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亿纬锂能:10月23日接受机构调研,投资者参与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10-24 18:14:54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10月24日亿纬锂能(300014)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0月23日接受机构调研。

具体内容如下:

  一、江敏女士介绍公司情况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450.02 亿元,同比增长32.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8.16亿元,若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单项坏账计提影响,则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6.75亿元,同比增长 18.40%,其中,第三季度当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4.57亿元,同比增长 50.70%,环比增长 30.43%。
  出货量方面,报告期内动力电池出货 34.59 GWh,同比增长 66.98%;储能电池出货 48.41GWh,同比增长 35.51%。
  随着历史因素对表观利润的一次性影响消除,公司将轻装前行。展望未来,营收规模将上升至新台阶,同时盈利能力持续稳定提升。问:公司管理层回答投资者
答:二、公司管理层投资者提问

问:请公司对第四季度储能业务板块的出货量及毛利率的展望?
答:展望第四季度,储能依然保持满产满销,出货量预计环比会有持续增长。毛利率方面,努力继续优化商务,陆续会在第四季度得到体现,预计毛利率环比会继续提升。

问:请公司后续在建工程的转固节奏?
答:目前公司的在建工程主要集中在荆门的 60工厂、沈阳工厂及海外工厂。荆门的 60工厂预计会在 2026年陆续转固。沈阳、匈牙利、马来西亚工厂预计会在 2026年底至 2027年陆续实现转固。

问:请公司目前思摩尔的持股比例?以及思摩尔在第三季度贡献的投资收益?
答:目前的持股比例在 30.26%。第三季的利润贡献接近 1亿元。

问:目前看美国明年的关税政策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请公司目前和北美大客户讨论下来供货的情况?以及大而美法案的细则实际对中国供应链的限制情况如何?
答:按照目前和客户达成的购销协议,2026 年大部分的需求还是由中国交付,马来西亚工厂要在今年底开始进行产线调试及爬坡。对于明年,实际能够贡献的产能大概只有一半,因此主要的需求还是需要从国内交付。
目前看,2026年客户的需求还是很明确的,国内 60GWh的超级工厂产线会开起来以确保海外客户的按时交付。关税等方面,截至目前,还是保持之前的商务条款。客户也很急迫期望我们启动马来西亚三期工厂的建设,但是目前由于我们还在进行港股 IPO 募资的进行阶段,所以会按照既定的日程推进。

问:商用车在今年出货量很超预期,请公司对明年的展望?以及客户订单的情况?
答:从商用车产品线反馈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乐观,对于 2026 年的需求预计同比超过 50%以上增长。目前的掣肘主要是产能问题,部分商用车电池产品的需求和储能是重叠的。

问:请公司针对乘用车客户后续的拓展的计划?
答:公司把 2025年定义为乘用车开始发力的元年,相较于今年,2026年出货量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是源于国际客户 BMW 的需求,明年需要全年交付;二是国内新客户的导入,10月初公司会在国内启动新的大圆柱项目的投建,该项目是为了满足国内某个乘用车客户就地配套的需求。

问:请公司储能电池今年海外直接出口的占比?以及对于明年海外出货占比的预期?
答:公司储能电池 2025年海外出货量占比还比较小,不到两成,明年的目标是希望超过 25%。此外,公司希望明年系统出货占比提升,今年储能电池出货还是以出电芯为主。

问:请公司目前外协产能情况,推进的节奏和进展?
答:公司目前接管了多个外协工厂,如果全年打满的话,产能大概是30GWh,但是部分外协产能是在 6月底才接管,所以今年整体能够贡献的产能在 10-12GWh,明年如果打满则预计全年能贡献 30GWh的增量。

问:请公司在欧洲市场,除了宝马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客户拓展?
答:公司欧洲的工厂主要为了匹配 BMW的需求,也在和其他车企做沟通,以开拓更多的当地客户。截至目前,也拿到一些新的项目定点。对于欧洲车企而言,他们会更关注宝马、奔驰等标杆车企使用谁家的电池产品,因此我们与宝马的合作为公司在欧洲开拓市场带来很积极的影响。

问:请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更新?
答: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按照先前规划,先把中试线建好,然后不断的做产品升级,按照目前的节奏,公司预计在第四季度继续推出下一代产品。与此同时,公司也思考在半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考虑在现有的某些产线,通过小额资金的投入实现升级改造,实现半固态电池的生产。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做下游市场的开拓工作。

亿纬锂能(300014)主营业务: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亿纬锂能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450.02亿元,同比上升32.17%;归母净利润28.16亿元,同比下降11.7%;扣非净利润19.37亿元,同比下降22.51%;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68.32亿元,同比上升35.8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上升15.1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7.8亿元,同比下降22.04%;负债率63.47%,投资收益9.42亿元,财务费用5.72亿元,毛利率15.95%。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0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7.68。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7.12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907.29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