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公司调研
2025-02-20 19:01:57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2月20日艾森股份(688720)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2月18日接受机构调研,金信基金、广发证券、广发基金、华泰证券、华商基金、东北证券、国投瑞银基金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
问:请大致介绍一下棓诺公司情况,技术水平如何,贵司收购的背景是什么?
答:标的公司棓诺主营业务为高纯 OLED 中间体和升华前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棓诺成立之初,主要向韩国、日本等 OLED 终端材料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研发服务,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向的合成技术工艺开发。在与客户的长期技术合作中,棓诺在化学合成、纯化、痕量分析及量产体系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核心技术体系及核心竞争力,累计开发OLED前端材料化合物超过 1,500种,自主研发的合成路线超过 2,000种,构建了自身的分子砌块数据库,形成了公司独特的“knowhow”和技术壁垒。棓诺已经与三星、LG 等显示面板大厂建立稳定供应链关系。棓诺2024年营业收入为 1.08亿元,净利润为 2,084万元(未经审计)。
艾森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资本运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棓诺在高纯 OLED 芘类蓝光材料及中间体的制造方面具备竞争力,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规模化量产全系列氘代发光材料(红绿蓝)的企业,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市场渠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较强盈利能力。公司收购棓诺主要是持续看好 OLED 显示材料发展趋势,为了强化在 OLED 材料领域的业务布局,并与棓诺在产品布局、客户资源、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积极的互补关系。
从战略协同、标的经营能力以及技术积累等方面来看,棓诺都是一家优质的公司。关于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价格等信息,待相关审计、评估等工作完成后,公司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相关事项,将在重组报告书中详细披露。
问:艾森和棓诺在哪些战略协同?
答:通过收购棓诺新材,公司将与棓诺在产品布局、客户资源、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积极的互补关系,实现业务上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首先是产品布局方面,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呈现“一主两翼”的发展格局,“一主”是半导体电镀光刻,包括先进封装和晶圆制造领域;“两翼”分别是半导体显示和光伏新能源领域。公司持续看好 OLED 显示材料发展趋势。本次交易完成后,棓诺纳入上市公司合并范围,有利于公司快速进入 OLED 材料领域,加速实现“一主两翼”业务布局。
其次在客户资源方面,棓诺以境外客户为主,主要为韩国、日本的OLED 终端材料企业;公司则与国内 OLED 头部厂商,如京东方、维信诺等均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本次交易后,公司将与棓诺在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等方面形成积极的互补关系,一方面增强公司在韩国、日本等市场的辐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棓诺进入国内头部 OLED 厂商的供应链体系。 最后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与棓诺可共享研发资源、优化技术投入,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问题三:棓诺业务的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
OLED 作为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拥有众多优良特性,技术优势明显。得益于近年来 OLED 成本下降及良率提升,OLED 显示面板在小屏显示领域如手机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等已实现全面覆盖,正全面向电脑、平板、电视等中大尺寸皆呈加速渗透趋势。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大陆地区 OLED 面板产能占比达 51%,韩国为 48%,全球 OLED 面板 95%以上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大陆及韩国。OLED 市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国产供应链上游本土化进程加速,进而带动中国市场的OLED有机材料的需求。
OLED 有机材料是 OLED 面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OLED 有机材料产业链的角度来说,OLED 有机材料包括前端材料(中间体和升华前材料)和终端材料。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调研测算,2023年全球OLED有机材料(终端材料和前端材料)的市场规模约为 140亿元,其中终端材料占比约 72%,前端材料占比约 28%;2023 年中国市场 OLED 有机材料的市场规模约 43 亿元,同比增长约 33%,随着 OLED 在中大尺寸的渗透以及材料国产化趋势,未来市场规模仍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 2030 年中国市场 OLED 有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98 亿元,2023 年到 2030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11%,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由于布局较早,欧美和日韩企业在终端材料领域存在较高的专利壁垒,目前 OLED 有机材料专利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企业。以 UDC、三星 SDI、Idemitsu、Merck、Doosan、DuksanLG 化学等为代表的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分别对不同材料实行专利封锁和保护,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则主要在中间体和升华前材料环节逐步积累优势,并逐步向终端材料领域渗透,国产替代趋势加速。 问:公司现金流充足,采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及配套融资的原因?
答:公司本次交易方案属于市场化并购,交易方案和支付方式是基于双方充分沟通协商确定的,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一方面让标的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成为公司股东,并已协商确认了股权锁定期,印证了研发及管理团队与公司长期共同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有利于并购后双方的协同与整合。另一方面通过现金对价支付也满足部分市场化基金退出诉求,有利于促成交易达成,实现多方共赢。此外,收购的标的公司有很多好的 IP 积累,目前已经与三星、LG 等显示面板大厂建立稳定供应链关系,标的公司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收购完成后,公司初步测算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的资金需求将会增大。同时公司现有的半导体电镀和光刻需要拓宽产品矩阵、扩大产能、打开新市场要做大量资金投入。公司所有的资本支出将在合规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打造半导体全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保持充足资金有利于支撑公司后续高质量的发展,有利于保障所有股东的权益。综上,公司采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配套募集资金,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问: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的规划?
答:公司在持续做好经营管理、努力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资本市场价值提升及投资者报,建立了包括信息披露、e互动、业绩说明会、路演、反路演等多渠道沟通体系,持续加强与广大投资者的沟通交流,有效传递公司价值。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股份购注销及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等多种举措,切实维护股东权益,推动公司内在价值提升。未来,公司将按照《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10 号—市值管理》相关要求,聚焦做大公司收入、规模和每股净资产,结合外部并购重组、现金分红、信息披露、股份购等方式,推动公司市值合理反映公司价值。
艾森股份(688720)主营业务: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艾森股份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12亿元,同比上升25.96%;归母净利润2383.02万元,同比上升28.56%;扣非净利润1697.03万元,同比下降5.42%;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26亿元,同比上升34.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009.07万元,同比上升36.03%;单季度扣非净利润877.4万元,同比上升24.74%;负债率17.15%,投资收益158.73万元,财务费用-599.13万元,毛利率26.28%。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72.25。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067.27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大众证券报
2025-02-21
证券之星公告
2025-02-21
证券之星公告
2025-02-21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2-21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2-21
证星公司调研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