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西部超导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3-03-27 18:09:03

(原标题:西部超导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西部超导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公司面对原材料供应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全体超导人团结一心,精心组织,保质保量保客户急需,在人才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成绩突出。高端钛合金、超导产品、高性能高温合金三大产品板块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全员人均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公司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研发团队力量,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和技术基础。公司紧盯关键材料需求和新技术开展自主研发,全年累计研发投入24,506.45万元,申报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14项,新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72项。在高端钛合金方面,本年度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在超导线材、超导磁体方面,获得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中国南方电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冠军、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团队获评“三秦青年科创先进团队”、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组全国赛优秀奖。在高性能高温合金方面,在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荣获“2022年硬科技企业之星”称号。

  公司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2.27亿,较同期增长44.41%,其中高端钛合金较同期增长30.56%;超导产品较同期增长160.85%;高性能高温合金较同期增长78.38%。全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80亿,较同期增长45.65%。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13.06亿,较年初增长29.09%,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59.97亿,较年初增长11.86%。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为高端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以及公司规模效应显现等。

  全年公司高端钛合金、超导产品、高性能高温合金取得如下主要进展:

  高端钛合金:紧密围绕服务国家需求,加强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量化控制,推进“精益生产”,全面保障重点型号产品的顺利交付,核心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主导地位稳固。针对航空重大型号研制急需,率先制备出某新型超高强韧钛合金锻坯,某高强损伤容限钛合金最大规格Φ500mm棒材和3吨级锻坯,某高强钛合金Φ500mm棒材,解决了型号关键材料急需。在海洋工程、核工业领域承担的项目任务,材料研制进展顺利,为下游合作方按需及时提供了全部产品。同时,高端钛材在直升机、商用飞机、商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方面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获得了多个型号的供货资格,这为公司拓展高端钛材应用领域,扩大产品优势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不断提升钛合金生产供应能力,公司统筹资源加快钛合金扩能建设,建设进展良好;在市场研发方面,持续关注核电、海洋、汽车、医疗用钛材需求,外贸钛合金产品同世界医疗行业前三强公司的合作稳步推进。

  超导产品(线材、磁体):全年超导线材、超导磁体外部市场需求量大增,公司通过产业化布局、生产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进行产能提升,顺利完成了交付任务。公司持续开发超导材料和磁体技术在半导体、光伏、医疗及电力领域的应用,并与相关单位形成了实质性合作。MRI用超导线产销量再创新高,1.5T-5T高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MRI)用NbTi线材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国际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MRI用高场NbTi线材批量应用于9.4T、7T等磁共振磁体中。公司相继中标国家重大项目超导线采购项目,核聚变用高性能Nb3Sn超导线打破国外垄断,形成批量供应;大幅度提升了15T应用的Nb3Sn线材综合性能,有力支撑了“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突破高JcNb3Sn线材性能提升及长线制备技术,CRAFT项目高线材实现批量化生产。面向30T全超导应用的Bi-2212线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研发的世界首台10MJ/5MW高温超导储能装置提供MgB2线材。量子计算机用NbTi超导线缆性能指标已满足客户要求。自主研发制造的室温孔径125mm的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一次性励磁成功,标志着我国超长均匀区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取得又一个重大突破。全面突破制冷机直冷无液氦超导磁体制备技术,研制出面向300mm以上电子级单晶硅制造的特种无液氦超导磁体,填补了我国信息材料领域超导技术空白,批量出口日本信越化学和Ferrotec,解决了半导体核心装备的“卡脖子”问题。开发出以上海光源为代表的同步辐射装置急需的国际最高参数的扭摆器、波荡器,摆脱了被国外“卡脖子”的局面。全面突破基于直线电机原理的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磁体制造核心技术并具备产业化能力,超高速磁悬浮用超导磁体推进顺利,为我国发展时速600千米以上高速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奠定了坚实基础。量产多类加速器超导磁体,满足国内大科学装置需求的同时批量出口美国和欧洲,外贸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最先进全超导紧凑型质子/重离子肿瘤放疗加速器装置研发和产业化不断取得突破,全面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高性能高温合金:本年度高温合金产销量同比创历史新高,主要牌号在多个型号多个客户的产品认证进展顺利,新增资质不断增加。突破了国产某新型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用GH4169G大棒材工程化关键技术,通过装机考核,获得供货资质。公司持续紧盯“两机”用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需求,GH4169、GH738等典型高温合金在多个型号发动机、燃机和商发长江系列发动机进入批量供货阶段。突破了GH4151高温合金三联冶炼、开坯锻造等关键技术,连续成功试制国内外最大规格Φ508mm铸锭,研制的大规格棒材组织性能达到标准要求;连续成功试制出航空用A-100高强钢棒材,综合性能匹配良好。此外,紧固件用GH2123/GH4169小规格棒材陆续通过了应用研究评价,产品工艺稳定性良好。

  2022年,公司在高端钛合金、超导产品、高性能高温合金三个板块产品质量稳定性良好,研发取得诸多进展。2023年是公司成立二十周年,这二十年是顽强拼搏的二十年,是开拓创新的二十年,是服务国家的二十年,面对成绩我们强调“成绩清零”,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不忘初心,勇挑重担。公司将持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保持公司的产品技术领先优势;开展精益管理并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各类产品的按期交付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持续强化量化过程控制,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唯一的铌钛铸锭、棒材、超导线材生产及超导磁体制造全流程企业;也是我国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重点研发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产品有三类,第一类是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棒材、丝材等;第二类是超导产品,包括铌钛锭棒、铌钛超导线材、铌三锡超导线材和超导磁体等;第三类是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包括变形高温合金和高温合金母合金等。公司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为定位,始终服务国家战略,补上了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舰船制造所需关键材料的“短板”。

  (二)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通过向客户销售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等实现盈利。

  1.研发模式

  (1)研发机制

  公司坚持贯彻“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方针,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公司坚持研发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一方面,研发人员长期工作于生产一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课题,通过针对性的研发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依托国家、省、市级课题或自主立项课题,以国家型号或客户需求作为课题,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公司研发成果直接应用于或指导生产,减少了科研成果转化环节,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有利于迅速占领市场。公司形成研发带动销售、销售保障研发的循环模式,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同时,也推动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

  公司坚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发展,依托现有的特种钛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研发平台,持续走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自主创新之路,通过加强贯彻技术创新机制和面向国家战略开展产品研发,使公司持续保持并进一步扩大技术领先优势。

  (2)研发流程

  公司产品技术研发的流程如下:

  1)研发初期,依托国家、省、市级课题或自主立项课题,以国家型号或客户需求作为课题进行研发,依据设计开发程序,开展工艺方案设计;

  2)研发主管部门组织技术、生产、质量等相关有资质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工艺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对于工艺方案合理可行的课题,课题组对工艺方案进一步完善,随后按照方案实施,开展技术攻关;

  3)研发过程中,以科研例会进行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考核。针对存在的技术难题,组织专题讨论会,通过课题组间技术碰撞,并邀请高校、研究所专家共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

  4)为确保产品满足型号研制或客户需求,研制过程中设立首件鉴定、工艺评审以及生产定型评审多个节点,在不同的节点对工艺合理性、产品质量水平以及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形成评审意见;

  5)首批次合格产品研制完成后开展首件鉴定,若产品各项技术要求满足客户需求,则研究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重点研究工艺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提高成品率,推动产品的应用研究,若未通过首件鉴定,则继续开展技术攻关,重新进行首件鉴定;

  6)组织开展工艺评审,对工艺合理性、稳定性、产品质量批次稳定性以及客户使用反馈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工艺固化。当产品具备工艺固化条件时,将形成并下发工艺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

  7)通过工艺评审的课题即可进入大批量生产验证阶段,根据客户需求开展试生产,对现有批产能力和质量稳定性进一步验证。持续跟踪工艺过程、产品质量,开展大批量的批次稳定性研究,不断细化过程控制措施,形成稳定的批产能力。

  2.采购模式

  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为海绵钛、铌锭、镍、无氧铜及中间合金等。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目前,公司与一些规模较大的优质供应商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

  (1)供应商评估和管理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须满足公司制定的内控采购技术标准,且供应商应具有与所提供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保持质量稳定的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供应商有足够的产品交付能力,能够提供有效、及时、满意的服务。

  公司每年会对在合格供方名录中的供应商发放供应商调查问卷进行书面调查并且对供应商前一年所供货物的质量稳定性、交付期、价格等方面予以定量评价。针对海绵钛及主要中间合金的供应商,公司每年不定期组织现场质量审核,考查供应商质量体系的执行情况。

  (2)采购计划的编制

  生产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按类别填报相应的请购单,送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后由资材部组织实施采购,资材部归类整理需用单位请购单、计划表,并编制形成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由公司主管领导副总审批。

  (3)采购的实施

  资材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采购计划、合格供应商名录、采购物资的类别,组织招标、评标。采购人员根据评标结果,编制采购合同并实施采购。

  (4)公司采购物资的分类

  A类采购产品:指的是在其入厂时,需按照采购要求逐批、逐项实施入厂复检的产品,其对公司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B类采购产品:指的是对公司产品质量的形成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的产品,包括部分辅助材料以及物资。其在入厂验收时,需逐批核对供货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进行入厂抽检。

  3.生产模式

  公司以“面向订单”生产为主,合理、适量、预测性备货为辅。市场部门负责订单的签订和一些重要的可预见性订单的信息传达;生产技术部负责对订单及预订定单进行分解、编制生产计划,并进行生产协调、过程控制、技术管理和外协管理;质量部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对物料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并按照订单要求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资材部按照生产技术部对订单分解的原材料需求计划进行采购,对成品入库产品进行管理和包装,保证订单原料供应和产品发货;各厂负责具体执行公司生产计划,保证产品按质、按量、按期入库。

  4.销售模式

  公司国内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业务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出口业务大部分采用自营出口,少量采用外贸公司代理出口。

  公司高端钛合金、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军用航空领域,针对军工市场特点,公司采取以型号项目为核心、研发带动销售的模式。公司军工航空新材料的开发都是通过参与军工配套项目的形式进行,只有预先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通过项目招标进入项目研制阶段,再先后通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地面功能试验、地面静力试验、装机考核、装机评审等一系列程序后方能成为相关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一旦通过最终评审,双方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超导线材产品主要用于大科学工程项目以及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领域,针对大科学工程项目特点,在项目预研阶段,以所需的关键超导材料为研发目标,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并通过相关项目的应用试验,不断改善产品的相关性能以达到项目所需指标。经过全面测试和评估,固化工艺,结合SPC质量控制程序,实现批量生产能力,最终通过项目采购招标成为合格供应商。一旦成为大科学工程项目合格供应商,在项目建设周期期间将持续为项目提供超导产品。针对核磁共振成像装置技术特点,根据客户各类超导磁体对相应超导线材的要求,公司开发多种类型的超导线材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作为全球核磁共振磁体所需超导线材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在成为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后,通过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战略合作模式,长期稳定的提供产品。超导磁体属于非标定制化的设备,需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制造,超导磁体的性能由客户测试确认,产品通过客户的性能测试后,公司开始向客户批量供货。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32)”。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C32)”中的“有色金属合金制造(C3240)”。

  1.高端钛合金

  (1)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军用钛合金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军工用钛合金对“高均匀性、高纯净性、高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以西部超导为代表的少数优势单位依托承担国家项目、自主研发,使我国近年来高端钛合金相关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尤其是航空及发动机用钛合金材料的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司多种牌号钛合金填补了国内空白,基本满足了国内高端市场对钛材性能水平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公司正在加快推动自主研制新型钛合金及应用,产品性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

  (2)行业基本特点:

  钛合金行业与传统有色金属相比,具有技术要求高、附加值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等军工领域,应用单位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钛合金材料的“高均匀性、高纯净性、高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3)技术门槛:

  受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对装备服役安全性寿命的高要求,其所用高端钛合金对质量要求十分苛刻。相比于普通民用领域用钛合金,其工艺技术以及过程控制技术的要求十分高,技术门槛主要包括钛合金原材料的技术标准内控体系、工艺与工艺装备的匹配性、高纯净钛合金熔炼控制技术、高熔点元素均匀化熔炼控制技术、高密度元素均匀化熔炼控制技术、超大规格铸锭成分均匀化熔炼技术、均匀性控制熔炼技术、高灵敏度探伤水平棒材的锻造技术、超大规格棒材的锻造技术、航空紧固件叶片用小规格棒丝材的组织均匀化、细化制备控制技术及钛合金产品的质量批次稳定性控制技术等。以上技术不仅研发周期长,且需要长期的生产数据统计分析持续改进,技术体系复杂。

  2.超导产品

  (1)行业发展阶段:

  超导材料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效应,是国际公认可引发产业变革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方向,在能源、信息、医疗、环保、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中国制造2025》中被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之一。我国在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方面,经过近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超导材料和应用技术研发的重要力量。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在高性能低温与高温超导材料、超导强磁场应用技术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导强电应用技术,可实现常规技术无法实现的超强磁场、大容量输电储能等诸多颠覆性应用,一直是国际高技术竞争前沿。

  (2)行业基本特点:

  超导材料需要工作在低温环境下,其应用成本较高,主要应用于高能加速器、磁约束核聚变、人体核磁共振成像仪(MRI)、核磁共振谱仪(NMR)、磁控直拉单晶硅(MCZ)磁体、超导量子计算机等特殊领域。

  (3)技术门槛:

  低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涉及高均匀合金熔炼、超细芯复合线材塑性加工和磁通钉扎调控技术;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涉及导体结构设计、金属/陶瓷复合粉末装管加工和成相热处理技术;超导磁体制备技术涉及磁体结构设计、大尺寸精密超导磁体绕制和固化制备技术以及超导磁体制冷机直接冷却技术。上述技术均为超导专有技术,技术体系复杂、研发周期长。

  3.高性能高温合金

  (1)行业发展阶段:

  航空航天发动机、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需承受600℃~1200℃的高温以及复杂应力的交互作用,材料要求非常苛刻,高温合金是制造这些装备的关键材料。镍基高温合金有高的耐热强度、良好的塑性、优秀的抗高温氧化和燃气腐蚀能力,以及长期组织稳定性等特性,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高温部件。比如,镍基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的燃烧室、燃烧室隔板、涡轮盘、导向叶片、涡轮叶片以及轴、进气导管、喷管等的制造。在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的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国内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市场需求保持快速增长,近几年国产高温合金纯净性、均匀性和批次稳定性显著提升,但仅少数企业实现批产供货,产业结构及产能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在民用工业的能源方面,煤电装机量增加对超超临界发电用高温合金材料的应用大量增加。在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等领域,镍基高温合金也获得一定应用,被用在柴油机和内燃机的增压涡轮、工业燃气轮机、内燃机阀座、转向辊等。

  (2)行业基本特点:

  高温合金是我国的短板关键材料。我国虽具备高品质高温合金的生产能力,但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和成品率方面,与美国等国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3)技术门槛:

  我国高温合金冶金熔炼存在均匀性和纯净性控制难度大、质量批次稳定性不高等问题,具体如下:1)冶金质量不过关:高温合金产品冶金缺陷较多,主要表现为黑斑、脏白斑、碳化物偏聚等,杂质元素(如硫元素)含量较高且波动大,材料的强度和使用寿命较低;2)组织均匀性差:不同部位的晶粒度差异大,混晶、黑晶、亮条等异常组织时有发现;3)成本高:国内生产的高温合金返回料利用率偏低,且工艺稳定性较差导致废品多,生产成本普遍偏高。近年来,在国内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牵引下,西部超导等不少企业开始了高温合金研发和生产,通过自主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引进国际先进装备,我国高温合金长期存在的质量问题已经有明显改善、产品成本也有一定降低。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高端钛合金行业

  公司是我国高端钛合金棒丝材主要研发生产基地,生产的高端钛合金材料,包括大棒材、小棒材、丝材等,主要用于航空(包括飞机结构件、紧固件和发动机部件等)、舰船、兵器等。公司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自主研发了大规格铸锭纯净化、均匀化控制和棒丝材均匀化控制,棒丝材批次稳定性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能够满足国内高端市场对钛合金性能水平的需求。

  公司自主研发并批量生产的多种新型钛合金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多项空白,保障了国家急需关键钛合金材料供应,其中三种主要牌号新型钛合金已成为我国航空结构件、紧固件用主干钛合金,为我国新型战机、运输机的首飞和量产提供了关键材料。公司生产的高端钛合金材料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航空、舰船、兵器用关键钛合金材料的技术封锁和禁运。同时,公司建立了自主的原材料技术标准,带动上游海绵钛、中间合金等原材料行业技术提升;完善了军工型号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用原材料检测标准;提高了高端钛合金行业的技术成熟度。

  公司坚持“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的产品定位,贯彻“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方针,瞄准我国军用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高端市场,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飞机制造关键钛合金材料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公司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等关键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多项军工型号项目,主要客户包括航空工业、中国航发、中船重工、中国兵器工业、中核工业等众多知名军工集团。

  2.超导产品行业

  公司是我国重要的实用化超导材料与磁体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

  低温超导线材是多芯复合线材,通常芯丝直径在微米和纳米量级,制备过程涉及导体设计、高均匀合金熔炼、大变形塑性加工、磁通钉扎调控、热处理等关键技术且制备周期长,工序和质控点多,全套技术形成周期长。目前除公司外,国内其他企业几乎无技术积累,且低温超导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属敏感技术,无法从国外获得。

  在高温超导材料方面,公司侧重MgB2和Bi-2223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掌握上述材料核心制备技术,未来将突破并引领上述材料在智能电网中输电电缆、无液氦磁体装备等领域的运用。为我国研发的世界首台10MJ/5MW高温超导储能装置提供MgB2线材。

  公司是国内研发生产低温和高温超导磁体的主要企业之一,相继突破了全套的大型超导磁体绕制、固化及低温杜瓦设计和制造技术,在超导磁体的研发、生产及制造等方面已得到国内外客户的肯定与认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轨道交通、国家大型科学项目及新材料研发生产等领域。

  产品价格方面,公司已成功取得GE、SIEMENS、上海联影、宁波健信、上海辰光等国内外主要MRI设备生产商的NbTi超导线材批量供货订单,取得飞利浦供应商资格。持续向国内外各科研单位、加速器项目、MCZ设备制造商提供低温超导磁体。另外,公司亦为世界上能够批量生产并销售超导用NbTi锭棒的两家公司之一。公司低温超导产品的价格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已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产品性能方面,公司MRI用超导线材在SIEMENS、GE、上海联影、宁波健信、上海辰光等主要MRI设备生产商的产品中得到批量应用,圆满完成ITER项目低温超导线材的供应任务,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批量供货,并持续向各科研单位、加速器项目、高品质大尺寸单晶硅制造用长晶炉设备制造商提供低温超导磁体,产品性能获得客户和业界高度肯定。公司生产的NbTi锭棒产品质量赢得了全球超导线材领域的认可。公司低温超导产品的性能已与其他竞争对手处于同一水平。高温超导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综合性能达到新型超导储能、超导磁共振成像仪等应用要求。

  在技术实力方面,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陕科鉴字[2014]第042号),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裕恒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鉴定,公司生产的高性能Nb3Sn超导线材综合性能指标(临界电流、磁滞损耗和剩余电阻率)及性能稳定性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中色协(科鉴)字[2014]第061号),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甘子钊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鉴定,公司生产的高性能NbTi合金锭棒和线材综合性能指标及性能稳定性均为国际领先。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中色协科(评)字[2017]第174号),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裕恒任评价专家组组长的评价专家组评价,公司在磁共振成像仪用低温超导线材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公司超导材料相关技术成果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司低温超导材料整体技术实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核心竞争力方面,ATI仅生产NbTi锭棒,未生产下游低温超导产品。公司其他国际竞争对手均不生产低温超导产品的原材料NbTi锭棒,需向公司或ATI采购;公司作为全球唯一的NbTi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不仅可以保证公司低温超导产品原材料稳定、充足的供应,还在低温超导产品质量控制、交货期管控等方面具有优势,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高性能高温合金行业

  高温合金技术门槛较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业。由于该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高温合金产品的生产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主要包括抚顺特钢(600399)、宝武特冶、攀钢集团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钢研高纳(300034)、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国内与国外的高温合金产品竞争主要体现在工艺技术、质量指标和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当前国内产品与国外著名厂商相比较,在技术水平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航空材料的开发都是通过参与军工配套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只有预先进行大量的研发工作,才有可能通过军工配套项目的招标进入项目正式研制阶段,并依次通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地面功能试验、地面静力试验、装机考核、装机评审后方能成为相关型号用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从预研到最终通过评审需要的时间较长。

  公司通过近年来的技术积累,突破了以GH4169、GH4169G、GH738、GH907、GH4698、GH4720Li等合金为代表的十余个牌号高温合金的批量生产技术,具备相关牌号高温合金的量产能力。多个牌号高温合金大规格棒材获得某型航空发动机用料供货资格。

  公司已经取得从事军品生产所需要的相关资质、质量体系认证,以及NADCAP热处理、无损探伤认证、实验室检测CNAS认证,目前已经承担了国内航空发动机用多个牌号高温合金材料研制任务,多个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已经通过了某型号发动机的长试考核,具备了供货资格,已开始批量供货。

  公司以科研项目和市场需求为牵引,在研的多项国家级军用关键材料攻关项目进展顺利,通过了工艺评审;多项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发项目,完成了材料制备,已成为相关需求单位的材料供应商。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下游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需求稳步增加,钛合金、超导和高温合金行业的新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受航空结构件整体化技术的影响,钛棒材的规格范围不断增大,对提高锻件质量稳定性控制水平、降低产品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等有一定优势。由于国家环保要求趋严和国家重大型号项目需求上升,钛材市场需求量增加,使得原材料海绵钛需求大增,尤其是高端海绵钛需求大幅增加,多家海绵钛厂家已完成扩能建设,近期海绵钛尤其是高品质海绵钛供应紧张已得到部分缓解。

  在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技术的研究方面,我国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重要成果。目前,我国在高性能低温超导材料、超导强磁场应用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能力显著提升,具备了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高温超导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综合性能达到新型超导储能、超导磁共振成像仪等应用要求。目前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嬗变研究装置、中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高场磁共振成像仪等重点项目已经陆续启动。超导电子级单晶硅炉、超导限流器、超导电缆、超导储能和超导磁悬浮列车也正在加速发展,超导材料和超导磁体的需求不断上升。国际市场对我国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技术水平、质量和价格水平也越来越认可。

  高温合金尤其是高性能高温合金市场仍主要依赖进口,但随着国产化越来越迫切,近年来新入门该领域的公司发展势头迅猛,开始承担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用高温合金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可以预见,新入门公司依靠人才聚集、设备先进等优势,将会成为我国高品质高温合金市场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力量。在民用工业的能源方面,煤电装机量增加对超超临界发电用高温合金材料的应用大量增加。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1.高端钛合金

  公司作为国内高端钛合金棒、丝材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以“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为定位,制备工艺和质量过程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丰硕,自主建立了一套内控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了多种高端钛合金的完全国产化,填补了多项战机、舰船等用关键材料的国内空白,产品的“高均匀性、高纯净性、高稳定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诸多钛合金材料技术标准的升级。公司依托多种型号军用及商用飞机研制任务,突破了***用大规格钛合金材料制备一系列工程化关键技术,经多名院士及行业专家鉴定认为,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突破了航空用超高强高韧钛合金材料强韧性能调控关键技术,产品性能综合匹配性进一步提升,在大尺寸整体化航空锻件获得应用。公司自主研制的某超高强韧钛合金性能优异,试制产品满足某新型号关键材料技术要求并被成功选材。公司某耐腐蚀钛合金实现批量化稳定生产,并成功批量应用于国家重大项目。公司开发的新型高性能钛合金在兵器领域获得应用;突破了超大规格Ti55531饼坯,超大规格变截面TA15材料,突破了大规格变截面钛合金材料水浸相控阵探伤技术。公司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工信部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公司的核心技术已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

  (1)技术标准内控体系和量化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体系。公司自主建立了一套覆盖钛合金原材料和产品内控评价技术指标的内控体系,该体系是实现高端钛合金材料成分和组织的高均匀性、成分的高纯净性和质量批次的高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同时,在国内钛合金行业率先自主建立了一套量化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体系,可量化评价各作业工序控制能力,该体系对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批次的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相关产品得到航空工业、中国航发、赛峰、庞巴迪等国内外下游厂商的高度认可。

  (2)损伤容限钛合金制备技术。公司开发的高强、中强损伤容限钛合金TC21、TC4-DT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我国多个新型航空型号项目的主干关键材料,相关技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易偏析钛合金大规格铸锭的熔炼技术。公司解决了TC17、Ti1023、TC6等易偏析钛合金大规格铸锭的成分均匀性控制难题,上述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推动了国内多个重点装备型号用易偏析钛合金材料的技术标准的升级换代。

  (4)大规格钛合金棒材锻造技术。公司解决了多个牌号钛合金大规格棒材的组织均匀性差等难题,在国内率先成功制备出最大规格的TC4-DT、TA15、TC17、TC18、TC4、Ti6A4V、Ti6A4VELI、Ti80等钛合金棒材,钛合金棒材最大规格达到了Ф650mm,相关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若干重点装备研制用料,推动了我国航空钛合金锻件整体化、大型化水平。

  (5)易开裂的钛合金铸锭开坯锻造技术。公司解决了阻燃钛合金、Ti2ANb等易开裂的钛合金铸锭开坯锻造难题,多项自主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关大规格棒材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6)航空航天紧固件用Ti45Nb钛合金丝材制备技术。公司实现了Ti45Nb等合金材料完全国产化,解决了我国特种材料铆接用材料的“卡脖子”问题,是国内唯一、全球批量化生产Ti45Nb钛合金材料的两家公司之一。

  (7)航空航天紧固件用丝材的加工及表面涂层制备技术。公司自主开发了TC4、TC16等钛合金盘圆丝材全流程加工技术和丝材表面涂层在线自动涂覆技术,TC4等钛合金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进口替代。

  (8)大棒材探伤检测技术。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大规格钛材水浸探伤技术,大幅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全面提升了航空用钛合金无损探伤的检测标准。

  (9)钛合金的基础数据库。公司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自主建立了钛合金基础数据库,主要数据包括原材料物性数据、熔炼工艺模型、材料变形行为数据、超声波探伤数据等,为钛合金成分设计、工艺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2.超导产品

  公司自主开发了全套低温超导产品的生产技术,代表我国完成了ITER项目的超导线材交付任务,实现了MRI超导线材的批量生产。面向新一代聚变工程实验堆的高性能Nb3Sn线材取得重大突破,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直径1米以上大孔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取得突破,成功应用于高温超导感应加热系统;MCZ磁体批量化制备技术成熟并稳定交付产品;9.4T高场强磁体用NbTi超导线获得客户认可且开始批量供应;突破了低交流损耗CuMn和CuNi基NbTi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综合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NbTi和Nb3Sn超导线材已满足国内外科研院所特殊科研磁体技术要求;公司探索Bi-2223和Bi-2212的工程化制备技术,打通了适合于批量化生产的全流程工艺技术,制出长度达到百米量级的带材和线材;开发出多种基体材料和不同形状的MgB2线材,为MRI未来应用积累了高温超导材料基础;CuMn和CuNi基细芯丝超导线材成功实现批量化制备技术;成功研制高临界电流密度的Nb47Ti超导线并首次应用于中国首台动物μMR磁体;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超导扭摆器磁体和CCT磁体;无液氦MRI用NbTi超导线材和MRI用超导开关线材制备技术取得突破;NMR用内稳定型青铜法Nb3Sn实现批量化制备;高场磁体用增强型青铜法Nb3Sn综合性能实现大幅提升;量子计算机用NbTi超导线缆性能指标已满足客户要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获评中国工业大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1项、中国南方电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冠军、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团队获评“三秦青年科创先进团队”。子公司西安聚能磁体公司获得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1项、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组全国赛优秀奖。

  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过程控制技术:

  (1)低温超导NbTi合金批量化技术

  公司自主开发出高均匀NbTi合金真空自耗熔炼和自由锻造技术,有效避免Nb不熔块的产生和气体杂质的引入,提高合金组织均匀性。为NbTi超导线材的批量化生产奠定了原料基础,成为世界上能够批量生产超导用NbTi合金的两家公司之一。

  (2)NbTi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

  1)公司开发出核聚变用NbTi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发明了单重达450公斤的大型复合包套一次组装技术、高临界电流密度线材塑形加工和时效热处理技术,生产出最大长度达到9万米的多芯NbTi超导线材,各项性能指标全部满足ITER项目技术要求。

  2)公司开发出MRI用NbTi超导线材导体结构设计、高尺寸精度加工、高铜比线材镶嵌成型等工程化生产技术,解决了长线性能和尺寸均匀性控制难题,实现高性能MRI用NbTi超导线材量产,已经为GE、SIEMENS批量供货,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3)公司突破了交流领域应用的万芯级超细芯丝NbTi超导线材复合包套组装、长线加工和热处理制度等关键技术,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Nb3Sn超导线材工程化生产技术

  1)公司解决了高性能内锡法Nb3Sn超导线材的导体设计、Cu/Nb/Sn/Ta多组元金属复合体塑性变形和大坯料制备等工程化生产技术难题,最大长度达到10,000米,各项性能指标全部满足ITER项目和10T以上高场磁体技术要求。

  2)公司解决了青铜法Nb3Sn超导线材加工硬化难题,实现了ITER用青铜法Nb3Sn超导线材长线连续加工,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核聚变和高场核磁共振谱仪技术要求。

  (4)超导线材无损检测技术

  公司开发出超导线材在线无损检测技术,建立了完整的无损检测数据库,解决了万米级长线连续无损检测难题,保证了超导线材的结构完整性和质量稳定性。

  (5)超导磁体制造技术

  自主研发的MCZ磁体是国内第一台专门用于磁控直拉单晶硅的高磁场强度超导磁体,传导冷却类型MCZ,已实现批量出口;满足面向工程的电磁场设计需要,开发了大型超导磁体绕制、固化及低温杜瓦设计和制造、制冷机直接冷却快速降温等全套超导磁体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研发出特种磁体制备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批量应用于国内外高能加速器制造领域,实现中国首次向美国能源部稀有同位素加速器项目批量出口超导磁体;公司开发了鞍型和制冷机直冷低温超导磁体、大型高温超导磁体关键制备技术,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海光源、广东电网超导限流器提供了核心的超导磁体,保障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公司自主开发了超导磁体的电磁场快速计算技术。为超高速磁悬浮、新材料研发等科研领域奠定了技术基础,并提供相关产品服务。

  (6)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

  公司发明了分步法合成元素掺杂粉末、芯部增强导体结构,制备出千米级MgB2带材,参与研制出国际首台0.6TMgB2核磁共振成像仪。公司自主开发出以粉末装管法、高强度低损耗结构设计为核心的全套制备技术。

  3.高性能高温合金

  公司作为国内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新兴供应商之一,陆续承担了国内重点国防装备用多个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任务。多个牌号高温合金大规格棒材获得某型航空发动机用料供货资格;多个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材料已经通过了某型号发动机的长试考核,具备了供货资格,已开始供货;高温合金铸锭纯净化熔炼控制技术显著提升,实现重大冶金缺陷“零发生”。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过程控制技术:

  (1)全流程高温合金制备工艺数值模拟技术。公司自主开发了高温合金熔炼、棒材锻造的全流程制备工艺数值模拟模型,并成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用多个牌号高均匀性高温合金细晶棒材制备。

  (2)量化过程控制体系。公司建立了覆盖高温合金原材料、工艺装备、制备过程的作业规范和量化的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体系,以解决高性能高温合金质量稳定性不高的难题。

  (3)高纯净度高温合金熔炼控制技术。公司自主开发了特种中间合金并应用于熔炼过程,同时采用自主设计的合金熔液过滤系统,提高了高温合金的纯净度。

  (4)高温合金铸锭开坯锻造技术。公司解决了GH4720Li、GH738、FGH4096等难变形高温合金铸锭开坯锻造难题。

  (5)高均匀性高温合金棒材锻造技术。公司采用“高低高”锻造技术、多向锻造技术、高频锻造技术,成功制备出晶粒度极差2级的GH4169、GH907及GH738合金棒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本年度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得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中国南方电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冠军、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组全国赛优秀奖。

  报告期内公司承担了多个航空重点型号用关键钛合金材料研制任务,针对航空重大型号研制急需,率先制备出某新型超高强韧钛合金锻坯,某高强损伤容限钛合金最大规格Φ500mm棒材和3吨级锻坯,某高强钛合金Φ500mm棒材,解决了型号关键材料急需。在海洋工程、核工业领域承担的项目任务,材料研制进展顺利,为下游合作方按需及时提供了全部产品。同时,高端钛材在直升机、商用飞机、商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方面技术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获得了多个型号的供货资格。

  持续开发超导材料和磁体技术在半导体、光伏、医疗及电力领域的应用,并与相关单位形成了实质性合作。1.5T-5T高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MRI)用NbTi线材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大幅度提升了15T应用的Nb3Sn线材综合性能,有力支撑了“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突破高JcNb3Sn线材性能提升及长线制备技术。面向30T全超导应用的Bi-2212线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研发的世界首台10MJ/5MW高温超导储能装置提供MgB2线材。量子计算机用NbTi超导线缆性能指标已满足客户要求。子公司西安聚能超导磁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室温孔径125mm的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一次性励磁成功,标志着我国超长均匀区无液氦高场超导磁体技术取得又一个重大突破。全面突破制冷机直冷无液氦超导磁体制备技术,研制出面向300mm以上电子级单晶硅制造的特种无液氦超导磁体。开发出以上海光源为代表的同步辐射装置急需的国际最高参数的扭摆器、波荡器,摆脱了被国外“卡脖子”的局面。全面突破基于直线电机原理的超导电动磁浮列车磁体制造核心技术并具备产业化能力,超高速磁悬浮用超导磁体推进顺利,为我国发展时速600千米以上高速超导电动磁悬浮列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了国产某新型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用GH4169G大棒材工程化关键技术。突破了GH4151高温合金三联冶炼、开坯锻造等关键技术,连续成功试制国内外最大规格Φ508mm铸锭,研制的大规格棒材组织性能达到标准要求。连续成功试制出航空用A-100高强钢棒材,综合性能匹配良好。紧固件用GH2123/GH4169小规格棒材陆续通过了应用研究评价,产品工艺稳定性良好。

  3.研发投入情况表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的规定,研发费用包含了原计入管理费用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摊销,由于研发投入已包含了当期资本化的研发支出金额,因此未包含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本期摊销。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公司为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大主要产品领域的研发投入所致。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优势

  公司汇聚了国内多名超导材料和稀有金属材料专家,形成了以张平祥院士为带头人,以周廉、甘子钊、赵忠贤、张裕恒、霍裕平、才鸿年等6名院士为顾问,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核聚变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或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为核心的专业研发团队。

  公司依托特种钛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航空特种金属材料创新中心、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和陕西省超导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等创新研发平台,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研发和工程化,先后承担包括国家“863”、“973”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防科工配套等在内的国家、省(部)、市(厅)级等各类科研和产业化项目200余项。公司的研发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研发的高效性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目标”的研发理念,坚持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研发人员长期工作于生产一线,这样研发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或指导生产,减少了科研成果转化环节,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可以有效地占领市场。

  (2)研发的前瞻性

  公司在研发方面的长远发展目标是产品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处于技术领先,具体要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

  在高端钛合金领域,公司与航空主机设计所、主机生产厂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充分了解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趋势,预先开展研究工作。同时,大量选派技术人员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了解国际动态,做到公司研发的超前性。

  在低温超导材料领域,公司与国际上的知名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机制,通过学术交流会的形式对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新的应用领域进行探讨,并定期将公司的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轮流派驻至境外知名公司进行学习和访问,以保障公司在该行业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高品质高温合金领域,随着航空发动机及燃机等发展趋势,客户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材料标准要求及新材料需求;公司积极对接相关的前沿需求,开展新一代航空结构件材料、新型商用发动机材料等合金牌号的前期研发工作,为新材料的应用做好技术储备。同时,公司积极关注国外前沿动态,选派技术人员参与线下或线上的国际学术交流,了解高温合金材料在国际上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确保公司材料研发的与时俱进。

  (3)研发的高水平投入

  公司历来重视技术积累,在研发方面长期保持高水平投入。成立以来,公司承接了200余项来自国家、部委、省市、军方等的研发课题。新产品及技术在航空航天、兵器舰船、生物医疗以及核工业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形成20余个技术领域,细分为百余项研发方向,每年新增课题占比超过25%,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0至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891.97万元、17,565.45万元、24,506.45万元,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3%、6.00%、5.80%,持续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基础。

  2.技术领先优势

  在高端钛合金材料领域,公司突破了相关关键材料成分均匀性控制、纯净化熔炼控制、组织性能均匀性控制和批次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技术。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紧固件用Ti45Nb合金丝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的企业,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Ti40阻燃钛合金大规格铸锭锻造开坯的难题,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出满足重点型号研制要求的众多关键钛合金材料,推动了多项钛合金材料技术标准升级换版,开发的直径650mm、单重4.5吨的特大规格钛合金棒材性能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航空钛合金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批产产品质量具有良好的客户认可度。

  在超导产品领域,公司是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发,公司自主研发了NbTi锭棒到线材的全流程生产技术,并且能够同时采用“青铜法”和“内锡法”两种方法生产Nb3Sn线材。

  在高温合金领域,公司针对国内高温合金冶金缺陷率高、组织均匀性差的问题,建立了量化过程控制体系,开发了高温合金全流程制备工艺数值模拟技术,采用高性能高温合金均匀性和纯净化控制技术以及高温合金高均匀棒材锻造技术,形成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合金材料制备技术。

  3.市场先发优势

  在高端钛合金领域,国内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军用航空领域,对于生产军用航空材料的企业,首先要取得从事军品生产所需要的相关资质,并通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军用航空材料的开发都是通过参与军工配套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只有预先进行大量的研发工作,才有可能通过军工配套项目的招标进入项目正式研制阶段,并依次通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地面功能试验、地面静力试验、装机考核、装机评审后方能成为相关型号用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从预研到最终通过评审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一旦通过评审,双方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后来企业很难进入该市场。公司现有钛合金产品已通过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客户认证并已批量应用于多型号装备。此外,公司目前承担着大量的新型军用飞机、大型客机、航空发动机、兵器等材料的研发项目,为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在低温超导材料领域,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公司是ITER用低温超导线材在中国的唯一供应商,在国内尚无竞争对手,也是SIEMENS和GE的合格供应商,生产的MCZ用磁体已实现批量供应。

  在高温合金领域,由于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是军用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两大主干材料。经过十余年的自主创新,公司向我国航空事业提供了大量的高品质钛合金材料,在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与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后续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批量生产后的市场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

  4.品牌优势

  公司坚持“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的产品定位,在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选择、制造工艺优化、过程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方面追求卓越。公司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已在国内外高端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客户认可度。TC4、TC11、TA15等钛合金产品和NbTi超导材料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公司众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完全实现进口替代,解决了飞机制造的“卡脖子”问题,补齐了行业里的“短板”,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军工重大装备、大型科学工程等。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持续创新能力是公司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高端钛合金材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对钛合金材料的性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司必须持续跟踪新型飞机和发动机对钛合金材料的要求,并通过参与新型飞机和发动机的研制成为相应钛合金材料供应商,才能保持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如果公司不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公司在飞机和发动机钛合金市场的市场份额;或者不能通过长期的市场跟踪和持续研发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型飞机和发动机钛合金材料供应商,都将对公司未来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风险,公司将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技术创新,增强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

  (四)经营风险

  1.公司内部治理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产和业务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提升,这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的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发展速度和业绩水平,甚至给公司带来风险。

  公司将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强化创新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如果未来主要经营策略或采购计划发生重大调整、产品或技术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或公司与上述客户的合作关系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则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流失重要客户的风险,进而对公司后续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加强对产品的研发力度,发展更多的客户和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以此来应对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3.公司资金周转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军用航空领域,军用航空材料的研发及验证周期长,回款周期长,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且大部分结算方式采用承兑汇票,公司的短期资金压力较大,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影响。

  针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不断增加,公司积极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保障公司资金安全。

  4.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商集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公司原材料主要包括海绵钛、铌锭、镍、无氧铜及中间合金等,如果未来海绵钛、中间合金等原材料出现大幅波动,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则可能会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较为集中,若供应商经营发生不利变化或产能受限,亦将影响公司原材料的及时供应。虽然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能实现规模经济、推出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但公司仍存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供应商不利变化给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

  对此,公司将及时持续关注市场状况,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沟通和协商,同时开发供货渠道,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经营成果影响的程度。

  5.安全生产风险及应对措施

  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趋严,以及公司所在行业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若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将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但依旧存在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等人为因素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

  公司已建立并执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并落实相关职责,针对安全环保的风险公司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加大安全环保的宣贯和制度的完善,以保障生产经营安全运行。

  (五)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较大的风险

  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账面价值合计分别为211,612.38万元、271,451.90万元和344,146.90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8.20%、30.99%和30.44%,占当期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0.16%、92.73%和81.41%。公司应收款项增加主要系下游军工行业企业付款结算周期较长所致且下游军工行业客户多以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由于公司应收款项周转速度较慢、回款相对迟缓,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将受到一定影响,增加了财务风险。此外,由于未来军用航空领域的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若客户经营状况因此而发生变化,则可能导致公司应收款项无法及时或足额收回,将对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公司将加强客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财务状况,保障合同的正常履行。

  2.存货余额较大及减值的风险

  近年公司存货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13,931.10万元、159,864.95万元和238,011.59万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0.57%、18.25%和21.05%。公司存货比例较高,主要是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存货对资金占用较大。公司较高的存货比例直接影响公司的流动资金周转,同时存货余额较高将增加公司存货发生跌价的风险。对此,公司将加强订单管理,合理安排采购,科学排产,努力提升存货周转效率。

  3.经营现金流波动较大的风险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2,231.93万元、22,717.22万元和29,837.00万元,波动较大且与当期净利润金额有较大差异。公司下游客户以军工行业客户为主,该类型客户采购及付款一般遵守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付款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若公司不能改善现金流管理且无法筹集经营所需资金,或将导致资金无法满足日常经营中付款、投资或偿债的需求,进而使公司面临经济损失或信誉损失的风险。对此,公司将合理利用资本市场与银行授信等方式满足公司经营需求,并加强客户、供应商关系管理。

  (六)行业风险

  近年来国际形势严峻,国家对军用飞机的需求旺盛,但是未来国家对军用飞机的具体需求及生产规划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未来国家军用飞机的产量发生周期性波动甚至大幅下降,可能导致本公司业绩发生较大波动甚至大幅下降。

  针对行业存在的风险,公司将积极面对挑战,进一步拓展高端钛合金、超导产品、高温合金在国内兵器、舰船、高端民用及外贸市场应用;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充分利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七)宏观环境风险

  公司所处高端钛合金材料、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和超导材料行业属于新材料领域,对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国家产业政策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政府出台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及科技扶持政策对企业的快速发展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公司高端钛合金材料主要用于军用航空领域,该领域特定的法规和政策,以及发展面临的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压力,需要国家产业配套政策的持续支持,因此军用航空等领域相关产业政策调整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针对宏观环境风险公司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拓展高端钛合金、超导产品、高温合金产品的应用领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做产业化研发转化。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及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年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2.27亿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0亿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钛合金行业

  从行业需求来看,“十四五”期间,一方面随着国内重点型号任务需求增加,我国航空工业和发动机制造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将带动高端钛合金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载人、无人潜水器实现产业化,将带动深海油气勘探、资源开发,海工装备制造、海军装备升级等新增产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钛产品的应用。因此,钛合金和高温合金行业发展总体水平预测前景较为乐观。高端装备行业对于高品质国产材料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这就要求国内材料行业需继续加强自主创新,保障高端材料的研发与供应。同时,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方针,坚持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通过不断探索和扩大材料的应用领域,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市场持续迈进,提升产业和产品的发展空间。

  2.超导行业

  超导材料一直是国际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的超导材料研发一直保持与世界同步,在超导材料制备、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和重要成果。在低温超导线材、MgB2线带材、Bi-2223长带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相关材料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在实用化低温超导材料方面

  NbTi和Nb3Sn为主的低温超导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和超导电性,是目前最主要的实用化超导材料。ITER、LHC等为代表的大科学工程推动了低温超导材料性能和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MRI、NMR等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和分析装备磁场水平不断提升,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低温超导材料和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MRI超导线材已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竞争中市场份额正在持续扩大。

  我国高性能NbTi和Nb3Sn超导线材制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线材综合性能指标(临界电流、磁滞损耗和剩余电阻率)及性能稳定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超导MRI正在向高磁场、短腔和开放型发展,超导NMR正在向面向大分子分析用1GHz以上高频设备商品化发展,因此对超导材料的均匀性和载流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低温超导材料产业需要进行升级。中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中国加速器嬗变驱动研究装置等已立项,需开发具有更高机械性能和更高磁场载流性能的材料并实现产业化生产,以满足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材料需求。

  (2)在实用化高温超导材料方面

  目前高温超导材料在材料基础研究和工艺研究方面都有长足进展,材料性能已基本满足应用需求,国际上该领域发展重点是低成本、大规模的批量制备技术。我国高温超导材料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问题是材料价格过高以及产能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成熟度、提升产业化能力,并改善材料综合性能,从而提高材料性价比。重点发展20T以上全超导磁体、高性能核磁共振MRI/NMR用超导线材结构设计及批量化加工控制技术、低成本千米级高温超导涂层导体织构化基带及功能层沉积技术、高性能Bi系和铁基超导线材制备技术,为先进核磁共振仪器制造、智能电网、先进通信、磁悬浮列车、特种高场磁体制造等提供坚实的材料支撑和新的技术发展途径,围绕超导材料、先进仪器、电力电子、低温制冷等方面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3)在超导磁体方面

  目前国际上超导磁体发展重点是高磁场水平、低使用成本的制造技术,我国在超导磁体技术方面已基本与国际同步。近年来,我国相关应用领域对超导磁体领域已形成明确市场需求,未来在面向大尺寸半导体级单晶硅应用的大型超导磁体系统、面向金属加工领域应用的高效节能超导感应加热装备、面向推进和风力发电应用的大功率超导同步电机、面向医疗应用的新型高场MRI研制及其产业化、面向城市配电应用的高温超导电缆和高温超导限流器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全面发展超导磁体技术将推动我国超导强电应用技术跨越式发展,全面服务于国家电力、能源、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3.高温合金行业

  高温合金材料是新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制造的关键材料,用于制造发动机机匣、涡轮叶片、导向叶片、涡轮盘等核心部件。在国外,以ATI等为代表的高温合金材料生产企业,近年来通过规模化、精益化生产的方式,不断提高高温合金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高温合金材料的生产成本;并且持续开发更高使用温度的高温合金材料,同时优化现有高温合金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高温合金的纯净度和均匀性。在国内,国产高温合金材料在纯净度、均匀性、批次稳定性及生产成本等方面较国外高温合金存在一定差距,尚不能完全满足高端装备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对材料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两机”重大专项的逐步实施,国内对于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愈加迫切,国内生产企业为了解决高温合金材料的现存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以提高国内高温合金材料的质量水平。由于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迅猛发展,进口替代迫在眉睫,相关研制单位对关键材料将缩短评审认证周期。

  (二)公司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坚持“国际先进、国内空白、解决急需”的产品定位,贯彻“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研发方针,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公司将立足自主创新,秉承“采购务真、研发务实、生产务精、销售务诚”的执行方针,以国家需求和型号需求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坚守“高纯净性、高均匀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的产品准则。

  公司将努力践行责任担当,持续填补国内空白,为我国新型军用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航天器、核聚变工程堆、大科学工程、半导体、高速磁悬浮列车、新概念武器装备等重点领域提供关键的钛合金、超导和高温合金材料支撑,解决国家“卡脖子”急需,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研发、中试和生产基地。

  (三)经营计划

  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的第一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对公司发展同样十分重要。2023年是公司成立20周年,我们将“成绩清零”,坚持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目标不动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2023年,公司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加科研投入,加大与外部优势团队合作力度,加大国际技术交流,加强基础性技术研究,旨在形成更多的核心技术和开发高性能产品,持续打造高水平科研队伍。

  2.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坚持以“高质量”为抓手,持续提升竞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国际技术和商务交流,提升国外航空及超导市场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海洋、核工业、新能源和医疗市场开拓。

  3.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主价值链全面数字化,加大装备开发改进能力,持续提升自动化智能制造水平。

  4.持续保障供应链安全。针对单一来源开发新材料供应商。开展年度供应商走访及审核工作,交流理念,增强价值粘性,持续提升供应商供应及质量保证能力。

  5.加快新产能建设。精心组织各项建设任务,精准解决存在问题,保安全、保质量,尽快形成新产能释放。

  6.优化企业文化。全面总结在研发、生产、质量、现场管理、信息化建设、装备开发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炼企业文化,积极宣贯将文化转化成强大的发展动力。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2024-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4-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