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理人
2021-04-13 14:57:00
(原标题:殷勇:从政企关系 看深圳商业的崛起和未来)
从未来的商业发展看,政府既要用好自身有形的手,又要支持市场用好无形的手。
■ 文| 沈南
改革东风吹,乘风往鹏城
深圳的秋日午后,阳光和煦,清风柔和,桌上摆着刚沏好的热茶,在茶水的雾气中迎面走来一位神采奕奕的长者——深圳市统计局原局长、原深圳市科工贸信委副主任殷勇。
1992 年,深圳特区正值蓬勃发展之际,又迎来新的改革契机——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了深圳特区独立立法权,这给了深圳政府更大空间的同时,也意味着政府部门的立法能力亟需加强,正是需要法律专业干部的时候。于是,深圳面向全国,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多地设点招聘 100 名法律专业干部。时任湖北省委政法委综合处副处长的殷勇,走进了武汉的一处考场,就此乘着改革的东风,步入当时还是一座沿海小城的深圳。
当谈起为什么要放弃副处长的职务,通过考试来到深圳时,殷勇笑着说:“因为我夫人来过几次深圳,觉得不错,就偷偷给我报了名。”虽是为了满足夫人的愿望,机缘巧合之下来到深圳,但深圳的魅力很快就深深吸引了殷勇。这种魅力不是现在我们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繁华商圈,而是在一片荒芜之下暗藏着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机遇。事实证明,殷勇的选择是正确的。深圳这座城市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而殷勇本人也成为深圳商业崛起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亲历体制风云变
畅谈商业演变史
说起来深经历,殷勇戏称自己与“3”有缘,因为在 1993年 3月 3日,他正式来到深圳市经发局,而在他到来之前,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国务院发布了《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下称《转机条例》),经发局也因此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殷勇回忆,《转机条例》的发布带来了几个直接变化:一是原本的经发局被分割为经发局和贸发局,这意味着工业和商业的分离,他当时就是到分离之后的“小”经发局报到;二是《转机条例》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表现为取消审批、下放审批、转移审批职能等三个方面。
“当时我们在政府第二办公楼的 3 楼办公,当时 3 楼是个‘大站’,因为电梯到了 3 楼,一下很多人就出去了。为什么?因为很多企业、老百姓要到经发局去办事、去审批,所以叫‘大站’。《转机条例》发布后,‘大站’很快变成‘小站’,因为审批事项没有了,去的人也自然少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转机条例》促使了当时的工业和商业审批事项下放基本完成了剥离转移。审批手续的减免是为深圳商业企业发展松绑。” 殷勇回忆到。
政府职能的转变又对深圳的商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殷勇从政府的视角,为我们一层层揭开深圳商业发展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政府职能转变带来了一个直接影响,一批过去依附着行政权力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也跟着转型。过去行业协会的形成是自上而下的,是由上面领导发起和决定成立的;市场化以后,逐步演变为自下而上,因为在自由市场中,市场主体觉得需要一个代言人来向政府发声,于是推动了协会、商会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下,行业协会的作用得以发挥,专业市场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产物,而专业市场又成为后来几个重大展览会的前身,这是一条重要的演变脉络。”
“除此之外,深圳的商业跟内地的商业也是不可以简单划上等号的。”殷勇直言,“第一,深圳的商业从一开始就不带任何保护性措施;第二,商业的主体,特别是国营主体这一块基本上已经彻底市场化;第三,当时行政对于商业的所谓政策性管理,基本上在相当一段时间形同虚设。所以,深圳的商业从一开始就是自由的,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更加没有政策上的扶持,深圳商业发展起来,一是市场的推动,二是靠企业的自发、创新。”
“我们往往认为商业只是满足人们吃饱穿暖的需求,它是人的需求中最底层、最根本的层次,需求大、门槛低。这就给我们造成一个错觉——商业的自发性很强,可以完全交给市场去管。但实际上,恰好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商业其实是带有公益性、服务性的产业,但这方面过去不被重视。那么,既然有公益性,就要有政策性,比如说食品安全问题,这方面光靠政府未必管得好,恰好需要靠企业去做;但是这件事如果完全靠企业自发性的市场行为,又很难保证做好,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政策支持。”殷勇告诉记者,当时分管商业的王穗明副市长意识到这个现象,在她领导下,政府各部门对于商业的支持态度开始出现转变,首批商业扶持政策随之出台。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深圳商业企业和众多连锁品牌在全国快速发展。
政企关系新发展
深圳商业再起航
“从未来的商业发展看,政府既要用好自身有形的手,又要支持市场用好无形的手。”
“过去我们把深圳市看成是一个产业聚集地,大家热衷于三来一补、工业园区,所以深圳的工业用地比重明显较大,商业用地却很少。现在深圳已经从产业集聚地,向现代城市群转变,而城市跟商业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商业发展的要求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人们的消费只要解决吃饱、穿暖就可以简单对付,但现代城市商业是一种品位性、欣赏性的要求。”
在殷勇看来,城市与商业的关系其实可以从获得感角度来看,商业对老百姓获得感的影响力是要大于工业的。获得感是什么?其实就是人们生活的便捷性、安全性、可选择性,以及城市给人带来的温情,这主要是靠服务行业来体现,而商业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商业一定要跟城市融合发展,其实现在的商业已经是个立体概念,比如未来的商业规划一定是与土地、交通协同发展的,智慧零售将在推动商业变革的同时弥补过去深圳在电商发展上相对滞后的问题。
夕阳西下,一通电话提醒我们,时间已经不早了。“特区成立40 年了,凭借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重机遇,相信咱们深圳商业随着政企关系、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企业、行业协会的不懈努力,一定会继续高歌猛进,再创辉煌!”殷勇如此总结。
大众证券报
2025-07-04
大众证券报
2025-07-04
大众证券报
2025-06-27
大众证券报
2025-06-26
大众证券报
2025-06-21
大众证券报
2025-06-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