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英唐智控:光大保德信基金、国海证券等多家机构于7月2日调研我司

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7-09 19:01:37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7月9日英唐智控(300131)发布公告称光大保德信基金刘旭文、国海证券李明明、德邦证券沈鸿泰、华金证券王臣复于2025年7月2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布局车载显示芯片的优势?
答:(1)在显示驱动领域,本土企业主要聚焦在消费、工业等应用场景,车载显示芯片的绝大部分市场被台湾、韩国厂商占据,公司立足国产替代,已实现第一代车载DDIC、TDDI的稳定交付,相比较于台湾、韩国厂商公司更加具备本地化服务优势,可以保证上下游的供应链安全;(2)公司深耕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尤其是汽车领域相关客户,针对车载显示产品,公司有望凭借自身资源及多年的渠道服务能力,将产品快速导入至客户。且在产品生产端,公司已同时打通境内、境外供应链,针对境内外市场可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及市场推广方案;(3)公司的车载显示芯片目前已实现量产,相较于本土厂商,公司处于致力于车载显示芯片国产替代的前沿,在市场布局上具备先发优势,在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层面也拥有更为突出的技术优势。

问:公司车载 DDIC/TDDI 产品已量产交付至哪些客户?
答:公司车载DDIC/TDDI 的订单主要来自屏幕厂商,目前已交付至国内车企的8.4寸仪表屏项目、海外客户12.3寸的屏幕项目,并获得了境内外多家客户的屏幕项目定点和项目测试订单。

问:公司的车载显示芯片目前实现量产的有几颗?除了车载,其他领域是否有布局?
答:目前已经量产的车载显示芯片有2颗,处于研发流片阶段的有3颗,并预计在2025年底完成研发相关工作。除了在车载显示领域有布局,公司也在开发面向消费电子领域的显示驱动芯片,公司的OLEDDDIC产品已经完成研发设计即将进入流片阶段,未来有望拓展至笔电穿戴等中小尺寸的驱动产品。

问:公司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有什么进展?
答:探索并购机遇,加速半导体业务推进,已纳入公司的重点工作规划。过去近五年,公司致力于半导体业务转型升级,研发力量与产能多集中于境外。随着国内半导体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为更高效地响应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遇,公司计划在国内加强整体的产业布局。一方面,公司计划通过并购方式在国内组建自有研发团队,充分整合国内优秀人才资源,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使产品研发更贴合国内市场需求,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另一方面,公司希望逐步在国内布局自有产能,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本地化。
公司前期筹备过重组事项,因多方面原因已终止,但并购步伐不会就此止步,公司将继续借助有利的政策、市场环境,寻求在技术、市场、产品战略方向等方面与公司高度协同的产业链整合机会。

问:公司MEMS微振镜进度如何?产能方面是否存在障碍
答:公司MEMS微振镜已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目前已在工业领域客户取得批量订单,其他领域客户的项目应用正在积极跟进中。产能方面,在前端CMOS工艺(由硅片切割至镜片)、后端MEMS工艺(自动化封装测试)在一定时期内能满足订单需求,随着项目的市场化进程,公司也将根据订单量逐步规划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问:MEMS微振镜尺寸越大,工艺难度是否更大?
答:公司目前量产及研发中的MEMS微振镜直径规格涵盖4mm,1mm1.6mm、8mm,镜面尺寸越大,振镜的悬梁臂受力越大,在长期振动过程中,悬梁臂会承受反复的机械应力,容易影响悬梁臂的结构完整性因此,镜面直径越大,对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挑战更大。

问:已量产的MEMS微振镜目前价格如何?
答:现阶段,公司 MEMS 微振镜的生产主要在日本子公司开展,产品交付的客户大多集中在国内。在定价方面,公司会综合考量产品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正从多个维度着手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正在筹备从6寸生产线转移至国内8寸代工生产线进行生产。后续,公司也会依据客户订单量的变化,灵活调整产品售价。

问:公司未来3-5年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答:公司在维持现有分销业务板块规模稳定的基础上,将持续加大在芯片设计制造方面的投入,期望在未来3到5年内,芯片研发制造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的占比能显著提升,成为支撑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助力公司在半导体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英唐智控(300131)主营业务:电子元器件分销,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以及其他电子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软件研发、销售及维护等业务。

英唐智控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2.64亿元,同比上升0.55%;归母净利润1741.27万元,同比下降5.96%;扣非净利润1731.45万元,同比下降6.19%;负债率49.52%,投资收益18.12万元,财务费用1413.15万元,毛利率8.07%。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4368.85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4.44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