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1-19 23:31:40
(原标题:规模膨胀遇上持续减持,美债走到十字路口?)
作为全球重要资产之一,美债波动再次牵动神经。
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增持美国国债,英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
美国财政部2025年9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9月增持89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为11893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
英国9月减持393亿美元美国国债至8650亿美元,持仓规模保持第二。
中国9月减持5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005亿美元,为今年第五次减持。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不仅反映了各国对美国经济前景与美元资产信心的微妙变化,更揭示了美债市场正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在超发与减持的双重压力下,美债的十字路口该怎么走?
规模膨胀与减持潮并存
截至2025年8月,美国国债总额已历史性地突破38万亿美元大关,且这一数字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2024年11月突破36万亿美元,到2025年8月攀升至38万亿美元,仅仅9个月的时间,美债就增加了2万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这一膨胀速度,不仅反映了美国政府为应对经济挑战而采取的激进财政政策,也暴露了其长期依赖举债度日的结构性问题。
与此同时,美债的海外持有情况也出现了复杂变化。
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日本在9月增持了89亿美元,持仓规模达到1.189万亿美元,连续九个月增长。然而,日本增持美债的同时,日元持续走弱、日本投资者对国内债券市场保持谨慎有关。
相比之下,中国和英国则选择了减持。中国9月减持5亿美元,持仓规模降至7005亿美元,为今年第五次减持,反映出中国对美债风险的持续关注与资产配置的多元化需求。英国也减持了393亿美元,持仓规模降至8650亿美元,尽管仍保持第二大海外债主的地位,但减持力度之大不容忽视。
超发的背后逻辑
美债规模的持续膨胀,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一方面,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依赖减税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这一政策导致了财政收入的减少与预算赤字的扩大。减税措施虽然短期内刺激了经济,但长期来看却加剧了财政赤字,推动了美债的不断攀升。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福利、国防开支等刚性支出,不得不继续增加借款。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政治分歧加剧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更倾向于通过举债来应对各种挑战。然而,这种“以债养债”的模式,不仅加剧了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也增加了未来偿债的难度与风险。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美国国债规模持续扩张,占GDP比重超120%,存量以中期国债为主,但新发与到期结构高度集中于短期国债,反映市场对流动性与套利需求的偏好。
面对美债规模的持续膨胀与潜在风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选择减持美债,以优化自身的外汇储备结构与降低风险敞口。同时,全球减持美债,对美债市场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减持行为直接导致了美债需求的下降与价格的波动,进而影响了美债的收益率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减持潮也反映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与美元资产信心的变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美债的挑战
在超发与减持的双重压力下,美债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美债规模的持续膨胀,加剧了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与偿债风险,可能导致未来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受限。另一方面,减持潮的出现,可能导致美债需求下降、收益率上升,进而增加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与经济压力。
当超发遇上减持,美债市场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从债市传导来看,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通常伴随美元走强。与传统“低利率利好黄金”逻辑不同,主要受债市避险情绪驱动: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引发滞胀担忧,长端实际利率上升但期限与信用溢价扩大推升避险需求,叠加特朗普关税言论加剧供应链与通胀忧虑,共同推动了资金流向无息资产黄金。
兴证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在资本开支周期和信用周期加速扩张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基本面韧性或超出市场预期,叠加通胀水平维持高位的制约,2026年美联储的降息空间或将十分有限。
11月19日,纽约期金突破4130美元/盎司,日内涨1.56%。
经济观察报
2025-11-20
经济观察报
2025-11-20
经济观察报
2025-11-20
经济观察报
2025-11-19
经济观察报
2025-11-19
经济观察报
2025-11-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