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十五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增收入、促消费、宽准入共同发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9 19:38:36

(原标题:“十五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率?增收入、促消费、宽准入共同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大国经济以内需为主的特征明显,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愈发凸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一项就是“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

《建议》围绕大力提振消费进行了更具体的部署,包括: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拓展入境消费,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落实带薪错峰休假等。

考虑到“十五五”时期我国外需依然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要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必须更充分地激发国内需求潜力。其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大力提振消费,通过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服务消费,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率,促进内需拉动经济等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

(北京鸟巢,周末赛事经济带动人员出行。   周潇枭/摄)

促进居民增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4年,我国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率,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稳定在50%以上,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稳定在40%以上,内需是GDP的绝对主体。其中,消费率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从2013年的51.9%逐渐提高至2024年的56.6%。

与此同时,消费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013-2024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1%,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93.1%,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5%,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1%。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的署名文章《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指出,当前我国消费内生动力不强,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10-30个百分点的差距,特别是服务消费占比偏低。“十五五”期间,大力提振消费,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重点是优化环境、创新场景、减少限制。着眼长远,重点是切实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着力提高居民消费率。

如何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郑栅洁进一步指出,稳就业促增收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扩消费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背后蕴含着大量基础制度改革,涉及大量利益调整。中国的高投资跟高储蓄率密切相关,背后对应的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要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国企或上市公司分红比例、财政开支更多转向民生领域等逐步实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蔡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提高居民消费率,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重点要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针对青年及大龄劳动者可以加大培训力度,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状况;针对当前灵活就业、零工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加剧的现状,可以探索适合的社会保障方式,更好保障职工权益,提升就业的正规化程度;提供更加普惠的社会保障,对就业民生进行兜底。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还需要改善收入分配,可以推进税收改革提高直接税比重,提高政府的社会性支出占比,围绕生育、教育、老有所养、更舒适的社会环境等加大投入,来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杜绝贫困的代际传递等。

扩大短期促消费政策力度

郑栅洁表示,立足当前,重点是优化环境、创新场景、减少限制。把扩大消费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起来,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取消消费领域不合理或“一刀切”限制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法。针对带薪休假“有假难休”的问题,完善落实机制。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近年来,我国在提振消费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2024年我国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为1500亿元,2025年进一步增加至3000亿元,通过给予汽车、家电、通讯器材等重点商品,以定额或者既定比例的补贴,减轻了消费者的负担,带动了相关商品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了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部分重点城市进一步放宽了限购政策。我国还进一步完善了节假日制度,2025年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部分学校开始推行春秋假。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当前中国最终消费率为56%左右,低于美国81%、日本75%和欧盟74%的水平;居民消费率仅为40%左右,不仅低于美国(68%)、日本(55%)、欧盟(52%),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5%)。“十五五”期间,如果居民消费率能够上一个台阶,就能够明显缓解总需求不足之困,有效打开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如果“十五五”期间最终消费率从56.6%(2024年)提升至60%以上,同时居民消费率要从40%(2024年)提升至45%以上,也就是说平均消费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这要求年均消费增速要达到6%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需要超常规政策手段。

滕泰进一步指出,建议“十五五”期间推出万亿级别收入补贴,来扭转居民消费信心。当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是通过特定平台补贴特定商品。建议“十五五”期间出台普惠式消费补贴(收入补贴或通用消费券),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普遍的收入支持,对消费方向不做限制。这样可以充分提升低收入群体的获得感,补贴资金将最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购买力,对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改善市场主体经营状况,将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此同时,要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可考虑进一步降息。

国家信心中心原总经济师祝宝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消费需求偏弱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疫情冲击、房价调整等使得居民资产负债表出现收缩,居民消费更趋谨慎,储蓄动机增强。“十五五”时期大力提振消费,要解决好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的问题,为增强国内大循环提供坚实基础。在“敢消费”方面,要做好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可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财政支持部分用五年时间提高500元/人,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水平2030年达到700元/人左右,同时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在“能消费”方面,要进一步清理对汽车、住房等合理消费的限制性措施。在“愿消费”方面,要放宽文化、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的准入限制,提高供给水平和质量;抓好消费品质量、品牌建设,提供更多可选择的、优质的消费品。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