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成都先导:10月30日接受机构调研,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机构参与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31 18:07:17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10月31日成都先导(688222)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0月30日接受机构调研,广发证券、中金公司、中泰证券、国联民生、中信证券、兴业证券、浙商证券、国投证券、国盛证券、东北证券、上海钟域投资、中海基金、天风证券、尚诚资管、青榕资管、Pleiad Investment、创金合信基金、国晖投资、南土资管、太朴生科、申万菱信、金信基金、罗爵资管、长江证券、南方基金、开源证券、天冶基金、富康资管、乘势资本、宜和源资管、复星高科、进化论资管、平安资管、神农资管、国信证券、鸿运私募、华创证券、诚盛投资、盟洋资管、诺安基金、中英人保、金塔股权投资、浦赢建和资管、泽铭投资、荷荷基金、国泰海通、人保资管、匀丰资管、中银基金、鹏华基金、伯兄资管、长谋资管、银河基金、申万宏源、墨钜资管、欣平资本、招商证券、中信期货资管、上海德汇、中融汇信资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颐和久富资管、渤海汇金资管、华皓汇金基金、四海圆通投资、领骥资管、富安达基金、中信建投、巴沃资管、梦工场资管、中船财务、红塔红土基金、禧弘基金、ABCI SECURITIES、泽鑫毅德、中再资产、平安证券、大湾区发展基金、信达证券、观富资管、东吴证券、建行资管、广发基金、泰旸资管、方正证券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目前全球前端创新药研发需求趋势以及客户询单情况?
答:尽管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药物发现前端仍在持续创新与突破。近年来,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新分子的探索上日益多元化,包括共价键分子、大环分子、多肽分子等类型增多;靶点筛选也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了得益于公司DEL库不断迭代的分子建设能力,公司还持续推进DEL技术的拓展应用,例如针对药物研发领域的关键和挑战靶点类型,成都先导针对客户应用需求推出“DEL For”系列,针对于特定靶点进行深度挖掘,以期持续产生满足客户需求的高质量化合物的发现和进一步延伸。比如,成都先导已完成超过500亿的具有多样性的环肽DEL库的设计,以及超过1,500亿线性肽类分子库,为快速发现大环化合物和肽类化合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公司在环肽DEL库的筛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筛选出与目标靶点匹配的环肽苗头化合物配体外,还完成了多个针对递送系统的环肽分子筛选。此外,公司持续深耕递送系统研发,系统梳理核酸及核素递送关键靶点,同步推进靶向递送的DEL库构建及多个靶点的筛选。
同时,针对新出现的作用机制,成都先导的“DEL Plus”(包含DEL+Protein,DEL+ssay,DEL+I/ML等)为合作伙伴在蛋白获取、化合物评价、筛选分子扩展等领域提供了无缝连接。DEL筛选的海量数据用于机器学习(ML)、I大模型训练,精准预测商业可得化合物的活性,增加苗头化合物的系列、提高化合物质量。
问题2先导在I技术平台应用与结合方面的应用与进展?
成都先导的DEL+I平台特点在于,能够为未知结构的靶点产生海量的数据,同时以已有近千个靶点的海量高质量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数据作为训练和参照,干湿实验结合,实现更为精准的化合物活性预测和优化。先导基于I模型主要聚焦两个方向的研究
(1)利用成都先导已经积累的DEL筛选项目的大量数据集,构建靶点-万亿化合物的亲和力预测模型,赋能高质量苗头化合物发现环节;(2)成都先导聚焦I分子生成和评估、高精度结合自由能计算以及I成药性评估,结合公司搭建的高效化学合成和高通量化合物检测平台,建设DEL+I+自动化的“设计-合成-测试-分析”(DMT)分子优化的能力平台(HILO),干湿结合加速化合物优化环节,旨在通过建设迭代式的DMT循环模式以加速临床前候选药物发现及优化过程。
公司持续推进DEL+I/ML在新药发现与优化方面的项目研发及能力建设(“HILO”平台),报告期内在平台建设、模型迭代和管线推进几个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1)模型与数据依托 DEL 海量筛选及自动化实验平台产生的多维度数据,迭代升级靶点-小分子活性预测模型,并同步构建适配高通量化学平台的分子生成模型;
(2)高通量化学平台基于上述模型,快速完成特殊E3 配体的多靶点分子胶库设计与合成;
(3)高通量生物平台高通量生物自动化系统完成平台整合与自动化试行;
(4)项目管线新增项目依托HILO平台持续推进DMT 循环。
问题3并购方面有何进一步规划?
公司将持续保持对国内外行业相关先进技术的密切关注,在条件成熟时投资或收购行业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型公司,通过资金、人才、资源的投入进行孵化、培育,以进一步充实公司的研发实力,丰富公司的业务链条,使公司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通过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和风险对冲,实现公司战略短期与长期的更平衡发展。公司现在并购标的分为三类一是围绕现有业务(如蛋白降解、FBDD等),寻找能强化员工构成、能力和竞争力的标的;二是上下游延伸,包括下游CMC和制剂企业、上游生物模型及蛋白企业等,前面两类希望能对业绩起到直接强化作用;三是新技术探索阶段的潜力型标的,优先考虑亏损不大、能力突出的标的。
我们将继续秉持严谨、创新的原则,在全球化视野下积极寻求符合公司战略的发展机遇,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问题4参股公司先衍生物的小核酸管线及整体进展情况如何?
先衍生物作为公司重要参股子公司,其主要管线进展如下一是高血压降压药已启动二期临床。二是预计在年底提交代谢类靶点的管线的IND。其次,先衍生物在临床前布局了心血管、代谢、炎症、疼痛等多个领域项目,会在现金流平衡的角度审慎推进其他各个项目。
问题5公司在研自主研发管线项目临床进度推进预期?
自研管线项目里,HG146实体瘤(CC)临床II期推进顺利,目前入组病人按照计划进行,从各中心反馈来看,研究者积极,患者入组意愿强烈。原计划12个月完成40例病人的临床试验,现在入组已经提前完成了,希望在年底前IIa的数据给大家公布。同时,公司其他自研管线亦稳步推进。
公司一直坚持研发服务与自研新药项目并行,注重与客户项目的隔离审查,内部自研项目立项保持科学审慎地结合市场前景与技术趋势动态调整战略布局。
问题6子公司Vernalis业务实现增长的原因?公司如何展望后续milestone收费的持续性?
英国子公司Vernalis (R&D) Limited团队在FBDD/SBDD领域深耕近30年,在药物研发项目上与其他生物制药技术公司及学术合作伙伴达成了许多深度合作,其主要商业合同计价模式是基于FTE(全时当量服务)的前期收费加上基于项目进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的后期里程碑收入(milestone fee)。随着研究项目的顺利推进,Vernalis的FTE(全时当量服务)收入和项目里程碑收入均有增长,带动FBDD/SBDD业务板块的收入同比实现显著提升,带来净利润的增加。
公司目前正积极推进双方团队的研发协同和商业协作,促进国内研发团队与Vernalis进行双向赋能,提升商业项目的后续成功率以及执行效率,以期达到持续增加里程碑收入。

成都先导(688222)主营业务:聚焦小分子及核酸新药的发现与优化,依托DEL技术(包括DEL库的设计、合成和筛选及拓展应用)、基于分子片段和三维结构信息的药物设计(FBDD/SBDD)技术、寡聚核酸新药研发平台相关技术(STO)、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相关技术(TPD)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及公司其他关键新药研发能力(药物化学、计算科学/AI、体外体内生物学评价、药物代谢学,分析化学,药学研究等),打造新药发现与优化的国际领先的研发体系。

成都先导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3.7亿元,同比上升23.98%;归母净利润9287.22万元,同比上升208.34%;扣非净利润9007.38万元,同比上升420.3%;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43亿元,同比上升37.8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283.02万元,同比上升114.98%;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616.19万元,同比上升137.09%;负债率22.56%,投资收益197.64万元,财务费用-681.46万元,毛利率54.85%。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4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7.2。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1.07亿,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6792.0,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3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