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4-03 14:24:31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天齐锂业(09696.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业务回顾
本公司是一家以锂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业,同时在深交所(002466.SZ)和香港联交所(9696.HK)两地上市。公司致力于「夯实上游、做强中游、渗透下游」的长期发展战略,以「共创锂想」为责任理念,致力于成为「以锂为核心的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变革推动者」。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锂产业链的关键阶段,包括硬岩型锂矿资源的开发、锂精矿加工销售以及锂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为清洁能源的转型发展提供可持续、高质量的锂解决方案。
本公司深耕锂行业已30余年,通过战略性布局中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的锂产业链,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锂精矿产品(含化学级锂精矿、技术级锂精矿)和锂化工产品(含碳酸锂、氢氧化锂、金属锂、氯化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三类电子产品、新型储能、无人机、玻璃、陶瓷等终端市场。
凭借高品质的产品、良好的口碑及销售覆盖范围,公司目前已与全球许多卓越的锂终端客户建立长期关系。公司拥有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主要包括全球动力电池制造商、电池材料生产商、新能源汽车企业、跨国电子公司和玻璃生产商,客户主要为产业链细分市场头部企业。公司还参与了许多客户自身的研发工作,包括致力于开发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且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电池,成为了许多客户的重要供应商之一。随著公司产能规模的不断增长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开启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合作模式,与整车厂合作并进入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企业的供应链系统。公司的产品在客户的供应链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保持著优质且品质稳定的往绩。
于报告期内,本集团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40,448,303千元下降至2024年的人民币13,029,739千元;本集团毛利由人民币34,347,819千元下降至人民币5,991,309千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年内溢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7,278,343千元下降至2024年的年内亏损人民币8,727,021千元。本集团总资产由2023年的人民币74,969,069千元下降至2024年的人民币69,556,579千元;净资产由2023年的人民币55,955,603千元下降至2024年的人民币50,061,048千元。
(一)上游锂资源布局情况
本集团同时布局优质的硬岩型锂矿和盐湖卤水资源,以位于澳大利亚的控股子公司文菲尔德之全资子公司泰利森所拥有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和公司控股子公司盛合锂业所拥有的中国四川雅江措拉矿为资源基地,并通过投资SQM和日喀则扎布耶的部分股权,进一步扩大了对境内外优质盐湖锂矿资源的布局。凭借优质且多维度的锂资源布局,本集团已实现锂资源100%自给自足。
(二)中游锂化工产品产能扩张
本公司专注于锂化工产品加工多年,产品线涵盖电池级和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和工业级氢氧化锂、氯化锂和金属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终端市场,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储能系统、飞机、陶瓷和玻璃等。
本公司深耕锂化工产品加工行业多年,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均设有加工厂。公司在中国的五家工厂分别位于:四川射洪、四川安居、江苏张家港、重庆铜梁和四川盐亭。同时,西澳大利亚奎纳纳氢氧化锂生产基地也同国内工厂一起,为下游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公司生产的锂化工产品销售至全球,通过长期与下游生产企业的合作,公司已逐步与全球各大电池材料制造商、跨国电池公司、新能源整车企业和玻璃及陶瓷生产商等下游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形成互惠互利的商业共同体。
本集团目前已建成锂化工产品产能约9.16万吨╱年,加上已宣布的规划锂化工产品产能共计12.26万吨╱年。此外,公司在四川绵阳设有一座主要从事大宗工业固废(锂渣)资源化综合再利用的工厂,积极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发展。该工厂拥有全球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年产3万吨的矽铝微粉生产线,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创新载体和孵化基地。
其中,四川射洪生产基地是公司最早的生产基地,产品种类丰富且运营管理成熟,综合锂化工产品年产能约2.40万吨,当中碳酸锂产能1.45万吨╱年、氢氧化锂年产能5,000吨╱年、氯化锂年产能4,500吨╱年。
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现有2.00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产能。根据伍德麦肯兹行业报告,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是全球首条在成熟运营中的全自动化电池级碳酸锂工厂。
重庆铜梁生产基地现有600吨╱年金属锂产能,对公司布局固态电池领域拥有重要意义。
四川遂宁安居工厂现有2.30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产能,该项目于2023年底生产出首袋电池级碳酸锂产品,已于2024年中完成产能爬坡,目前处于满产运营状态。
澳大利亚奎纳纳工厂(一期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现有2.40万吨╱年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该项目是澳大利亚首个在产氢氧化锂项目,也是中国企业首个在海外运营的氢氧化锂生产线。2024年10月,该项目完成了一次大规模技改工程,目前处于爬坡阶段,公司正在就该项目的未来发展计划与TLEA另一股东展开交流与探讨。2025年1月,公司终止了预估不具有经济性的奎纳纳「第二期年产2.4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
除以上现有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外,公司正在加紧建设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可柔性调剂生产碳酸锂产品),以及重庆1,000吨金属锂及配套原料项目。
在锂化工产品生产和加工成本方面,本集团具有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优势。目前,本集团国内外各锂化工产品生产基地所需化学级锂精矿均来自于公司在澳大利亚控股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项目,其自1983年生产出第一批锂精矿以来,已成熟稳定运行逾40余年,在此期间,项目产能持续扩张,生产管理能力日益成熟。凭借其自身较高的矿石品位优势,叠加项目管理团队成熟稳定的运营经验,该项目在全球硬岩锂矿中始终保持较低的锂产品生产成本优势。
(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及战略布局除
通过参股SQM和日喀则扎布耶的部分股权布局盐湖锂资源外,本集团亦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新能源材料、动力电池、固态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四)研发创新与工艺技术
研发与创新能力是公司发展的基石,也是维持业务稳健增长的坚实保障。本公司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为引领,紧密贴合市场需求,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应对各项重大技术挑战。通过科研创新与技术革新,公司致力于推动全球锂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助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开采及前沿材料技术发展。依托科技创新与资源优势,公司与多方合作伙伴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绿色的发展。
公司设立研发创新中心,负责公司新产品、新技术及衍生产品的研发、应用场景的验证、新产品及衍生产品转化模式的确认,为生产技术的迭代提供科学论证。此外,研发创新中心亦负责日常研发平台的管理,持续更新和完善公司现有知识产权体系,充分保障并合理应用核心科研创新成果。公司核心研发团队由一批精良均衡的专家队伍组成,专家团队在材料工程、无机化学、化学工程、冶金、矿业工程及其他对锂产品研发至关重要的科学领域拥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同时,通过对公司技术经理人队伍培育,有效促进研发技术成果转换。公司内部积极宣导开放且富有建设性的竞争氛围,并在成都、眉山、射洪、张家港、铜梁及澳大利亚均设有研发团队,共同推动公司的创新发展。
公司紧密围绕发展战略,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研发项目为核心的研发管理体系,形成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型提锂技术、下一代高性能锂电用新型锂材料、电池回收与资源回收四大研究方向。公司围绕「锂资源开发-基础锂电材料-下一代关键电池材料-电池回收-固废资源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不断深耕,打造并形成锂产业链循环经济品牌。公司在锂资源与锂材料方面研究广泛、底蕴深厚,尤其在锂渣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与高值化综合回收利用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公司加强创新项目孵化,通过寻找公司战略、研发、对外合作的良好协同模式,遴选出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应用技术项目,进行有序整合,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努力建设并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及标准化流程,充分保障并合理应用核心可研创新成果。公司按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且已通过第三方审核认证,有效提升了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切实加强对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此外,公司在关注自主研发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开展多元化形式的合作项目,推动产学研平台与项目建设,拓宽社会实践渠道,促进复合型行业人才的发展与储备。报告期内,公司与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及科研机构新增12项合作项目,建立起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为锂资源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突破提供动力源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66件,其中发明专利123件,获得1项国家专利金奖;共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其中SCI/EI收录30篇,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5项。锂资源综合利用和固态电池关键核心材料领域的3项科技成果经权威机构认定达到国际水平。
公司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管理优化、标准建设等方面持续深耕,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并不断迭代创新,确保了生产高效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公司持续开展工艺技术创新课题研究,不断突破行业难题;2024年公司自建电池级碳酸锂工厂安居工厂顺利达产。安居项目集成公司深耕锂行业30余年的丰富经验与先进技术,其自动化程度、工艺品质水平、排放控制指标及各项管理水平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持续开展客户交流活动,积极响应客户要求,紧跟锂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公司持续践行管理创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工具和理念,推动管理与思维革新;公司多年来持续积极推动锂业标准建设,在全球范围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公司将继续利用深厚的技术积累,在积极提升各基地工艺、质量关键指标的同时,为国内外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的工艺路线确定、优化、项目实施输出工艺技术支援。
(五)海外股权管理
2024年本公司继续加强对海外控股子公司国际化治理和管控力度。公司在澳大利亚的控股子公司TLEA是公司与澳大利亚上市公司IGO下属全资子公司IGOLithium以51:49共同持有的投资平台。TLEA进一步拥有文菲尔德51%控制权和TLK奎纳纳工厂100%权益,其中文菲尔德为TLEA与美国上市公司雅保下属的RTLithium以51:49共同持有的合营企业,该合营企业之全资子公司泰利森拥有格林布什锂辉石矿资源。
公司以TLEA和文菲尔德两个海外持股平台作为重要抓手,深度参与海外子公司的公司治理。公司分别委派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以上控股合营企业董事长,全面参与其董事会讨论和决策,从公司整体利益和合营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履行派出董事的战略决策职责,确保对控股合营公司的有效管控。同时,各层面股东之间通过专项小组委员会形式,定期就合营企业生产运营、重要项目、战略发展、技术改造等专项工作展开讨论,从各自专业领域深度参与并持续提升海外项目日常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准。
公司注重对海外控股子公司的国际化人才管理,通过总部借调和当地招聘的形式实现总部企业文化和当地本土文化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公司根据自身行业优势和经验,从国内各生产基地持续抽调技术专家组建赴澳技术支援团队,助力澳洲项目加速产能落地;另一方面,公司根据海外项目阶段性发展需要,主动对相关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整,通过全球化专业选聘方式,引入国际化专业管理思维,进一步挖掘公司海外项目的战略潜力,促进公司和合营企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公司以合营企业董事会作为平台,积极参与并制定海外项目管理层考核指标,根据发展需要对海外管理团队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并通过增加股东沟通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之一,进一步促进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在海外的具体实施,增强公司对以上海外项目的有效管控。
(六)资本市场和可持续发展
在治理结构方面,公司致力于实现多元化的董事会结构。在性别方面,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50%,女性成员占比50%。在专业及行业背景方面,董事会成员具有锂行业、公司治理、财务╱会计、风险管理、ESG、战略等一项或多项领域的丰富经验。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提名与治理委员会和ESG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五个专门委员会作为辅助董事会行使权力的内部常设机构。五个专门委员会均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主席,其中审计与风险委员会主席为财务领域专家。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公司将高管薪酬绩效与ESG指标挂钩,共计挂钩22项ESG明细指标,形成了短期、中期、长期及定性和定量多维度指标库,并据此将高管薪酬绩效与ESG指标挂钩工作进一步拆解与下沉,夯实ESG指标融入公司生产运营管理。2023年7月,公司正式发布了《净零排放目标下可持续锂业白皮书》,发起「共创锂想,净零倡议」,邀请价值链成员不晚于2050年实现企业运营的净零排放,并努力减少价值链上的其他排放。
此外,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诚信正直的企业文化发展,保护公司及所有投资者利益,公司于2023年在原审计部职能的基础上新增了监察相关职能。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搭建相关内部制度、开展廉洁文化宣贯等举措,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同时,公司致力于建立阳光、透明的供应链,在与客户签署的销售合同中设有反商业贿赂、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条款,并在供应商与承包商签署的合同中设有阳光采购承诺的条款。
得益于公司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努力,2023年8月,本公司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的ESG(即环境、社会及管治)评级从BB级上升至BBB级。2024年5月,公司ESG治理水平优势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此外,鉴于公司在标普CSA评分(一种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工具)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公司被纳入多项标普全球ESG系列指数,如标普中国A300ESG偏向型指数、标普全球大中盘ESG指数,并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此年鉴于2024年7月16日在标普全球(S&PGlobal)北京研讨会发布,旨在识别和表彰在各自行业中展现出可持续发展优势的中国企业。
同时,本公司积极参与各类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系活动,认真对待各类投资者,注重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本公告日期,公司A股股票入选深证100指数、深证成份指数、中证A100指数、沪深300指数、MSCI中国指数;公司H股股票入选恒生综合指数、富时罗素旗舰指数,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公司在市值规模、企业治理及行业代表性等方面的认可。根据胡润百富发布的「2024年胡润中国500强」榜单,公司企业估值排名186;根据财富中文网发布的「2024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公司在2023年的总营业收入在中国企业中排名375。公司于2024年4月荣获「榜样中国.2023年四川省十大领军企业」,于2024年6月获评《董事会杂志》第十九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最佳董事会,于2024年7月荣获《中国基金报》2024中国上市公司英华示范案例港股价值评选,并于2024年12月获评香港《大公报》金紫荆评选卓越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奖。此外,凭借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公司治理的优秀实践,公司分别于2024年4月、2024年12月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汇编的《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案例2023》及《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汇编(2024)》,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度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案例奖。
业务展望:
未来展望
根据GGII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储能电池出货规模预计分别超过2,000GWh、近700GWh和1,400GWh。新兴应用领域,如工程机械、船舶、航空器以及「智能化驱动的应用场景」,到2030年也将带来超过百GWh的需求,到2050年更将超过10TWh(太瓦时)。GGII预计,商用车和储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增长速度预计将超越乘用车。2025年初,中国政府连续出台《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GGII相信,通过政策层面积极引导,储能市场即将迎来发展提速与质量跃升并重的阶段,有望成为增速最快的锂电应用领域。商用车市场方面,GGII认为,新能源商用车在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向细分场景渗透,并加速拓展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新能源、智能化、出海三轮驱动,将进一步提升商用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规模和单位价值量。此外,在新兴应用领域中,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和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已成为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电池技术的「提前锁定」的应用场景。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储能和商用车市场正成为锂电应用的重要增长引擎,而新兴领域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和无人机则为前沿电池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在此背景下,本公司将紧密围绕「夯实上游、做强中游、渗透下游」的发展战略,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开展工作:
一、积极有序地推进关于雅江措拉锂辉石矿采选工程的相关工作,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继续关注全球范围内优质的锂资源项目,不断夯实公司锂资源龙头地位,为本公司长期稳定的资源自给能力提供更多保障;
二、稳步落实基础锂盐产能扩张计划,进一步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和提升自动化生产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持续引领全球锂盐工厂的自动化生产水平;
三、高度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机会,持续优化公司投资组合,完善产业链布局,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价值增长点;
四、继续扩大本公司全球业务布局,拓展全球客户群,力争不断提升客户黏性及市场占有率。
在具体的经营计划方面,2025年度,本公司
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把好运营基本盘,有序推进增产扩能建设
2025年,本公司将持续完善体系化管理,筑牢底线思维、强化事前风险管理与过程管控、重视事故事件管理及应急能力提升、推进EHS(Environment,Health&Safety)数据化,全方位提升EHS管理水准以保障公司安全运营稳定。公司将围绕核心业务和长期战略,全力推进雅江措拉锂辉石矿采选项目建设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公司生产原料供应链(尤其是国内锂化工产品生产原料供应)的稳定性。此外,公司将有序推进泰利森化学级三号工厂建设,并持续推进奎纳纳工厂一期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产能爬坡、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可柔性调剂生产碳酸锂产品)及重庆1,000吨金属锂及配套原料项目进度,发展和壮大公司锂精矿和锂化工产品加工业务,以稳固公司在全球锂产品生产的龙头地位。
2、加快科技研发转型步伐,探索业务新方向
本公司将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新型提锂技术、下一代电池新材料、电池回收四大研究方向加快科技研发步伐,探索业务新方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公司将搭建钽铌精矿回收示范线;完成新型选矿药剂开发,协助矿山项目完成工艺和设备的升级优化。新型提锂技术方向,公司将进行吸附+膜集成提锂工艺及工程化能力验证、电化学脱嵌提锂技术工程化能力验证。下一代电池新材料方向,公司将完成硫化锂质量和产能升级,推进产线建设;实现金属锂负极材料和设备调试优化,进行产品打样和应用,并获得碘化锂、氧化锂等小品种锂盐工艺包。电池回收方向,公司将完成可研报告,加强技术储备。
3、加强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智能工厂、智慧矿山建设
公司将对标智能工厂梯度培育、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相关要求,积极推进资源基地、生产基地制造执行的精益化、数智化管理,强化产供销财协同,提升生产制造效能,优化制造成本,保障生产运行稳定。未来,公司还将逐步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具体业务场景上的应用,形成可复制的行业数智化案例,向可持续绿色智能工厂、绿色智慧矿山迈进。信息安全方面,持续优化IT基础设施,确保各类数字化系统具备高可用性和良好的扩展性,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同时,强化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加强信息安全制度管理、培训,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增强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筑牢公司信息安全防线。
4、持续推进管理变革,保障公司合规稳定运营
公司将不断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以助力公司科学决策和合规运营;完善矿山开发专项分级管理机制,促进措拉项目有序高效合规建设;深入构建成熟可靠的共用服务底座,规范业务流程;进一步强化行业分析,改善价格指引方法,完善竞争格局分析,支撑管理决策;加强监察管理机制创新,强化海外项目及分子公司管控;搭建并完善市值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市值管理实践;推进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4-04
证星财报审计
2025-04-04
证星财报审计
2025-04-04
证星财报审计
2025-04-04
证星财报审计
2025-04-04
证星财报审计
2025-04-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