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9月19日证券之星午间消息汇总:9部门发文支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来源:证券之星网站

2025-09-19 11:32:13

01. 宏观要闻

1、7月中国减持美债257亿美元 持仓规模创下2009年来新低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英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中国对美国国债持仓规模创下2009年来新低。

美国财政部2025年7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7月增持38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11514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英国7月增持413亿美元美国国债至8993亿美元,持仓规模维持第二;中国7月减持257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307亿美元,为今年第四次减持。减持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仓规模创下2009年来新低。

2、9部门发文支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

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9月19日对外发布。

通知提出,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目标,即确定1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对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全覆盖;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推动一批基础型、提升型便民生活圈转变为品质型,居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商业网点连锁化率达到30%以上。

3、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助力行业持续回升向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动轻工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总体目标,并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着力优化供给。二是助力扩大消费。三是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四是优化产业生态。五是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02. 行业新闻

1、工信部:将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全气候电池等前瞻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吴国纲在发言中表示,下一步,将强化锂电池技术创新引领,加快布局前瞻技术,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全气候电池、快充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突破基于热失控模型的主动安全预警技术,研发高性能阻燃电池材料、高效绿色灭火材料,构建多维度安全技术体系。

另外,支持扩大国际合作,引导产业高质量出海。加强与有关国家资源、战略、政策、标准等对接,加强对锂电池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指导,支持国内企业联合出海,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海外绿色低碳能源治理,主动融入并寻求主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2、上海: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上海发布,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9月18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按照市委部署,以更强担当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扎实基础;促进上海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上海制造”化妆品走向世界、享誉全球;筹备好第37次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

会议原则同意《关于进一步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指出,化妆品等时尚消费品产业是上海着力发展的六大重点产业之一。要推动企业抢抓市场机遇,努力拓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坚持科技赋能,加强技术创新和新赛道布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海派文化精髓,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科技魅力的“国货潮品”。

3、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分SU7标准版 共计116887辆

日前,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03. 板块掘金

1、中信证券研报称,当前以昇腾为代表的国产算力加速迭代,我们认为自主可控趋势已成,建议重视华为昇腾链投资机遇,推荐昇腾链硬件龙头。

2、华泰证券认为,中长期黄金配置价值不变,一方面,联储在经济上调、通胀粘性的背景下仍延续降息路径,叠加市场对2026年鲍威尔任期结束后联储可能更宽松的预期,长期美经济滞胀的隐忧仍在。另一方面,在全球格局重塑的年代,去美元化趋势、地缘政治风险以及投资组合多元化的需求,都在推动全球央行和机构投资者持续增配黄金。

3、东兴证券认为,国内汽车市场在政策刺激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下,呈现出“电动化加速渗透、自主品牌强势崛起”的鲜明特征,自主品牌智能化的优势是其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在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汽车产业的竞争重心正逐步转向智能化领域,具备领先训练数据、训练设施、智驾生态领域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