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16:18:05
10月24日,商业航天板块全天强势,航天智装20cm涨停、中国卫星、国机精工、中天火箭、航天科技批量涨停,西测测试、航天环宇涨幅居前。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应用等领域。
消息面上,据新华社报道,四中全会公报中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新增“航天强国”表述。此外,十五五规划的建议还提到要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近年来,我国始终保持商业航天的高度重视。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商业航天列入战略性新兴行业,2024年、202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连续两年提及商业航天,将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列入当年政府工作任务。
今年以来,商业航天产业持续获得政策支持。10月,山东印发《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力争到2027年,具备年产100发运载火箭、15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4月,上海印发《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规模放量,商业火箭总装制造能力每年100发、商业卫星智能制造能力每年1000颗、应用终端批量制造能力每年100万个。
同时,商业航天领域再迎技术突破,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可重复使用火箭朱雀三号首飞箭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进入首飞的关键准备阶段,可用于大型星座组网。据介绍,朱雀三号是我国面向大型星座组网任务自主研制的一款大运力、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大型液体运载火箭,采用不锈钢作为箭体主结构材料。
从全球范围看,国内商业航天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据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7133.2亿元,同比增速8.3%。
在卫星制造领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及中国人造卫星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卫星制造行业总收入达到132亿元。入轨卫星总数257颗,以通信、遥感卫星为主。2024年中国发射500公斤以下商业微小卫星超过200颗,占国内总发射卫星数量超过70%。
在火箭发射领域,2024年中国完成运载火箭发射68次(66次成功),入轨卫星257颗,其中商业火箭发射12次,入轨卫星53颗,入轨卫星重量202吨。按照目前发射服务均价6万元/公斤粗算,2024年我国火箭运载市场总额超过120亿元。
2025年上半年,我国火箭发射35次,入轨卫星153个。业内人士预计,未来10年,我国每年需要不少于2000颗卫星发射,每年需要不少于100发中大型运载火箭发射,以支撑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和遥感星座建设。
东吴证券预计,到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7.8万亿元。对标美国SpaceX2016-2025十年间市值增长约40倍至4000亿美元,国内商业航天核心产业链环节亦有望孕育出百亿甚至千亿估值的本土龙头。
这里证券之星为大家整理了部分商业航天概念股,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概念股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1、中国卫星:国家队卫星制造龙头,背靠航天科技集团,主导小卫星、微小卫星研制
2、航天软件:公司专注于航天级软件,如卫星数据处理、火箭控制等
3、航天环宇: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宇航产品、工艺装备、航空产品和卫星通信及测控设备的研制和生产
4、航天电子:公司业务包括卫星载荷(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和火箭电子设备,航天收入占比70%
5、高华科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火箭运输、遥测系统、发动机监测等环节,深度配套中科宇航、星河动力、零壹空间、东方空间等新兴商业航天企业
6、联创光电:公司布局高温超导电磁发射系统,是国内少数具备全流程电磁发射系统研发能力的企业,已落地航天电磁发射试验项目
7、国机精工:精密制造龙头,部分材料与零部件进入航天产业链,在国内火箭轴承市场占有率90%以上,配套长征系列、朱雀二号等火箭项目
8、龙溪股份:商业航天关节轴承全球市占率15%,通过美国海军航空司令部实验室认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网站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3
证券之星网站
2025-10-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