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8-29 20:03:00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8月29日睿创微纳(688002)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接受机构调研,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兴业证券、民生证券、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半年度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是?
答:公司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0,784.56万元,研发投入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6.9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9.96%,一方面随着公司红外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保持业内技术领先优势,公司在红外技术和产品领域持续投入;另一方面,公司微波射频业务从芯片、模组到整机的布局初见成效,产品逐步从研发走向工程和批产,研发人员规模和研发物料投入都相应增加,也带来研发费用的提升。截止2025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为1,738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超过一半,达到51.54%。
问:公司在微波领域取得了哪些进展?
答: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推进微波业务从核心芯片到组件、子系统、分系统、整机的全链条技术和产品研制。例如硅基毫米波集成电路方面,完成某部委卫星互联网宽带终端中频芯片的项目验收;基于自研核心芯片及先进相控阵天线技术的整机终端系统成功实现卫星连通。化合物半导体方面,继续扩展产品线,丰富了GasMMIC、GaNMMIC、GaN射频功率器件、射频前端集成电路(RFFEM)的货架产品系列与定制产品系列,逐步开始交付,获得某头部客户合格供应商认证。第一代车载4D毫米波成像雷达产品实现了小批量出货,第二代4D毫米波成像雷达产品R25F启动研发等。从芯片、组件、子系统到整机的产品均取得了不错进展。未来,以上产品将逐步转为市场销售,形成公司第二条增长曲线。
问:公司上半年所得税费比较多,主要是什么原因?
答:在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当期所得税费用,二是递延所得税费用。公司去年对子公司业务进行了一定调整,导致去年上半年递延所得税费用和今年差异较大;同时随着今年收入利润的提升,当期所得税费用也在增长,合并后体现为较高的所得税费用。
问:公司的产能升情况?
答:2025年上半年,公司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智能光电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项目完成项目建设,已逐渐投产;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智能制造的升级,红外探测器制造平台加速自动化部署,年产能已达600万只;晶圆级热成像制造平台完成迭代,通过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自动化率提升60%,年产能增至500万只;热像仪整机年产能提升至100万只。公司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判断较乐观,公司也会继续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能,以满足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
问:请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情况?
答: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趋势,公司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并利用人工智能在研发、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管理效率。目前,公司人工智能算法覆盖芯片设计、图像处理、终端应用等多个环节。2025年上半年,公司继续深耕I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从芯片设计到终端产品取得多项重要进展。例如,第三代红外图像处理SOC芯片架构持续迭代优化,I-ISP底层架构设计达国际先进水准;进一步完善红外图像专用的NPU架构设计,迭代升级车载感知算法、精细化渲染算法;红外/可见光双光谱通用人车目标检测识别跟踪算法持续提升;推出行业首个红外热成像、可见光与4D毫米波雷达的智能融合算法与产品等等。此外,公司于今年8月份成立睿创微纳人工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旨在进一步加强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人工智能在公司各业务领域的应用能力,不断进行技术与产品升维。
问: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了哪些产品?
答:公司深耕多维感知+I领域,可为无人机、低空经济领域提供红外热成像模组、激光测距模块、微波射频芯片及整机系统等多种产品。公司已进入无人机领域并发展多年,随着近年行业需求提升,公司配套产品种类也从单红外扩展到激光测距模块、微波射频芯片等产品,业务领域也逐步从无人机扩展到无人机反制、低空飞行汽车等广泛的低空经济领域。未来低空经济的需求潜力较大,公司也会持续发展低空业务。
睿创微纳(688002)主营业务:专用集成电路、特种芯片及MEMS传感器设计与制造,为全球客户提供MEMS芯片、ASIC处理器芯片、红外热成像与测温全产业链产品、激光、微波产品及光电系统。
睿创微纳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5.44亿元,同比上升25.82%;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上升56.47%;扣非净利润3.28亿元,同比上升57.96%;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4.07亿元,同比上升38.6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上升114.2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96亿元,同比上升110.12%;负债率37.66%,投资收益1733.1万元,财务费用2036.77万元,毛利率50.72%。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5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6.06。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09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159.74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证券之星公告
2025-08-29
证券时报
2025-08-29
大众证券报
2025-08-29
证券之星公告
2025-08-29
证券之星公告
2025-08-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