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15:06:15
证券之星 李若菡
近日,金蝶国际(0268.HK)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未能扭转亏损局面,上半年续亏9773.8万元,近五年半累亏金额超14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的云服务业务的营收增速呈逐年放缓的态势。同时,销售费用与行政费用的同步攀升,也在挤压公司的盈利空间。中型企业作为公司云服务业务的基本盘,当前正面临客户增长乏力、续费率下滑的困境。而公司加速布局的海外业务营收规模仅为千万级别,短期内难扛营收大旗的重任。
自启动AI转型以来,金蝶国际正在加快推动AI商业化、场景化落地,但数据障碍、人才短缺等阻力尚存。
销售费用攀升,AI落地尚存挑战
自2011年启动云转型以来,金蝶国际由传统本地部署的License收费模式转变至云端部署的订阅模式。随后公司将AI转型定义为继云转型后的核心战略,于2023年及2024年相继推出金蝶云·苍穹GPT、智能AI管理助手。
近年来,因全面推进云转型和AI转型战略,金蝶国际加大了研发投入及市场推广力度,公司已连续五年(2020年-2024年)处于亏损状态,累亏金额为13.79亿元。
公司的亏损态势持续至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31.92亿元,同比增长11.2%;公司权益持有人当期应占亏损约为9773.8万元,亏损同比收窄55.1%。至此,公司五年半累计亏损金额已达14.77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的研发费用虽得到控制,但公司的销售费用却在持续攀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7.76亿元,同比下滑3.8%;销售费用为12.64亿元,同比增长3.18%,创同期历史新高。同时,由于人员结构优化、离职补偿支出增加,公司的行政费用同比增长39%,达到3.46亿元。
尽管面临亏损压力,金蝶国际管理层对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持有乐观态度。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林波在业绩会上表示,相信今年是能实现盈利的一年,今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预计会在十亿元以上。
目前,AI转型已成为公司新的战略重心。2025年上半年,公司相继推出了苍穹AI Agent平台2.0、金钥财报、ChatBI(问数智能体)、差旅智能体、招聘智能体等多个AI原生智能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公司首次披露AI合同金额已超1.5亿元。首席财务官林波还透露,预计在2030年AI的收入占公司收入的比重能够达到30%。
不过,结合公司副总裁章勇在业绩说明会上的发言,公司在推进AI落地应用方面可能面临以下障碍:
国内企业数据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同时出于安全考虑,许多企业对云端数据存储持谨慎态度;兼具业务理解能力和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影响AI在企业场景的落地进程;部分企业担忧AI应用可能导致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优化,内部存在抵触情绪。
支柱业务增速放缓,海外业务难撑大局
聚焦于业务情况来看,云服务业务已成为金蝶国际最大的收入来源,为公司贡献了超八成营收。今年上半年,云服务业务实现营收为26.73亿元,同比增长约11.9%。
证券之星注意到,云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该业务的增速分别为35.5%、21.5%、17.2%,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公司的云服务业务面向大中小微型三大市场。金蝶云苍穹和金蝶云星瀚面向大型企业客户;金蝶云星空则面向中型企业;金蝶云星辰和金蝶精斗云则聚焦小型企业。
2025年上半年,金蝶国际在大型市场表现不俗。金蝶云苍穹和金蝶云星瀚合计实现收入约8.45亿元,同比增长约34.3%;其中,云订阅收入为2.76亿元,同比增长约41.1%。净金额续费率(NDR)为108%,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
但公司在中型市场的表现相对逊色。其中,中型市场作为云服务业务的基本盘,其客户数量增长乏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客户数达4.6万家,同比增长约9.5%,而去年同期增速则为23.53%。同时,公司新签约518家国家级与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同比下滑了18%。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并未披露金蝶云星空的整体收入情况,仅提到金蝶云星空实现云订阅收入为7.4亿元,同比增长约19%。尽管公司客户数保持增长,但金蝶云星空的净金额续费率(NDR)同比下滑1个百分点,为94%。
而金蝶国际小型企业的续费率整体表现欠佳。尽管金蝶云星辰和金蝶精斗云的客户数均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但对应的净金额续费率分别为93%、88%,低于行业及格线。
证券之星注意到,金蝶国际正在加速布局海外业务。据了解,公司于2023年8月正式组建国际业务部,随后大力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
业绩报告指出,金蝶云星空签约晶晨半导体、绿联科技、SKYWIN Energy、PT WALSIN EVERISING等259家中企出海和海外本土企业,涵盖现代服务、装备制造、电子高科技等多个行业。
但有分析指出,在高端企业市场,金蝶国际始终未能突破国际巨头的壁垒。SAP、Oracle等厂商长期垄断大型企业核心管理系统,公司虽多次高调宣布“超越”,却鲜见标志性案例落地。
结合业绩来看,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国内业务。公司上半年来自海外的收入为4161万元,同比增长88.3%,但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32%。
证券之星注意到,今年以来,金蝶国际遭到了多位股东的减持。据联交所披露资料显示,8月4日,公司股东贝莱德以18.4159港元/股的价格,减持279.1万股,套现约5139.88万港元。
在今年3月份,公司非执行董事董明珠也曾减持过公司股份,其以15.35港元/股的价格共减持公司10万股股份,共套现约153.5万港元。减持后,董明珠持股数目为30万股。
在外界看来,股东的减持侧面反映出了市场对金蝶国际的态度:尽管公司在云转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连续五年的亏损状态已逐渐消磨了部分股东的耐心。
二级市场方面,公司股价自2021年2月盘中创下39.5港元/股的新高之后,公司股价便震荡下跌,并于2024年9月盘中触及5.26港元/股的阶段性新低。今年以来股价有所反弹,截至8月1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5.71港元/股,较历史高位仍下跌逾60%。(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李若菡)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6-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5-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