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报道网同花顺
2025-09-16 17:44:05
2025年5月,随着12颗算力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入轨,我国首个具备整轨互联能力的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宣告“天算时代”来临,更凸显我国在太空算力领域的前瞻性布局,而中国电科54所旗下普天科技作为核心参与方,正凭借技术积淀与产业协同,全力推动太空算力从技术突破走向商业化落地。
从“天感地算”到“天算天用”,太空算力破解地面算力瓶颈
传统卫星采用“天感地算”模式,数据需传回地面处理,受带宽、地面站资源限制,90%以上数据被丢弃,时效性差。而太空算力通过将数据中心部署至太空,利用星间高速激光通信实现在轨实时处理,可大幅提升数据利用率与响应速度。
“太空是解决AI时代算力瓶颈的关键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指出,地面算力面临能源与散热双重困境——据预测,2030年全球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达350GW,大型计算集群散热还会引发水资源浪费与热岛效应;而太空的持续太阳能供应与真空散热环境,为算力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此次“三体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互联后,已实现5POPS(每秒千万亿次操作)计算能力,未来组网完成后总算力将达1000POPS,相当于50万台PC电脑算力,能将20万颗星体数据的处理时间从169天压缩至10秒。
政企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普天科技成核心推动者
在“三体计算星座”建设中,普天科技联合氦星光联、忆芯科技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形成“通信+芯片+算力”的协同体系:氦星光联负责100G以上速率激光通信,普天科技依托微波通信技术优势承担20G以上速率传输,忆芯科技提供太空算力芯片支撑,三方共同突破空天算力网络关键技术。
作为中国电科54所旗下上市平台,普天科技还手握多重资源优势:控股股东中电网通主导国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54所拥有军民两用卫星通信全牌照及基带芯片技术,可直接为太空算力业务提供技术与资质支撑。此外,国家政策层面已明确将卫星通信、算力上天列为“十五五”优先赛道,工信部近期向中国联通发放卫星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中国星网也在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为普天科技的产业落地提供政策与资源保障。
三大商业模式清晰,太空算力商业化加速
据了解,普天科技已规划明确的太空算力商业化路径:一是提供太空算力租赁服务,打造星上数据中心,解决卫星“有星无算”问题;二是开展太空通信与数据传输服务,构建星间电路,替代部分地面光纤与政企专线;三是推动太空遥感数据变现,为农业、城市规划等行业输出智能数据产品。
“从技术验证到产业落地,太空算力的发展已进入关键期。”业内人士分析,普天科技凭借“地面设施建设+关键技术支撑+星座运营”的一体化布局,有望成为国内太空算力领域的核心运营商,推动这一新兴产业从概念走向现实,为我国商业航天与AI技术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
网易财经
2025-09-16
网易财经
2025-09-16
格隆汇
2025-09-16
格隆汇
2025-09-16
格隆汇
2025-09-16
创业最前线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