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巨潮WAVE
2025-11-20 23:11:47
(原标题:华住与加盟商:下个二十年 共赴山之巅)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2025年冬天,中国酒店业的寒风,仍然凛冽地刮着。
从陆续公布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A股五家酒店上市公司中,四家已经出现营收下滑,四家企业净利润出现20%以上的大幅下滑。
这个时候,华住三季报如同风雪中的梅花,成为萧瑟冬季中难得的亮点之一。
今年第三季度,华住集团多项核心财务与经营指标实现逆势增长。酒店营业额为306亿元,同比增长17.5%;集团收入达70亿元,同比增加8.1%;经调整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加10.8%;经调整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25亿元,同比增加18.9%。
这份成绩不仅在于数字本身足够出色,更在于其背后的成熟商业生态正在被市场所验证:
华住依托品牌、会员与科技的“三位一体”体系,甘做酒店行业的基础设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构建起一条“与加盟商共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2025年10月31日,上海,华住20周年伙伴大会。
台下,是近4000名酒店投资者、加盟商、行业伙伴。
其中,就有华住的忠实拥趸张培松。
20年前,中国的酒店业方兴未艾。随着经济复兴而在全国各大城市奔波的人们,发现如果要住宿,除了价格昂贵的星级酒店,就只有环境堪忧的小旅馆。
张培松至今犹能记得第一次看到华住连锁酒店时的心情:激动、一见钟情,“完全冲击了我的心脏”。
后来,张培松跟着季琦一起看项目,下工地,听着季琦给他讲中国连锁酒店的未来。三个月后,张培松带着六百万元和自己原本准备开杭帮菜的小楼,跟随季琦在中国酒店业一走就是20年。
20年间,张培松也证明了自己当初的“直觉”。他尤其钟情“全季”品牌,前后投资了23家全季酒店。
战绩是:全部盈利。
张培松曾经在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因为是季琦,因为是华住,才让我有了连续投资的底气。”
20周年伙伴大会上,华住集团CEO金辉说道:“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这正是华住二十年最真实的写照。”
20年来,像张培松这样信赖华住的伙伴数以千计。许多人一加盟就是几年、十几年,加盟商群体中,已经出现了兄弟二人在父亲影响下继续加盟的“华住二代”。
季报显示,三季度华住中国新开业酒店数为749家,创下年内单季度新高。待开业酒店数量为2727家。截至三季度末,华住集团全球在营酒店总数为12702家,同比增长17.1%;在营客房总数为1246240间,同比增长17.3%。
这些加盟商围绕在华住品牌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华住生态圈”。
任正非曾经说过,企业是生态圈中的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了维护生态圈,你也必须对生态圈做出贡献,生态圈是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在华住的生态内,华住和加盟商互为纽带,又相互催化。双方命运互通,一道走过了共赢的20年。
从华住的角度来看,加盟商对华住的品牌与模式持续投下信任票,帮助企业持续走在上行通道。今年三季度,华住的管理加盟及特许经营收入同比提升27.2%至33亿元,经营毛利同比增长28.6%至22亿元,成为业绩提升最大的助力。
从加盟商角度来看,华住也没有辜负信任,并没有以无序扩张为代价去进行粗放发展,而是躬下身躯,踏踏实实做好服务、做好顾问、做好供应链。通过与加盟商共同深耕市场,来获得精益式增长。
02 做中国住宿业的基础设施
在20周年的伙伴大会上,季琦首次提出,华住要做中国住宿业的基础设施。
而作为基础设施,华住给合作伙伴贡献了一套可复制、可盈利的酒店产业体系。
华住合伙人冯飞龙对此感受颇深。
在加盟华住之前,冯飞龙一直经营单体酒店。彼时,他和其他的单体酒店经营者一样,高度依赖OTA渠道。OTA占比一直在75%~80%之间,剩下的业绩只能靠自己的营销团队去冲,不仅非常辛苦才能提升,而且成本费用率很高。
加盟华住后,冯飞龙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背靠大树”的经营转变。依靠华住的自有体系,他可以轻松实现了60%~70%的入住率基础。
“这部分相当于华住白送的!”冯飞龙笑着说:“华住把前面的七八十分都打完了,我只要努力最后十分,就能做到九十分乃至满房。”
后来,冯飞龙一口气连续加盟了8家华住门店。
如果把开酒店比喻成爬山,做单体酒店可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从山脚爬起。
而加盟华住,起点已近山巅!
而加盟商脚下站着的,正是华住以“三位一体”系统化能力不断打造的基础设施。
在“三位一体”的战略框架中,品牌居于核心位置。季琦一再强调,华住本质上是一家品牌公司——品牌引领是华住未来发展最关键的策略。
基于这一战略,华住构建了多元且层次丰富的品牌矩阵:“金三角”品牌汉庭、全季、桔子,其中,汉庭已成长为世界规模第一的酒店品牌,全季位列全球第四;桔子水晶、城际、漫心等多个中高端品牌备受消费者欢迎;宋品、禧玥、施柏阁、花间堂等高端品牌也各具特色。
在刚结束的2025伙伴大会上,华住又发布了全新中高端品牌“全季大观”,志在再造世界级的东方酒店品牌。
截至三季度末,华住在营及待开业的中高端门店数量已突破1600家,同比增长25.3%。
华住做基础设施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自己规模庞大的会员体系。
截至三季度末,华住会会员数量突破了3亿,同比增加17.3%,全球第一;同时,会员预订间夜量同比上涨19.7%,超6600万间夜,占比74%,也实现了全球第一。
这个大规模、高黏性的会员体系,可以为加盟商带来稳定的客源与复购率,成为加盟商在区域市场竞争中最大的底气。
科技赋能下的运营体系,同样是吸引加盟商的关键因素。
华住已广泛普及了AI及前沿科技的应用,可以实现最快10秒入住的数字化体验,每年处理2.8亿间夜的预订,人房比低至0.17,每年为超3亿人次提供数字化服务。
在行业普遍面临人力与租金压力的当下,华住的智能化运营系统成为加盟商抵御风险、提升盈利的关键支撑。
03 中国酒店业大有可为
对于经营者来说,方向选择至关重要,否则越努力越错误。因此,加盟华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隐形优势:能够与华住共同走在正确的行业发展方向上。
在许多加盟商心中,季琦是行业内“神一样的存在”。尤其是他神奇的创业经历以及他对中国酒店业的前瞻性战略判断,成为许多加盟商入局的最大吸引力。
2007年,刘兰荣在寻找投资方向时,看到了季琦的创业经历。当时她感觉“就算是冲着这个人,也值得试一试。”
基于季琦的经营魅力,刘兰荣毅然投资首家汉庭。结果,“当天即满房”。
在那之后,刘兰荣坚定了对华住的信心。从全季到桔子,从漫心到花间堂,18年来,她投资了30多家酒店,把华住旗下的经济型、中档、中高档,到高档等各种品牌都做了一遍。
直至今天,她依然相信季琦的战略选择。因为她觉得,“一个企业的领航人非常重要。”
而从过去20年的领航经验来看,季琦的掌舵从未偏航。
如今,在很多人看空酒店行业的时候,季琦高声喊出了“中国酒店业大有可为”。
这个判断基于敏锐的市场认知。季琦认为,中国拥有14亿人口,假期制度不断完善,消费市场依然巨大,出行成为人们最大的增量和加法。同时,数据也显示,超2000万间的中国酒店总客房数尽管位居全球第一,但其中客房超40间的仅占25%,远低于美国和欧盟;行业连锁化率仅40%,三线城市25%,四线及以下城市仅占14%,“小散弱、同质化”问题突出。因此,虽然中国酒店业竞争激烈,但真正能满足消费升级趋势的优质酒店供给,还是远远不够。
这个判断也有着丰富的调研依据。过去三年,季琦走遍278座地级市、62个县级市,77次深入三、四线市场,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的面积。他走过大城市的喧嚣,也走过小县城的宁静,不断用自己的所见所感亲身感知着未来酒店业的船头方向。
季琦指出,中国酒店业未来最大的机会正蕴藏于供给侧改革之中,而好的投资标准则在于“好位置、好租金、好产品”,好的产品则在于“好品牌、好物业、好品质”。
基于以上的预判,季琦认为,中国酒店可以“重新做一遍”。
因此,他强烈看好中国市场、看好酒店行业、看好华住的未来。
第三方研究机构的观点也佐证了这一趋势。
摩根士丹利在2025年11月初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将华住集团目标价上调至47美元。报告这样判断:华住有望在行业RevPAR企稳的背景下展现正面运营杠杆,并预计其2025—2027年每股盈利将显著提升。
华住三季报公布后,里昂将华住的美股目标价由44美元上调至51美元,并维持“跑赢大市”评级,看好其RevPAR加速复苏;大和的研究报告也表示,由于华住平均客房收益的恢复速度较预期快,因此将公司目标价由30.5港元上调至36.5港元,续予“跑赢大市”评级;中金则维持华住“跑赢行业”评级,上调美股目标价10.4%至53 美元;华泰证券也考虑华住加盟业务加速扩张、对收入利润贡献持续提升,上调目标价至42.90港币,维持买入评级。
资本市场的视角,进一步强化了华住业务的“确定性”与“成长性”。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20年,华住仍会是酒店加盟商群体中,最具吸引力的那个合作者。
毕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这种稳固的伙伴关系,是每个酒店从业者最希望的关系,也是能继续走向山巅的最大底气。
紫金财经
2025-11-20
观点
2025-11-2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2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20
格隆汇
2025-11-2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11-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