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中银协副秘书长杨江英: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24 10:54:16

(原标题:中银协副秘书长杨江英: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11月22日,为凝聚行业智慧、探寻发展新路径,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二十届21世纪金融年会”在北京盛大召开。

在上午的主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杨江英发表主旨演讲表示,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一蹴而就,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者,必须要先“稳中求进”,再“以进促稳”。应坚持“五要五不”原则,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共同构筑多元有序、健康持续的金融生态。

杨江英表示,“十四五”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预计2025年达到140万亿元左右,较“十三五”末增长近40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7.3%左右,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更加雄厚,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474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她进一步指出,10月份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紧紧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战略部署。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银行业要时刻谨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增强金融韧性。

杨江英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着一些风险挑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大循环存在卡点堵点,内需尤其是消费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但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我国银行业已经步入低利率时代,将长期面临“低利率、低息差、低收益”的经营环境;净息差持续收窄,2025年三季度末为1.42%,较2019年末下降78个bp,不良率为1.49%;资产收益对风险成本的覆盖能力下降,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杨江英表示,“十五五”期间银行业要深度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需要同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动作为,围绕银行业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等进行了多轮调研,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就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杨江英在会上谈了以下几点方向性的看法:

一是转变发展理念。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一蹴而就,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者,必须要先“稳中求进”,再“以进促稳”。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坚持“五要五不”(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苦练内功、降本增效,清醒认识行业发展现状,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就像我们有位行长说:商业银行的钱要一块一块地挣,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一毛一毛地省。打造价值银行,摆脱规模驱动、利差收入的发展模式,提升金融服务体验与服务质量,切实从以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更好地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客户共同成长。

二是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银行业应构建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健全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服务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丰富具有养老属性的储蓄、理财等产品,积极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要求。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优化金融供给,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壮大发展。积极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培育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加大对消费新业态、新经济的金融支持。

三是推动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行大道,不偏左右”。各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找准定位,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共同构筑多元有序、健康持续的金融生态。国有大型银行应稳中求进、做优做强,加快数字化转型,发挥综合化经营优势,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服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应坚持差异化的发展定位,聚焦细分领域、重点区域,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优势,用专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整体竞争力。中小银行应坚守市场定位,发挥地缘、人缘优势,服务好地方经济、中小企业、乡村振兴,着力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打造业务特色。

四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风险防控坚固屏障,推动风险管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经营升级,在风险化解中发展,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不良资产处置,提高处置质效。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积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新形势,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积极配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厘清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始终是服务人民群众,摆脱在利率层面的过度竞争,重塑经营与发展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与获得感。推进数字化风控建设,强化智能化风控能力,提升“技防”“智控”水平,精准识别和管控风险。

杨江英表示,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中,中国银行业将持续立足“助力监管 服务行业”两个并重,切实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四项职责,躬身入局,与行业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一是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银行业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保持审慎合规经营,抵制无序竞争行为,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金融秩序。二是做好桥梁纽带。主动作为,总结、梳理金融管理部门出台的政策举措,持续组织开展各类研讨会、座谈会、调研、培训等活动,深化行业交流。三是加强课题研究。提高40余项发展报告、专项课题的研究质量,既要有“学术气”,也要有“烟火气”,围绕银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五篇大文章”、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等开展前瞻性研究,增强研判分析,提升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用,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