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光启技术:10月24日接受机构调研,富国基金、兴业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27 10:33:02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10月27日光启技术(002625)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0月24日接受机构调研,富国基金、兴业证券、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国投证券、国都证券、长江证券、东方财富、方正证券、大成基金、西部证券、国盛证券、财通证券、山西证券、中原证券、华安证券、深圳市昊燊创业投资、上海鹤禧私募基金、海南容光私募基金、北京宏道投资管理、平安基金、深圳中天汇富基金、上海煜德投资管理、深圳市明曜投资管理、上海繸子资管、上海牛乎资管、安徽美通资管、广州圆石投资、深圳固禾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前海畅誉资管、深圳市东方金牛投资、国投瑞银基金、深圳市恒博丰投资控股、中财招商投资集团、广州摩星岭投资集团、北京崇山股权投资管理、德海基金、广州海融鑫投资、广州市航长投资管理、湖南国晴资管、湖南聚力财富私募基金、湖南正兴私募基金、国金基金、金雨行投资、宁波乾弘久盛资管、方正财富深圳投资基金、泽恩投资、投资者、中航工业某客户代表、东方阿尔法基金、亚太财险、建信理财、华宝信托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能否简要介绍下公司3季度的业绩?
答:营业收入方面,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总营收15.96亿元,同比增长25.75%;第三季度实现总营收6.53亿元,同比增长56.5%。净利润方面,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06亿元,同比增长12.82%;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25.28%。现金流方面,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5亿元,同比增长148.27%;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84亿元,同比增长137.79%。

问:公司3季度存货增加了2亿,可否就此解释一下?
答: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存货约4.73亿元,相比报告期期初增长114.61%,主要系超材料业务为交付任务备产备料所致。存货的增加也直接体现了公司709二期产能的顺利释放。从生产量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生产量达4.30亿元,同比增长132.35%,环比增长48.76%;2025年前三季度生产量达9.29亿元,同比增长79.79%。

问:十五五对公司未来布局的影响?
答:相比“十四五”,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程度在“十五五”规划中被提升至首位,在具体方向上新增了“航天强国”,并在国防建设板块再次强调了“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从微观层面来看,公司及公司创始人团队过去十几年来所努力的方向与上述目标及发展指引是相符的。从超材料技术1.0到4.0,公司通过打造全新的超材料产业链,并不断提高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以实现高集成度、高智能化的超材料结构件的大规模生产与高质量交付,显著提升了我国国防航空航天尖端装备的作战水平。

问:公司如何看待超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及自身优势?
答:超材料的“可编辑性”决定了其产业化过程本质上是逆向设计,即从需求出发进行定制化开发。这与大多数行业依赖供需互动推动增长的模式有所不同。在多数行业中,底层技术演进路径相对明确,规模化生产也多采用标准化流水线。而超材料则恰好相反——从微观结构编辑到最终产品批量制造,每一环节均高度非标,需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逆向、定制化开发。
这也正是“微笑曲线”理论在超材料领域不适用的重要原因。在一般制造业中,生产环节通常附加值较低;但由于超材料高度非标的特性,规模化生产极为考验企业自主设计、自主制造与全链条穿透的能力。因此,对光启而言,规模化生产反而成为我们最具不可替代性、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之一。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超材料大规模产业化并应用于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的企业,不仅深入基础研究,不断推动超材料技术迭代与突破,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实现从上游到下游全链条的深度创新,实现了“极致的性能”、“极致的成本”和“极致的产量”,具备强大的护城河能力,能够持续引领产业发展。

问:民用领域进展?
答:公司在民用领域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先进检验检测公司超材料测试中心已连续两次获得CNS扩项认证,认可检测范围覆盖了复合材料、环境试验、几何检测、电磁特性试验、无损检测、热学检测、涂料能力。同时,超材料检测中心还获得了CNS实验室所认可的计量检测能力,包括力学和热学两大类检测对象共计12 项校准规程或规范,检测参数与技术标准全面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已打造了覆盖智能汽车全尺寸、全频段的测试环境。通过专业航空航天级紧缩场与高精度多维度转台,全方位模拟真实通信场景;依托超过1万个角度的信号验证,实现对整车通信性能的全场景、全维度评估,为智能汽车提供了整车通信性能验证,解决了传统测试方法精度低、效率慢的行业痛点;
2)电子消费公司正针对超材料相关的创新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机会,与HW进行技术交流和探讨;
3)I人形机器人公司正在研发I人形机器人所需的超材料关键部件,推动全新的基于I的人形机器人实现超材料的全方位智能制造,提升公司各大基地生产效率。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持续利用I技术助力超材料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I技术与超材料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应用场景;
4)无人机公司无人机已完成外场试飞测试工作,顺利完成了包括极端环境测试在内的多架次试飞任务,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期标准,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在无人机方面将依托超材料核心技术,打造一个覆盖设计仿真、生产制造、检验检测到场景化赋能的全产业链平台,赋能我国无人机企业快速发展。

问:公司目前的超材料产品是否受军工行业周期影响?核心增长逻辑是什么?
答:公司的超材料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新一代航空航天领域。这一领域区别于传统军工,其发展动力源于国家层面基础且持续的战略需求。新一代航空航天不仅承担着战时作战与平时威慑的使命,更兼具驱动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综合价值。为实现以技术代差形成战略优势、助力地缘政治博弈并激活高端制造业等多重目标,需要持续的高强度投入,以扩充新型装备并迭代现有装备。历史数据表明,无论中美,在该领域的投入均保持长期增长态势。
公司的核心增长逻辑植根于两大趋势一是我国对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的需求巨大,十五五期间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张;二是公司掌握的超材料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所研制生产的超材料结构件具有“极致的性能”、“极致的成本”和“极致的产量”三大特点,已成为新一代航空航天领域装备迭代发展的首选方案,近期公司不断签订的订单合同也侧面反映出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光启技术(002625)主营业务: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光启技术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96亿元,同比上升25.75%;归母净利润6.06亿元,同比上升12.81%;扣非净利润5.9亿元,同比上升11.28%;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6.53亿元,同比上升56.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上升25.28%;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上升23.3%;负债率16.12%,投资收益9.01万元,财务费用-8400.07万元,毛利率51.14%。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1家。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2.87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382.61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