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3-31 17:34:01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3月31日昊海生科(688366)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3月2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Citi、野村证券、平安证券、国金证券、国盛证券、国元证券、国都证券、华泰证券、天风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中泰证券、摩根基金(中国)、中邮证券、东北证券、东兴证券、中信期货、嘉实基金、招商基金、海富通基金、鹏华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德邦基金、贝莱德资管(北亚)、中海基金、中航基金、同泰基金、天弘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恒生前海基金、金信基金、融通基金、国联基金、尚正基金、中金公司、华安基金、前海联合基金、华宝基金、方圆基金(香港)、苏州高新私募基金、勤远私募基金、万方私募基金、正圆私募基金、鸿盛私募基金、荷荷私募基金、申万宏源、开思私募基金、中国人寿资管、东证资管、金友创智资管、元葵资管、泓盛资管、橡果资管、华夏久盈资管、尚诚资管、敦和资管、国泰君安、青榕资管、途灵资管、肇万资管、平安养老保险、国任保险、国联人寿保险、农银人寿、明达资产、君和资本、碧云资本、东吴证券、汇华理财、聚力财富、威灵顿管理(香港)、深圳高新投集团、淡水泉投资、青骊投资、远惟投资、航长投资、混沌投资、天猊投资、中信证券、君茂投资、阿杏投资、Gladwealth Investment Group、HBM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Cephei Capital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Boyu Capit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imited、QuartetCap、RedCotton、中信建投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2024年玻尿酸产品增速较2023年放缓的原因是什么,2024年各玻尿酸产品的具体拆分及增长情况如何?
答:医美行业蓬勃发展,但行业收入端受消费降级影响,医美机构收入和客户来源减少。从公司玻尿酸产品销售来看,使用公司品牌产品的数量和收入相对稳定,客户定制比例和数量大幅上升。2024年,公司玻尿酸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5%,为终端产品普及和市场占有率打下基础。
问:公司第四代玻尿酸“海魅月白”今年的收入指引是怎样的?
答:产品发展有爬坡规律。“海魅月白”于2024年11月上市,较“海魅”同期推广情况更好,但还未达到爆品规模,目前处于打板试用的推广阶段。其高端玻尿酸定位受到机构欢迎,收入是否达预期取决于企业推动方式和市场变化。
年初到现在,玻尿酸市场消费是否有好转迹象?基于现状和竞争趋势,今年玻尿酸产品的整体销售策略是怎样的,对市场后面的判断如何?公司在提供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方面有哪些突破和规划?
医美行业还未呈现非常好的恢复势头,但业界对医美行业发展有信心,玻尿酸行业稳中向上。公司目标是维持“海魅”系列的增长,并推动“海魅月白”增长为公司带来新增量。
公司计划培养四支队伍,包括咨询师医生、金牌机构、推广队伍等,建设自我队伍的同时借助外部力量加强推动力,公司还会积极向海外注册产品,法国Bioxis公司正在进行基础建设,未来有望带来海外销售和反向注册高端品牌。
问:玻尿酸出海的详细规划是怎样的?会从哪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在注册或未来销售时,是倾向于自己做注册备案,还是依靠代理商渠道?
答:公司很早就开始海外布局,如收购以色列EndyMed、法国Bioxis。在生物材料领域,公司计划把羟基磷灰石系列、胶原蛋白系列、透明质酸(玻尿酸)产品及几丁糖技术在法国注册,服务欧洲、中南美、东南亚、非洲、阿拉伯市场和中东市场,美国市场放在第二步开放。同时,加强管理和国内外研发互动,实现激光设备和射频治疗设备领域的双翼启动。
今年海外公司的人力资源重组、业务战略整合和产品线规划都已做了阶段性工作,后期会产生有利效果。
问能否拆分一下OK镜大致收入及结构,展望一下OK镜整体行业的需求、竞争格局,以及公司在这块产品线未来的增长展望?
视光终端产品2024年业务收入接近两个亿,由OK镜产品贡献大部分收入。公司去年OK镜产品系列包括代理进口自台湾亨泰的迈儿康myOK和亨泰,以及公司自有自产的童享和童靓。
亨泰产品量较大、价格相对较低,针对基础大众市场;迈儿康myOK是相对高端的进口代理产品,因高透氧、高效能特点被临床和患者认可,增速良好;自有童亨系列产品增速更高,除了国产技术迭代、交付周期高效、本土化服务灵活等后发优势外,在产品设计上还有可变离焦、自由轴向等技术优势。
从行业状况看,去年OK镜受大经济环境和医药消费增速放缓影响,整体市场相对持平,且新竞争者加入导致品牌间分流,部分主流品牌产品力优势减弱,新品牌开拓市场也遇挑战。同时,近视防控手段多样化,框架镜、软镜、阿托品、家用治疗仪设备等对OK镜有分流和冲击。
但从长期看,行业刚性需求旺盛,各近视防控手段市场渗透率较低,前景和潜力好。从昊海自身产品线情况看,自有品牌产品线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优势会更充分发挥,如22年上市的童享、去年上市的童靓以及即将推出的超高透氧率后续产品,产品矩阵丰富,代理和自有产品定位有差异化,有产品组合优势。此外,视光终端除OK镜外,新引入的巩膜镜虽目前销售贡献少,但临床优势将逐渐显现,再加上护理液、润眼液等产品矩阵的协同,视光终端产品线未来稳中向好。
问:人工晶体手术量和价格在国产化后的变化情况如何?
答:2024年国采影响贯穿全年,从年报看,终端价格和出厂价格下行,高端产品价格降幅相对更明显。整个白内障手术量在去年基本持平,在不同类型的医院和医疗机构里面比较分化,部分医院有显著增长,一些中小型民营医院生存艰难。
公司产品销量有个位数增长,更多是产品结构内部优化,集采后各档产品降价,公司推动预装晶体、双焦点晶体等相对毛利较高产品的销售,其销量上升显著,对冲了同品类单价下行带来的毛利压力。
问:今年人工晶体产品研发有哪些重要进展,众多人工晶体产品后续的协同效应如何,以及对2025年及后续人工晶体业务有怎样的展望?
答:研发进展方面,2025年前两个月,公司已密集上市三个疏水系列产品,包括一个散光和一个散光预装产品;更高端产品,如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焦点产品、延展焦深型产品的临床试验有序推进,将尽快推向市场。
协同效应上,公司形成了疏水和亲水两大产品系列齐头并进的局面,赛美视作为子公司已开始贡献收入,其疏水模具技术平台是工艺创新探索和突破,单焦点、疏水预装散光已上市,多焦点和延展焦深型产品也会陆续推出。
展望方面,2025年相对平稳。随着新产品上市,未来一年人工晶体产品线将更完整,2025-2026年新产品的上市会为高端产品收入做贡献,不过今年新产品还需上市推广和预热,公司期待高端晶体带领已上市成果更好服务临床,为公司和股东带来更多报。
问:请简单分享一下公司屈光植入晶体PRL产品的设计特点、未来预期以及研发注册的时间节点?
答:PRL初代产品国内注册时间早,和ICL国内取证时间相近,约在十年前,获批矫正度数范围是1000度到3000度,针对人群相对较窄,且类似ICL中国初代产品,需做虹膜激光打孔,本身晶体不带有房水循环功能。
第二代房水通透型PRL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特点一是近视矫正度数范围宽,从低度数到3000度,昊海目前是唯一能做到3000度超高度数的;二是用悬波设计实现房水循环,有发明专利,避免了在视觉质量关键的光学区正中间打中央孔,从近两年临床试验看,达到了设计预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不错。希望申报国家药监局后能尽快获批上市,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此外,悬浮式设计、更稳定的散光矫正等产品也在后续开发序列中。
问:在当前市场竞争和销售消费环境下,公司在眼科镜片(包括高端晶体、虹膜镜、高透氧OK镜)销售上如何发力,有无相关市场和销售预期?
答:昊海生科眼科产品线有以下特点
单一品类有多品牌,各品牌在市场维度里的定位、产品功能定位、价格定位和受众群体定位略有不同。公司关注白内障和近视防控(视觉质量)两个大板块,在切入这两个板块后,同步建设眼底、眼表产品,初步呈现全生命周期眼健康产品提供者的定位。
产品产业链从上游到终端产品贯穿,早期将视光材料和白内障领域主要的全球供应商纳入体系,从上游原材料到中间产品工艺开发、制备,再到推广、终端销售和服务都在体系内,2024年为全球视光和白内障领域贡献1700万片原材料晶胚。
今年国内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昊海眼科品牌的改造和建设,打造集团品牌形象,形成旗下单品协同销售和整体品牌影响力;二是进行销售团队的队伍建设和整合,通过各个单体品牌和子公司之间的交叉销售,发挥品牌营销协同作用。公司相信多品牌、全生命周期覆盖的产品线以及产业链整合模式会走出特色。
问:公司在胶原蛋白领域的技术路径选择、产品矩阵规划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进度和临床进度如何?
答:公司在胶原蛋白类产品上进行了综合的、全面的布局,既有重组产品,也有生物提取产品,未来也会有人胶原的产品;既有原料,也有制剂。相关的研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昊海生科(688366)主营业务:是一家从事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及转化、国内外资源整合及规模化生产,为市场提供创新医疗产品,逐步实现相关医药产品的进口替代,成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
昊海生科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6.98亿元,同比上升1.64%;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上升1.04%;扣非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6.23亿元,同比下降7.3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955.78万元,同比下降10.9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768.03万元,同比下降26.83%;负债率16.91%,投资收益100.23万元,财务费用-4870.31万元,毛利率69.88%。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5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59.5。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746.64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7.64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4-02
大众证券报
2025-04-01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4-01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4-01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01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4-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