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25 19:50:08
(原标题:混沌2026 中国资产能否成为全球“避风港”?)
全球经济正脱离线性轨道,迈入一个由非线性、路径依赖与适应性共同塑造的复杂系统。工银国际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工银国际宏观分析师周烨在11月24日发布的《在混沌中构建秩序——2026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系统对扰动的敏感性显著提升,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度不稳定和韧性优化的双重特征。
在这一“混沌式演化”中,主要经济体政策取向差异加剧了全球结构性分化。然而,结构性改革、产业链重组与技术创新也在同时重塑增长基础。报告强调,人类的任务是以理性的勇气与制度创新去抵御失序的惯性。
在此全球背景下,中国的选择与表现成为关键。随着全球财政主导模式深化,以及人工智能、绿色转型等新动能加速孕育,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持续的产业升级以及相对充裕的政策空间,使其资产类别正被推向全球资金视野的中央。2026年,中国能否在动荡中构建秩序,并成为全球资本的确定性来源,已成为市场的核心议题。
秩序重构 政策驱动与盈利修复
根据工银国际的报告,全球经济正运行于旧均衡解构与新均衡生成的过渡区间。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为企业盈利修复创造条件。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预计2026年MSCI中国指数每股收益将增长10%,主要动力来自反内卷措施推动行业利润率回升,以及资本支出下降带来的折旧摊销费用减少。他进一步分析,若反内卷行动的行业利润率能提升到历史平均水平的一半,可能抬升MSCI中国指数每股收益3个百分点。
联博基金报告显示,中国持续加码的政策支持正有效提振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上市公司ROE水平与股息回报率有望进入稳步上升通道。联博基金维持对A股市场的乐观展望,相信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企业盈利稳步改善和全球资金配置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延续近一年来的有利表现。联博建议投资者或可采取长线观点,重点关注中证500等估值、成长兼具的板块,并把握AI产业链、政策受益领域及优质民营企业等结构性机会,以充分参与A股市场的长期成长潜力。
技术突破 AI赋能与产业链重构
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概念,而是正在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性力量,2025年更被认为是“AI 应用元年”。富达国际全球多元资产主管Matthew Quaife表示,继续布局AI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包括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和芯片制造商,同时关注那些估值较低、正在迎头赶上的受益企业。
这一判断反映了全球资本对中国AI产业链的深度认可。
富达国际首席投资官(股票投资)Niamh Brodie-Machura称,全球来看,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取得突破,估值优势和“反内卷”政策,以及贸易摩擦担忧缓和,将推动盈利恢复,更大范围的牛市信号已经出现。
产业链重构正在催生新的投资机会。安本已开发市场股票投资总监Blair Couper并表示已看到科技独立、韧性供应链、脱碳与能源安全三大关键领域的机遇。
这一判断与中国当前的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特别是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综合优势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得到进一步强化。
联博基金的报告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为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全球企业乃至主权国家预计将持续加码AI投入至少至2026年,这有望将为相关企业的盈利增长提供可持续的支撑。此外,AI技术在各行业的落地步伐也在加快。在此背景下,中国市场的AI赋能板块,尤其是那些供应至全球关键赋能企业的公司,或继续具备配置价值。
这表明全球AI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相关企业提供了持续的外部需求。与此同时,中国本土AI应用场景的快速落地,也为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AI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正在反哺全球产业链。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依然看好互联网、硬件科技和券商。
这一偏好反映了中国市场在AI技术商业化应用方面的先发优势。从智能制造到商业服务,从医疗健康到金融服务,AI技术正在全方位地提升中国产业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资本流动 全球配置与价值重估
2026年,全球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与美元走弱趋势,为新兴市场资产创造有利环境。富达国际亚洲固定收益主管朱蕾表示,去美元化趋势为整体新兴市场资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美联储重启降息,加上亚洲通胀整体温和,多数亚洲央行预计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并加大财政刺激,为本地债券市场创造利好条件。
王宗豪对MSCI中国指数的2026年年末目标为100,较当前水平的上涨空间为14%;并预测以下资金流入将抬升估值4%:国内机构投资者、散户因低利率环境入场、以及外国机构投资者基于多元化需求配置。他特别强调,随着全球增长改善,部分“出海”股票展现出利润率和盈利韧性,2025年其收入和盈利增长加快,超过了整体市场。
在全球经济步入“混沌式演化”的背景下,中国资产正面临重要的价值重估机遇。工银国际报告指出,混沌往往孕育新秩序,波动正是创新的温床。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双向临界状态,上行潜力与下行风险并存,而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产业链优化与技术创新的系统推进,正在构建新的增长基础。
中国能否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答案或许不在宏观数据里,而是藏在那些正在发生的微观变革中,在实验室的技术突破里,在工厂的智能化改造中,在企业的全球化布局里。这些细微变化正如工银国际所言,“局部的细微变化不再是可忽略的短噪声,而成为可能撬动整体格局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意义上,对中国资产的认知,本身就是一场对未来的投票。
经济观察报
2025-11-25
经济观察报
2025-11-25
经济观察报
2025-11-25
经济观察报
2025-11-25
经济观察报
2025-11-25
经济观察报
2025-11-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