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军旅到低空:泰中合吕晨的“类CVC”创业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9 14:07:20

(原标题:从军旅到低空:泰中合吕晨的“类CVC”创业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西安报道

“别人看着认为跳跃非常大。其实不是。”谈起自己从职业军人到创投机构合伙人,再到eVTOL企业创始人的身份转换,泰中合投资创始合伙人、易飞智造创始人吕晨说。

在“科学家遇见投资人”闭门研讨会西安交大专场结束后的企业走访行程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吕晨在西安的“新战场”——eVTOL整机企业易飞智造在西安的办公室。

军旅、投资与创业的三重经历,让他在这个新兴领域中,兼具战略视角与工程思维。

吕晨本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在空军及国家机关工作近20年。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国国防军工体系、航空航天产业链形成了完整的“认知地图”。

2015年,泰中合投资正式成立。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这家投资机构聚焦前沿竞争科技、深耕航空航天装备+AI,在十年之中依托军工产业根基,构建了独特的“机、弹、箭、星、网”体系化投资布局。

谈及其对投资领域的选择,吕晨说,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与传统军工并非割裂的三条线,而是“技术同源”的延展,“大部分团队和技术的本源都在军工体系里。”

因此,泰中合投资创始团队为项目选择设置了清晰的门槛:一是必须是真正“有用的尖端技术”,能在可预见周期内落地;二是处在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产业链环节——尤其如是在军工相关领域,则要具备民营主体真正拿到订单的能力。

自2023年以来,低空经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空域划分规则逐步清晰。随之,多地陆续成立低空经济专班,推动相关统筹协调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为吕晨留下一张完整的航空航天体系知识图谱。当低空经济的产业大潮启幕,他决定用一场躬亲入局作为对这段经历的致敬。

2024年,吕晨和曾供职于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的老友共同创办易飞智造。成立一年多来,公司已完成缩比样机设计 ,围绕的正是他反复强调的三个关键要素:构型、安全与动力系统。

于吕晨和泰中合投资而言,这既是团队在eVTOL时代进行产业链投资的第一块拼图,或者也是面向低空无人驾驶未来的技术前置。

在访谈中,一个细节颇为鲜明:谈到投资人时,吕晨习惯用“他们”代指。这不自觉的距离感,折射了他的角色定位——相比财务投资人,自己更像一位站在产业一线的创业者。

从这个角度看,易飞智造是吕晨在低空飞行器链条上的第一个落子;而围绕这家整机企业,他在产业链两端同步布局:一端是航空混动系统、飞控系统、安全飞行智能体等核心技术企业,另一端,则是在雷达组网等低空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例如投资西安本地企业八阵图电子。

这种“产投一体”的路径,也延展到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的合作。今年以来,吕晨带队赴江苏、上海、浙江等地与地方政府交流,表示将持续做好项目推荐和共同培育,在项目研判、企业招引、特色园区培育壮大等方面深化合作。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吕晨也谈到投资人、工程师与政府部门的不同视角:投资人最为乐观,工程师最为严谨,而监管方关注的是行业的整体安全与长期发展。

“各方在技术、安全与政策之间的博弈,展现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也共同推动着这个行业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在吕晨看到的未来,未来五年仍是eVTOL行业的准备期,之后才会进入商业化应用和加速扩张阶段。

真正的低空领域无人驾驶将在未来二十年内实现。那时,人们将可以乘坐空中小巴在城市间穿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