、库房仓储过程中出现货物缺失现象,导致供应商不能按计划供货。需求计划调整频繁,增量较大。月度生产计划不均衡,排产集中且靠前。

  风险解决方案:

  (1)增补其他厂家计划。

  (2)在保证装机的情况下,不再使用未按计划到货厂家的库存,将其作为风险储备。

  (3)要求厂家用其他运输形式运送来保证正常生产。

  (4)强化企业自身产能提升,根据客户需求计划,结合企业产能瓶颈和风险,做好产能提升工作。

同花顺7x24快讯

2024-04-19

同花顺7x24快讯

2024-04-19

同花顺7x24快讯

2024-04-19

同花顺7x24快讯

2024-04-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